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健康型城區建設模式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56914
- 條形碼:9787509656914 ; 978-7-5096-569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健康型城區建設模式研究 本書特色
如何開展健康型城區建設,做好社會心理服務工作,可以從《健康型城區建設模式研究》中得到很好的答案。
《健康型城區建設模式研究》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華民族復興的社會心理促進機制研究”(13&ZD155)的成果。項目組通過在上海市靜安區四年多的實驗和實踐,創造了一套健康型城區建設的模式。從健康型組織的評估模型入手,提出了“身心健康、勝任高效和變革創新”的評價結構和方法,介紹了如何從工作中擺脫、提升醫務人員面對逆境的抗逆力;介紹了改善老人的口語認知年老化的方法,在休閑活動中如何給老人提供社會支持;面對失智老人的康復,做了大量腦科學實驗研究,并有效地運用于康復訓練之中。在工作場所中探究了抑郁癥狀的綜合評估和出院精神病患者的再就業的綜合干預方法;在面對乙肝、污名態度的社會氛圍中,提出了消除污名的對策建議。研究團隊還開展了抑郁癥患者自殺的神經機制研究,就如何消除自殺新聞的不良暴露方式形成了宣傳建議;探索了在臨終關懷中如何體現精神一心理關愛;*為感人的是開展了喪親人群的哀傷社會支持研究,在哀傷輔導方面形成了可操作的干預建議。*后,項目組在介紹了全國近4000家幸福企業評估工作后,建立了E-STAR信息反饋模式,在全國各行業健康型組織建設的總結反饋后,就整體評估和反饋工作如何采用管理熵理論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論和方法。總之,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過程中,《健康型城區建設模式研究》必然能給理論研究者和實踐工作者帶來裨益。
健康型城區建設模式研究 內容簡介
如何做好健康型城區建設,做好社會心理服務工作,可以從本書介紹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心理促進機制研究”中得到很好的答案。項目組在上海市靜安區四年多的實驗和實踐,創造了一套健康型城區建設的模式。從健康型組織的評估模型入手,提出了“身心健康、勝任高效和變革創新”的評價結構和方法。分別介紹了如何從工作中擺脫、提升醫務人員的面對逆境的抗逆力入手;介紹了關心老人的口語認知年老化方法,在休閑活動中如何給老人提供社會支持;面對失智老人的康復,他們做了大量腦科學實驗研究,并有效地運用于康復訓練之中。在工作場所中探究了抑郁癥狀的綜合評估和出院精神病患者的再就業的綜合干預方法、在面對乙肝、艾滋病污名態度的社會氛圍中,提出了消除污名的對策建議。研究團隊還開展了抑郁癥者自殺的神經機制研究,就如何消除自殺新聞的不良暴露方式形成了宣傳建議,在臨終關懷中如何體現精神-心理關愛;*為感人的是開展了喪親人群的哀傷社會支持研究,在哀傷輔導方面形成了可操作的干預建議。*后,項目組介紹了在全國近4000家幸福企業評估工作后,建立了E-STAR信息反饋模式,在全國各行業健康型組織建設的總結反饋后,就整體評估和反饋工作如何采用管理熵理論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論和方法。總之,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中,閱讀本書必然能給理論研究者和實踐工作者帶來裨益。
健康型城區建設模式研究 目錄
節 健康型組織的概念
第二節 健康型組織的結構探索
第三節 健康型城區建設的社會管理模式
第二章 心理擺脫與抗逆力模型研究
節 時間壓力下心理擺脫的研究綜述
第二節 心理擺脫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研究
第三節 心理擺脫的干預效果研究
第四節 醫護人員抗逆力結構與測評量表的編制
第五節 抗逆力對工作投入和工作幸福感的作用機制
第三章 老年人的口語認知年老化與社會網絡研究
節 口語產生中的認知年老化
第二節 老年人休閑活動與社會支持及主觀幸福感的關系
第三節 老年人社會網絡對健康影響機制的研究
第四章 老齡化與認知功能的神經機制研究
節 腦白質疏松癥大腦感覺運動網絡的功能連接變異
第二節 經顱直流電刺激右側顳頂聯合區對心理理論和認知共隋的影響
第三節 自動情緒調節的神經機制及其可塑性
第四節 失智老人的培訓與康復研究
第五章 精神障礙與乙肝污名對工作與生活的影響研究
節 工作場所中員工抑郁癥狀的綜合評估與診斷
第二節 出院精神病患者的職業康復
第三節 污名及乙肝污名態度問卷的編制
第四節 乙肝污名態度的影響與作用機制
第五節 消除乙肝污名的實驗研究
第六章 死亡應對與臨終精神性關懷研究
節 眶額皮質介導抑郁癥自殺的神經機制
第二節 大學生孤獨感與自殺意念的關系
第三節 自殺新聞暴露方式對大學生自殺榜樣行為的影響
第四節 臨終關懷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需求
第五節 臨終關懷中的精神性關愛
第七章 喪親人群的哀傷社會支持研究
節 喪親者社會支持體驗綜述
第二節 喪親者社會支持體驗的質性研究
第三節 喪親者社會支持體驗量表的開發與驗證
第四節 喪親社會支持對適應結果的影響:縱向中介作用
第五節 社會支持對適應結果的影響機制:依戀風格的調節作用
第六節 本章的總體討論與結論
第八章 健康型城區建設評價研究
參考文獻
后記
健康型城區建設模式研究 作者簡介
時勘,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兼任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科學院大學社會與組織行為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心理學會監事長,是中國心理學會認定的心理學家。目前正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心理促進機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組織文化對企業并購的影響機制及干預模式”等科研項目。已正式發表學術論文390余篇,出版專著20余部,獲得多項省部級獎項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科技進步獎。時勘博士是中國科學院培養的首位心理學博士,主要從事組織行為學和人力資源管理的心理學研究工作,研究興趣集中于領導行為及應急管理、基于勝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資源開發和EAP組織與員工促進計劃,提出的“智能模擬培訓法”被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推薦為“亞洲地區樣板培訓模式”。時勘博士的研究成果在管理者、飛行員與航天員的選拔、培訓和績效評價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