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說瑤三十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18291
- 條形碼:9787218118291 ; 978-7-218-11829-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說瑤三十年 內容簡介
《說瑤三十年/民族宗教研究文叢》是作者李筱文從數十年寫作的論文中,精選有關瑤族社會研究的30 篇論文的一個結集,包含了瑤族源流歷史、政治組織、風俗文化、宗教信仰、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內容。《說瑤三十年/民族宗教研究文叢》全面系統,特色鮮明,重在向世人展示廣東瑤族純樸的品質、勤勞的性格、多彩的民俗、自豪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
說瑤三十年 目錄
瑤族史研究60年
元、明時期瑤族活動中心南移兩廣之史證
粵西江流域瑤族遷徙成因
淺析瑤老制
過山瑤與《過山榜》
明孝穆紀太后族屬尋蹤
瑤族歷史進程中的亞文化
尋找乳源過山瑤早期的歷史足跡
文化篇
藍田瑤多元民族文化特征的例證
賀縣土瑤與連南排瑤社會文化之比較
儒家文化對瑤族傳統社會及其文化的影響
瑤族傳統服飾風格論
瑤族飲食文化中的野生食物鏈
瑤族傳統道德與精神文明建設
保護和傳承瑤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思考——以廣東瑤族為例
宗教篇
洪秀全在瑤山傳教的傳說與史實
從“神靈意識”看排瑤的早期信仰
排瑤“送鬼治病”的巫術行為
“耍歌堂”與祖先崇拜
盤古、盤瓠信仰與瑤族
交流篇
國外瑤族的分布與遷徙
美國社會的“勉”瑤
美、法瑤人的生存理念
從美國瑤族的民族情結看瑤族文化在海外的復興
發展篇
積極開創民族經濟發展的新局面——連南瑤族自治縣脫貧致富紀實
發展“三高”農業是瑤族地區脫貧致富重要途徑
開發瑤山旅游促進經濟發展
文化與市場協調互動——以廣東瑤族文化產業開發為例
開發瑤繡創意文化,實現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
瑤族地區文化旅游與博物館建設——以廣東瑤族博物館為例
試論瑤族與海上絲綢之路的聯系
附錄
附錄一:關于瑤族民俗文化的采訪
附錄二: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訪廣州市民族團結進步協會會長李筱文
附錄三:中國民族報社、中國民族宗教網“尋找民族團結感動人物”候選人事跡
說瑤三十年 節選
《說瑤三十年/民族宗教研究文叢》: 其中熙平郡,領今廣東連陽四縣邑(連南、連山、連州、陽山)及懷集、封開兩縣和廣西賀縣的部分地區。唐宋時期,廣東粵北及湘粵贛三省交界地區是瑤族主要的分布地域。唐代詩人劉禹錫謫守連州時,親眼目睹當地瑤民的生活。其詩《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莫徭歌》以及《蠻子歌》,都分別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當地瑤族人民的生活。“海天殺氣薄,蠻軍部伍囂。”“箭頭涂鵠血,鞍旁見雉翹。”“蠻衣斑斕布”“火種開山脊”。這便是當時瑤族生活方式的真實寫照,刀耕火種的游耕生活是瑤族的主要經濟生活。當時瑤族“深居溪澗,刀耕火褥,腰刀弩,搏虎狼以為業”,由于生活遷徙不定,瑤族人的生產生活資料積累不多,日常生活習俗都是建立在游移耕作的基礎上,如建筑房屋就地取材,或住茅草棚或建竹木板房。室內的爐灶或用石頭壘筑,或用三角鐵支架鍋煮食,沒有床鋪,只在火塘邊上鋪些茅草、稻草就地而臥。瑤族人的飲食習俗,更是與其刀耕火種的山地生活緊密相連。經常地遷徙游動,影響了瑤族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長期在山野里生活,森林里的野生動植物是瑤族人賴以生存的食物。除刀耕火褥種植一些山禾、薯豆以及養殖雞、豬、狗外,瑤族人很大部分的生活補給來自狩獵和采集。瑤族人的日常主食以山粳米、黃黍、玉米、地瓜等雜糧為主,特別是高山瑤寨以種林木為生的支系,糧食多不能自給,連雜糧都是在林中間種。瑤山有一種稻谷被稱為“山禾黑米”,瑤族稱為香粳米,營養豐富可治胃病與腳氣,但產量很低,好的年景1畝也不過40~50斤。所以過去瑤家人的米糧是不足以供養一家人一年食用的,多半以玉米、高粱、紅薯、木薯等雜糧拌米做飯得以充饑。當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瑤族人不僅大面積種植水稻,而且大量種植山地農作物,糧食不僅可以自給,還可以完成公糧任務,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