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改革與基層治理轉型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82063
- 條形碼:9787010182063 ; 978-7-01-01820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改革與基層治理轉型研究 本書特色
本課題緊緊圍繞“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改革新變化如何推動基層治理轉型”這根紅線展開,運用實證研究的方法,通過大量的實地調研,從分析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改革及其新變化——集體資源產權化、集體產權市場化、集體產權股權化、集體產權證券化入手,考察這些新變化對基層治理的主體、內容、資源、環境等要素產生的沖擊;進而揭示其引致的治理主體缺位、治理能力削弱、村民發展權受威脅、基層社會分化、基層政府角色沖突等治理困境;隨后考察基層治理通過改變產權構造機制、重塑權力結構及運作機制、調整利益分配機制、變革參與決策機制等以回應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改革新變化的過程;*后在前述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改革實踐,從重構治理基礎、重塑治理目標、變革治理方式、拓展治理內容和重組治理結構等方面提出建構適應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改革新變化的基層治理新模式。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改革與基層治理轉型研究 內容簡介
本課題緊緊圍繞“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改革新變化如何推動基層治理轉型”這根紅線展開,運用實證研究的方法,通過大量的實地調研,從分析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改革及其新變化——集體資源產權化、集體產權市場化、集體產權股權化、集體產權證券化入手,考察這些新變化對基層治理的主體、內容、資源、環境等要素產生的沖擊;進而揭示其引致的治理主體缺位、治理能力削弱、村民發展權受威脅、基層社會分化、基層政府角色沖突等治理困境;隨后考察基層治理通過改變產權構造機制、重塑權力結構及運作機制、調整利益分配機制、變革參與決策機制等以回應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改革新變化的過程;*后在前述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改革實踐,從重構治理基礎、重塑治理目標、變革治理方式、拓展治理內容和重組治理結構等方面提出建構適應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改革新變化的基層治理新模式。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改革與基層治理轉型研究 目錄
導論
**章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改革新變化、新特點
一、我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產權的構造
(一)我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產權結構的形成
(二)我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產權結構的現狀
(三)我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構造的缺陷
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改革的新變化
(一)集體資源產權化
(二)集體產權市場化
(三)集體產權資本化
(四)集體產權證券化
第二章 沖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改革新變化對基層治理的影響
一、利益主體增多,地位變化
(一)普通村民
(二)村干部和村莊精英
(三)外來企業主(資本的代表)
(四)地方政府(基層政府)
二、治理內容擴展,需求增加
(一)生產發展的需求
(二)日常生活方式改變引發的需求
(三)權益保護的需求
(四)文化生活等需求
三、治理資源減少,行動空間變小
(一)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導致治理資源的削減
(二)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中的“變故”引發的治理危機
(三)農民權利意識的覺醒對村莊行動空間的制約
四、治理環境改變,約束增多
(一)土地確權后村民不同需要的約束
(二)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改革新變化與現行法律法規沖突的制約
(三)傳統土地均分理念的約束
五、治理方向調整,目標趨向多元
(一)村民:生存還是發展
(二)政府:管制還是服務
(三)資本:自利還是共贏
(四)精英:保護還是贏利
第三章 困境: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改革新變化引發的基層治理效應
一、村莊主體:流動與流失
(一)村民轉“身份”,治理主體闕如
(二)利益關聯淡化,主體意識模糊
(三)外部精英介入,主體角色錯位
二、村居組織:職責剝離與功能弱化
(一)村莊治理資源剝離
(二)村莊經濟職能分離
(三)村莊共同體功能弱化
三、村民發展:資源“消減”與權益受損
(一)農民靠什么獲得發展權
(二)農民的生存資源如何“消減”
(三)生存資源“消減”怎么影響農民的發展權
四、村莊社會:利益分化與結構分層
(一)村莊利益格局及其變遷
(二)多元主體之間的利益競爭
(三)利益分化引致社會分化
五、基層政府:角色沖突與職能錯位
(一)基層政府角色的演變
(二)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改革中基層政府的多種角色
(三)政府角色沖突引致的治理問題
第四章 調適:基層治理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改革新變化的回應
一、改變產權構造機制
(一)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權利束的分割
(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落實
(三)重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產權結構
二、重塑權力結構及其運作機制
(一)村莊權力結構的歷史演變
(二)產權改革對權力結構的重塑
三、調整利益分配機制
(一)調整不同主體間的利益分配
(二)利益矛盾協調與利益保障機制的構建
四、變革參與決策機制
(一)完善農民對產權改革的知情和參與機制
(二)落實農民對產權改革的決策與監督權
第五章 構建適應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改革新變化的基層治理新模式
一、農地產權構造對我國基層社會治理格局的形塑
(一)小土地所有制與傳統中國的“鄉村自治”
(二)土地集體所有與計劃體制下的“縱向官治”
(三)土地家庭承包制下的“鄉政村治”
(四)農村土地產權結構如何影響治理
二、構建適應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改革變化的基層治理新模式
(一)以產權清晰為契機,重構治理基礎
(二)以權益保護為導向,重塑治理目標
(三)適應農民自主性要求,變革治理方式
(四)滿足農民多元化需求,拓展治理內容
(五)順應制度環境變化,重組治理結構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產權改革與基層治理轉型研究 作者簡介
吳曉燕 (1969-),女,四川大竹人,法學博士,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博士后,政治學教授等。獲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