-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人民日報70年文藝評論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554550
- 條形碼:9787511554550 ; 978-7-5115-545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民日報70年文藝評論選 內容簡介
在解放戰爭的戰火中,人民日報于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平山縣里莊創刊,到2018年6月15日,人民日報已經走過了整整70年的歷程。為了紀念人民日報創刊70周年,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讀者負責的態度,《人民日報70年文藝評論選/人民日報70年作品精選》從人民日報發表過的文藝評論文章中,披沙揀金,精挑細選,擇其有代表性的優秀文藝評論作品,按年度順序編排成冊,以饗讀者。
人民日報70年文藝評論選 目錄
前言:當好引導文藝輿論的旗手
讀《邪不壓正》后的感想與建議
學習魯迅與自我改造
詩的詞匯
克服“一般化”的傾向不能從形式出發
我國偉大的建筑傳統與遺產
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十周年
克服文藝創作的落后狀況
關于發展少數民族文藝工作的幾個問題
五年來我國文學創作的發展方向
論《紅樓夢》的社會背景和歷史意義
從“一出戲救活了一個劇種”談起
美學怎樣才能既是唯物的又是辯證的
——評蔡儀同志的美學觀點
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反對教條主義和小資產階級思想
學習關漢卿,并超過關漢卿
運用傳統技巧刻畫現代人物
——從《梁秋燕》談到現代戲的表演
關于戲曲舞臺藝術的一些探索
可貴的收獲——談我國美術電影中的民族風格
文學要跑在時代的前頭
談談生活和創作的態度
談藝術實踐中的苦功
中國畫系的人物、山水、花烏三科應該分科學習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音樂民族化與發展社會主義的民族的新音樂
試評京劇《沙家浜》的改編
貫徹“雙百”方針,砸碎精神枷鎖
要放手搞電影創作
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描寫生活
發揚相聲的現實主義傳統
電視文藝和新時期文藝的發展
——對文藝事業遠景規劃的一項建議
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是一個扯不清的問題嗎?
建立具有中國民族特點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
關于政治和文藝的關系
生活·創作·責任
人間要好詩
作家要做改革的促進派
通俗文學需要提高
戲劇危言
從所謂電影危機說起——試論電影與電視片的關系
1985:影壇耕耘初紀——為“金雞獎”看片備忘
深情于他那方小小的“郵票”——莫言小說漫評
關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發展方向芻議
探索、創新及其他
真正創造者不愿澆鑄藝術樣板——魏明倫劇作意義及其他
社會問題報告文學面臨的困境
現實主義的重新認識
1988:中國影壇的兩個熱門話題
——“娛樂片”與“主旋律”之我見
“先鋒小說”的意義
評“朦朧詩”的擴大化
馬克思主義指導和文藝繁榮
關于中國電影的主旋律
市場經濟與文化傳統
“回到自身”與活力之源——對當前文學發展的一點思考
關于傳統文化中的道德觀念——看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
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文藝理論
提倡寫大事、大情、大理——兼談文學與政治
“五四”文化革命的評價問題
尊重文藝規律加強引導管理
讓主流評論發出*強音
帖學復蘇碑學從容——關于20世紀書法藝術的回顧與展望
文學應該回歸到哪里?
電影應發出更加真實的聲音
在與時俱進中發展當代美學
評委當回避到底
以創意產業推動文化創新
重建“公共性”,文學方能走出窘境
戲劇院團改制的困惑與前景
中國電視,多點正能量
傳統村落的困境與出路一兼談傳統村落類文化遺產
文藝作品切忌過度解讀
大片十年:中國電影美學得失
小時代和大時代
報紙副刊:價值引領與文化擔當
地方戲曲當自強自立
文學不能“虛無”歷史
要善于引導,也要寬容一點——網絡文學一議
網絡文學:文學自覺和文化自覺
學習習近平同志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專版
如何講述當代中國大故事
如何完成中國故事的精神
現實主義精神助推文藝高峰
明星婚禮,別辦成消費“封神榜”
提倡“文學生活”研究
一個中國作家的開放與自信——就從翻譯談起
讓文化自信之光照亮復興之路
在美的意蘊中感知中國——寫意精神作為中國油畫內核
元氣淋漓障猶濕——中國繪畫中的美學情懷與現實觀照
舊邦維新的文化自信
求真求是求正——寄語中華文化之學
高舉旗幟砥礪前行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新篇章
開辟新時代文藝之路
充分認識習近平文藝思想的重大意義
從經濟學視角看文化自信
明清戲曲高峰的啟示——從湯顯祖的“意趣神色”論談起
中國電影如何“由大到強”
“淘”傳統,讓你光芒四射
科學夢召喚想象力歸來——邁入新時代的中國科幻
水畫:中國人自然情愫的圖像表達
深化美育的時代意義
藝術當追求提高境界
后記
人民日報70年文藝評論選 節選
《人民日報70年文藝評論選/人民日報70年作品精選》: 十年以前,毛澤東同志發表了他的天才著作((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在這個講話中,毛澤東同志提出了革命文藝發展的正確方針——文藝必須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要實現這個方針,一切前進的和革命的文藝工作者必須確立共產主義世界觀、人生觀,掌握正確的思想方法和創作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文藝真正和工農群眾相結合,和群眾的階級斗爭相結合。 毛澤東同志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出色地把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具體地運用到中國環境中并創造性地加以發展,模范地使文藝理論和文藝政策緊密結合。這個著作不但成了中國人民文藝運動的戰斗綱領,而且對世界人民的革命文藝運動發生了指導的影響和作用。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以前,文藝工作上所發生和存在的許多問題,其中心關鍵何在呢?毛澤東同志解決文藝問題正如他解決中國革命的一切問題一樣,有力地抓住了整個鏈條上的有決定性的環節,他在《講話》中,開宗明義就提出“我們的文藝是為什么人的?”這樣一個根本的、原則的問題。針對我們的大部分是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出身的文藝家,他又進一步尖銳地提出問題:我們的文藝**是為著工農兵呢,還是**為著小資產階級及屬于小資產階級范疇的知識分子呢?毛澤東同志明確地、肯定地答復:**要為工農兵。由于中國是一個廣大的小資產階級的國家,小資產階級文藝家在整個文藝戰線上是一個重要的力量。“五四”以來的新文藝作品主要就是描寫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對象也主要是他們。現在提出文藝**要為工農兵,這就不能不引起中國新文藝的一個根本的歷史性的變化,同時也就不能不準備對大批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出身的文藝工作者進行長期的思想改造和思想批判的工作。 毛澤東同志正確地指出了小資產階級文藝工作者的思想改造的必要性和長期性。因為小資產階級文藝家不經過思想改造,就不能正確地表現工農兵,就不能為工農兵服務。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工農群眾結合必須經歷一個長期奮斗的過程。 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中國民主革命中是首先覺悟的成分,他們是曾經在一定歷史時期中演過先驅者的光榮角色的。這些知識分子,當他們還沒有和工農群眾相結合的時候,他們對于舊社會勢力的斗爭,就只能采取個人方式的反抗。他們中間真正愿意進步的人們曾竭力尋找群眾,因為只有和群眾結合,他們才有依靠和出路。這些人終于找到了工人階級,并且毅然地參加了這個歷史上*先進的階級的斗爭行列,將自己的命運和這個階級的命運結合起來,這時候,他們在思想上和藝術上就表現了新的無限的力量。這就是以魯迅為代表的“五四”以來許多前進文藝家所走過的道路。他們對中國人民事業是有極大貢獻的。 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出身的文藝家在和群眾結合的過程中,是歷盡艱苦的,其中少數人始終沒有能夠和群眾結合而*后被人民拋棄。當知識分子不只是從抽象信仰和理論概念上,而要從實際行動、從日常生活的思想感情上,去和工農群眾結合的時候,這個結合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大都有他們個人奮斗的歷史,這個歷史有時就成為他們前進中的包袱,他們生活上長期地習慣于單獨工作或在很小的集團內工作,而在文藝修養上又往往感染以個人主義為中心的資產階級文藝的影響較深,這一切條件就養成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特有的個人主義心理和習慣,妨礙他們的前進,妨礙他們和工農群眾的結合。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沒有經過認真的思想改造以前,不管口頭上如何稱贊群眾,如何表示愿意接近群眾,實際上常常是輕視群眾,并且安于脫離群眾的狀態的。他們充滿知識分子的偏見、錯覺和幻想;他們總是看個人重于群眾;而在他們表現工農群眾的時候,不是將工農的形象描寫為他們想象中的呆頭呆腦的人物,就是描寫為完全小資產階級化了的、狂熱的、神經質的人物。在不少文藝工作者中間,這種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個人主義的惡習是根深蒂固的。這就是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特別針對小資產階級思想進行了那么尖銳的批判的緣故。 ……
人民日報70年文藝評論選 作者簡介
人民日報文藝部,系人民日報主管文藝,發表散文、詩歌、文學評論、文藝動態的部門。本書是由文藝部編選的人民日報文藝評論精選集。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