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吳中道教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805235
- 條形碼:9787518805235 ; 978-7-5188-052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吳中道教 本書特色
許松濤主編的《吳中道教》一書,本著“立足現代社會,梳理歷史衍變”的原則,以吳中道教官觀為切入點,從原吳縣道教演進歷程、吳中道教宮觀和著名道士以及道教文化等方面,全面展示了吳中道教的歷史風貌,并深刻揭示了吳中道教自身形成與發展的規律,文字既有歷史的厚重、滄桑感,又有現實的生動、親切感,這就使得本書在區域宗教史相關研究領域具有了自己鮮明的特色,特別是在蘇州道教研究方面,本書堪稱為一部補白之作。
吳中道教 內容簡介
《吳中道教/蘇州宗教文化叢書》全面反映了吳中區道教發展的歷程,系統介紹了吳中各宮觀以及知名道教人士的情況,為吳中建立起了一部較為完整的道教檔案。
吳中道教 目錄
概述
**章 道院行宮
**節 道院活動固定處所
上真觀
城皇山道院
普濟道院
浦莊東岳廟
靈佑觀
五峰山道院
藏書道院
第二節 其他宮觀
平臺山禹王廟
軒轅宮
西山島禹王廟
第三節 遺址遺跡
第二章 人物
第三章 組織機構
**節 吳縣道組司
第二節 吳縣道教公會
第三節 吳縣道教會
第四節 吳縣道教協會籌建小組
第五節 吳縣市道教協會
第六節 吳中區道教協會
第四章 文化習俗
**節 廟會
穹窿山上真觀廟會
太湖平臺山廟會
胥口猛將會
善人橋城隍廟會
藏書東岳廟會
高陂韓土地廟會
藏書猛將會
抬猛將
光福廟會
虎山廟會
三官堂廟會
光福抬猛將
浦莊東岳廟會
東山猛將廟會
東山城隍廟會
橫涇塘廟會
天妃廟會
第二節 禮儀
第三節 道教音樂
第四節 道場
第五節 太湖神歌
禹王神歌
天妃圣母神歌
猛將神歌
胥王神歌
岳王神歌
水路天臺神歌
郁使君神歌
第五章 集文碑記
吳郡諸山錄(節選)
道隱園記
游洞庭山記
西洞庭
穹窿
游林屋洞記
重修禹王廟記
重建城隍廟記
穹窿山增修上真觀碑記
大茅峰記
二茅峰記
《穹窿山志》序
登穹窿山記
重建茅君殿記
第六章 摩崖石刻
乾隆御道
上真觀
望湖園
《穹窿山望湖亭望湖詩》碑
茅蓬塢
林屋山摩崖石刻
洄溪草堂摩崖石刻
第七章 詩詞題詠
入林屋洞
三宿神景宮
圣姑廟
黿頭山神女歌
毛公壇
靈佑觀
林屋洞
穹窿山
游穹窿山
登穹窿
與王止仲游穹窿留題
望穹窿
飲百丈泉
登穹窿
放歌林屋
題林屋洞天
題朱買臣讀書臺
過漢大夫朱翁子讀書臺
崇禎辛巳春同沈文將家掌文過穹窿山遇雨作
過穹窿贈施法師:
登穹窿絕頂望震澤
登穹窿絕頂望震澤
雨中入穹窿
茅峰招鶴
九日登賀九嶺初見霜葉
藏書廟記游
茅峰招鶴
穹窿山
登穹窿謁句曲行宮
登穹窿山上真觀
讀書臺懷古
詠上真觀贈亮師
施煉師招鶴
同徐松之訪施亮生法師于穹窿山
過穹窿上真觀
丹臺采藥
游林屋洞
登穹窿山上真觀有懷
第八章 名人軼事
吳相伍子胥
西漢大臣朱買臣
猛將劉锜
乾隆六次登穹窿山
一代高道施亮生
徐大椿與城皇山道院
第九章 故事傳說
敬老賀九嶺
胥王廟為啥要叫軒轅宮
張良拜師
朱買臣與“六斤四兩”
覆水難收的故事
張仲景與十三弟子
張仲景妙手回春
靈佑觀與王道長
席應真破例收徒
席道長開導一衍僧
施亮生智破玉鐲案
國帑敕建上真觀
高道長智斗法海
泰真與大龍、小龍
王道長率鄉勇抗倭寇
徐大椿行醫
張道長巧用平安醮
靈法道長與顏真卿
張師殿里審“妖樹”
附錄一:大事年表
西漢
東漢
晉
南北朝
唐
北宋
南宋
元
明
清
1912-1949年
1949-2015年
附錄二:編纂《吳中道教》參閱書籍
后記
吳中道教 節選
《吳中道教/蘇州宗教文化叢書》: 上真觀 上真觀位于蘇州城西20公里的穹窿山三茅峰,坐西朝東,道觀依山而建,氣勢宏偉,占地70余畝,建筑面積達15000平方米。觀內主要建筑均沿中軸線排列,從東向西,由低至高,依次為山門、三茅殿、玉皇寶殿、三清閣。中軸線兩側建有金鐘、玉磬樓、真人殿、天師殿、慈航殿、文昌殿、藥王殿、財神殿等,均為單檐磚瓦純木結構。在宗教活動區域北為辦公教育區,南為乾隆行宮。 山門面闊三間,重檐磚瓦純木結構,約200平方米。山門正中懸掛乾隆親筆御書“穹窿山”橫匾和“上真觀”豎額,兩側橫匾為“弘揚道法”和“振興中華”。山門殿內供奉王靈官神像。在山門殿兩側建有金鐘玉磬樓,寓意“金鐘玉磬,和諧平安”。出山門殿向上,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青石九龍巨壁,為皇家道院象征。在九龍壁兩側建有天師殿、真人殿。真人殿中供奉施真人像,大殿供臺下為施真人墓。天師殿中供奉張天師、雷尊及龍王神像! ∩77級臺階就是上真觀主殿三茅殿。三茅殿面闊五間,約500平方米。橫匾豎額為清康熙帝御書“三茅殿”和“句曲神宮”。殿前為金山石鋪成的露臺,有100多平方米,供石雕山貓(老虎)一只。山貓憨態可掬,為鎮觀之寶。殿中供奉的是三茅真君像。殿兩側供奉十二生肖神像。三茅殿北為慈航殿,供奉送子、滴水、紫竹觀音像。三茅殿南為文昌殿,供奉文昌、孔子、朱熹等像。 出三茅殿,迎面是巍峨三清閣,面闊七間,三層四重檐,建筑面積1602平方米,為蘇州**閣。走進底層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神像。在玉皇大帝兩側供奉日官、月府神像,殿兩側供奉十二天將神像。第二層為道教文物展示室,內有康熙年問御賜鐵制蠟扦、清代歷代皇帝賜上真觀的青瓷器、施亮生畫像、道教法器法物、清道光帝畫乾隆像、歷代名人題寫上真觀書畫等。第三層為三清閣,匾額為北宋書法家蘇東坡題寫,兩邊“天地玄黃”“日月同輝”橫匾為元代趙孟頫書。殿內供奉三清神像。三清閣兩側為藥王殿和財神殿。藥王殿邊為養和堂。在宗教區域北為道教辦公和培訓基地,以及道教素齋館,這里亭臺樓閣,環境優雅。 上真觀歷史悠久。據《穹窿山志》載,西漢惠帝年間(公元前194一公元前188年),出身望族的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上穹窿山修煉,皆得道。至漢平帝初建祠,晉時已為三人立廟,道教奉為歷代祖師,稱三茅真君。據《光福志》載:“宋天禧間,真宗詔天復廢業重建穹窿上真道院為觀”。“天復”為唐昭宗年號。北宋時改名為“上真觀”,南宋時又改名為“朝真觀”。元末,殿宇遭火焚而毀。明末清初,上真觀殿宇僅三楹。清順治年問,著名道士施道淵棲穹窿山“茅君故宮”,鳩工庀材修葺殿堂齋寮,不數年,初具規模。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敕賜上真觀原額?滴踉(1662年),修筑三茅殿及諸配殿,建井泉與山門?滴跞(166年)春,建成二十六殿及鋪房樓閣千余問。觀內,康熙帝御書題額“三茅殿”和“句曲神宮”。雍正年(1733年),有三茅真君埏嗣,以自置田捐款,作為永遠修建之費。乾隆年間,又有郡人修上帝、三茅二殿,有姓金者捐建大士閣。乾隆六年(1741年),重建仙師門樓,置修葺田入其院。乾隆七年(1742年),又有里人捐修各殿。乾隆皇帝6次南巡,5次駕幸穹窿山上真觀,留下許多墨寶和詩篇并勒石于碑,又經道光、同治幾朝修建,規?涨啊G迥⿻r,穹窿山上真觀殿宇繁多,據稱有宮、殿、軒、閣、居、堂40余座,合計殿房2000余間,由36房分管!
吳中道教 作者簡介
許松濤,道號當振。1978年5月26日生。江蘇蘇州人,大學本科。1993年入道,1996年7月授篆。蘇州市吳中區政協常委,蘇州市吳中區道教協會會長,蘇州市吳中區穹窿山上真觀住持,蘇州市吳中區城皇山道院住持。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