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慶歷史地圖集
-
>
飛虎隊隊員眼中的中國:昆明 四川 杭州 上海(明信片)
-
>
威尼斯書
-
>
一聽說那島上有貓,我就出發了:日本貓島旅行筆記
-
>
中國分省系列地圖冊:江蘇(2016年全新版)
-
>
生命的邊緣-站在珠穆朗瑪峰之巔
-
>
不一樣的云南
蒙田意大利游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33574
- 條形碼:9787020133574 ; 978-7-02-013357-4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蒙田意大利游記 本書特色
在宗教戰亂之際開啟文化朝圣之旅,在漫游、遐想、探索中找尋自由的真諦。 蒙田于一五八〇年九月五日從法國博蒙出發,途經瑞士和德國,進行了為期十七個月又八天的意大利之旅。離開蒙田城堡的書房,他有機會深入不同的城邦和地區,事無巨細地記錄下所經之地的風土人情和當地人的宗教信仰,集結成《意大利游記》。與其他旅客關注點在名勝古跡上面不同,蒙田將目光停留在表現“人”的標志上,不論是鄉野播種的土地,還是城市的行政結構、馬路鋪設、建筑特點,還有新出現的工藝技術與農耕器械,他都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并不厭其煩地一一作一番認真的描述。蒙田旅行,就像蒙田寫作,信馬由韁,不僅欣賞到了自然界各種形態生生不息的演變,還了解到了五花八門的人生、觀念和風俗。
蒙田意大利游記 內容簡介
歷時527天,途徑42個城鎮,細致展現16世紀的意大利風土人情。 另附39封書信、39則家庭紀事、57句書房格言,盡顯蒙田的人生大智慧。
蒙田意大利游記 目錄
蒙田意大利游記 節選
《蒙田意大利游記》: 當年,蒙田(一五三三一一五九二)在《隨筆集》①第三卷提到,他獲得羅馬元老院和平民會議頒發的“羅馬公民證書”,人們才知道他旅行到過瑞士、德國和意大利。他對人性世情觀察入微,在《隨筆集》中記錄了很多家長里短的生活瑣事,然而對這次歷時一年多的漫游卻只字不提,未免讓人感到意外。歲月荏苒,這件事慢慢也被人淡忘了。 (一) 這樣過了近一百八十年。一七七O年,尚斯拉德的教堂司鐸普呂尼神父搜尋佩里戈爾地區的歷史資料,來到了蒙田城堡,那時產業已經易主,由塞居爾·德·拉·羅凱特伯爵居住。管家給神父捧出一只舊箱子,里面都是遺忘了幾輩子的泛黃紙張。神父發現其中一份書稿,疑是蒙田寫的旅行日記。征得伯爵同意,他把稿子帶走再作深入研究。 神父對這份遺稿的真實性深信不疑后,再到巴黎請教幾位專家,他們一致認定這部旅行日記確是蒙田的手跡無疑。 稿子是小對開本,共二百七十八頁,十六世紀末的字體與紙張。手稿前面三分之一出自別人之手,三分之二是蒙田親筆。蒙田在意大利盧卡水療時,覺得用當地語言記事更加方便貼切,他書寫的部分中一大半用的是意大利語,回到法國境內又改用法語書寫。因而這是一部頗為奇特的作品。 若要讓這么一部文稿出版,要做大量的校勘編輯工作。首先要把上面隨意或者當時尚未定型的拼法辨別清楚,將幾乎不存在的標點補全,這工作由普呂尼神父開始做了,不久塞居爾伯爵收回稿子,交給更有名望的學者、國王圖書館館長默尼埃·德·蓋隆編輯出版。工作人員經過反復研討,*后定下這條原則,原書只改動錯別字,詞匯與結構基本保持不變,即使有點欠通而又沒有把握勘正之處,為了不讓讀者懷疑對原作有絲毫的不尊重,也盡量保存原貌。 原稿中*難處理的還是意大利語部分。首先意大利書面語言還處在蛻變時期,而蒙田使用——用蓋隆的話說——自以為是的那種意大利語,夾了許多托卡斯納地區的方言、俗語,這讓兩世紀以后的意大利人感到無從下手。幸而,付梓之前,撒丁國王御前考古學家、法國皇家碑銘古文藝學院外籍院士巴爾托利恰巧在巴黎,他欣然接受這項翻譯工作,還增加了一些語也有一口華麗的鐘和一個日晷儀。他們制瓦鋪瓦也都技藝精湛,以致他們房屋墻面都鋪上色彩鮮艷、造型奇特的上釉磚瓦,房間地面也是如此。 他們的廚房也用陶瓷鋪得無比精致。他們使用多的是冷杉,木工師傅手藝高超;因此他們的木桶都有雕刻,大多數上釉涂漆。爐子間也就是說眾人在一起用餐的餐廳,非常豪華。每個廳內家具齊全,足夠放上五六張配備凳子的餐桌。所有客人都在一起用餐,每組都有自己的桌子。*普通的旅舍也都有兩三個這樣美麗的餐廳。門窗很多,裝上花色豐富的玻璃;然而他們顯然更關心的還是膳食質量。 因為房間寒磣得很,床上沒有帷子,一個房間總有三四張床連接一起;沒有爐子,要暖身只有到大廳和爐子間里去;其他地方從不生火,到他們的廚房里去又被他們認為不合規矩。房間服務設施很不干凈,誰有運氣還可以得到一塊白布,按照他們的習慣床頭從不鋪布。他們很少提供蓋被,除了有時有一條臟得很的羽毛毯。可是他們都是出色的廚師,尤其精于做魚。他們用以抵御夜寒與風的僅是一層玻璃窗,前面也沒有擋板,他們的房屋不論在爐子間還是臥室,都是門窗很多很明亮。即使在夜里也不常關玻璃窗。 ……
蒙田意大利游記 作者簡介
米歇爾·德·蒙田(1533-1592),生于法國南部佩里戈爾地區的蒙田城堡。法國文藝復興后期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家,啟蒙運動以前法國的知識權威和批評家,也是人類感情的冷峻的觀察家,一位對各民族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進行冷靜研究的學者。蒙田出身貴族,早年學習拉丁文,成年后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深居簡出,閉門讀書、思考。1572年開始撰寫被稱為“十六世紀各種知識的總匯”的《隨筆集》。 馬振騁,1934年生于上海,法語文學翻譯家,首屆“傅雷翻譯出版獎”得主。先后翻譯了圣埃克蘇佩里、波伏娃、高乃依、薩巴蒂埃、克洛德•西蒙、紀德、蒙田、杜拉斯、米蘭·昆德拉、洛朗•戈伐等法國重要文學家的作品。著有散文集《巴黎,人比香水神秘》《鏡子中的洛可可》《我眼中殘缺的法蘭西》《誤讀的浪漫:關于藝術家、書籍與巴黎》等。其《蒙田隨筆全集》(全三卷)2009年榮獲首屆“傅雷翻譯出版獎”,并被評為“2009年度十大好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