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傳統兒童教育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0095965
- 條形碼:9787210095965 ; 978-7-210-0959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傳統兒童教育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時間為序, 對我國從原始社會到清朝末期的兒童教育情況進行了梳理, 梳理內容包括歷朝歷代胎教理論的傳承發展, 孝德以及宮廷、家庭和社會在兒童教育方面的優秀成果, 對這些領域每個階段的特點都進行了歸納和分析, 梳理了每個方面教育的具體成因及發展脈絡。
中國傳統兒童教育研究 目錄
**節 兒童教育的起源和原始社會的兒童教育概況
第二節 奴隸社會的兒童教育概況
第二章 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兒童教育
**節 宮廷幼兒教育和保傅制度
第二節 童子科的確立與家庭教育的重視
第三節 孝德教育的理論化和實踐化
第四節 賈誼的教育理論與實踐
第三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兒童教育
**節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兒童教育概況
第二節 魏晉時期孝德教育的非官方化
第三節 瑯琊諸葛氏的家庭教育
第四節 顏之推的家庭兒童教育思想
第四章 隋唐宋時期的兒童教育
**節 李世民的太子教育理論和實踐
第二節 太子保傅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發展
第三節 科舉考試中孝德教育的強化
第四節 家庭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新發展
第五節 司馬光的家庭教育觀
第六節 陸游的家庭兒童教育思想
第七節 胎教學說、童子科的繼續發展和完備
第八節 蒙學教育和蒙學教材
第五章 元明清時期的兒童教育
**節 明清時期孝德教育的通俗化和大眾化
第二節 胎教學說的新發展和童子科的逐漸衰亡
第三節 教育機構的兒童教育功能
第四節 家庭教育理論的繼續發展和朱柏廬的《治家格言》
第五節 王守仁的童蒙教育理論
第六節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理論和實踐
第七節 康有為的學前教育思想
第六章 清末社會兒童教育機構的產生和發展
**節 清末社會兒童教育機構產生的歷史背景和社會基礎
第二節 癸卯學制和蒙養院的建立
第三節 蒙養院師資的培養訓練
第七章 中國傳統兒童教育的傳承與創新
**節 傳統胎教學說的借鑒與思考
第二節 傳統兒童孝德教育的辯證傳承
第三節 傳統兒童家教思想的傳承與弘揚
第四節 借鑒傳承傳統兒童教育的思想、內容、方法和教育經驗
附錄中國古代兒童教育詩選
后記
中國傳統兒童教育研究 作者簡介
趙玉巖,1974年出生于山東臨沂,1995年臨沂師范專科學校畢業,2000年首都師范大學歷史教育專業畢業,2007年12月獲得山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現工作于臨沂大學。 2008年在被譽為“東方圣城”的孔孟之鄉——曲阜創力嘩夏國學館,研發國學基礎素養課程、華夏讀經課程以及系列國學素養專業課程,參與了所有課件、教參的設計制作,先后組織編訂華夏國學館國學基礎素養教材、經典系列教材、華夏蒙求教材及華夏故事匯編。華夏國學館現有加盟分館近百家,他們在總部文化理念指引下致力于普及優秀民族文化,使更多的華夏兒女在優秀傳統文化中受益。 工作及實踐之余,多次主持省、市級傳統文化以及兒童教育的相關課題,發表相關學術論文多篇。2015年12月在(教育部)國家語委語言文字報刊社和中國云教育研究院舉辦的首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高峰論壇暨評選頒獎典禮上,華夏國學館被授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十佳教育機構”,個人獲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百佳先進人物”榮譽稱號。2016年底被聘為臨沂市王雅量研究會副會長,2017年初在“2017首屆中華國學教育大會暨中華詩歌樂舞學術年會”上被評為“國學教育研究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