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如何愛孩子-現代教育先驅科扎克的思想札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108085
- 條形碼:9787555108085 ; 978-7-5551-0808-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如何愛孩子-現代教育先驅科扎克的思想札記 本書特色
《如何愛孩子》共兩部、四個主題章節:家庭中的孩子、收容所、夏令營和孤兒院中的孩子。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在收容所、夏令營、孤兒院,我們可以看到科扎克的教養觀察,以及他與孩子周旋的點滴。此書一開始就是一連串的自我對話激蕩,字句非常平白淺顯,卻滲透出好多帶有深遠哲理的教育宏觀思維。 “沒有孩子,只有人”,不管是在其有限的生命里還是現在,科扎克都正在表達著成人如何去愛,去理解和尊重兒童。 在他所有的著作中,《如何愛孩子》是他的兒童教育理念的基石。這本書能為所有的父母,把兒童教育當成職業或使命的人,比如,兒童教育者、社會工作者提供幫助,堪稱具有全球性和永恒性的教育經典。
如何愛孩子-現代教育先驅科扎克的思想札記 內容簡介
科扎克被視為現代教育的先驅,與其他教育家不同的是他倡導“沒有孩子,只有人”的教育方針,真正實現了兒童人性教育。他終身未娶,將兒童教育視為一生的使命,并始終踐行著他的信念,*后于二戰中,為孤兒奉獻生命。 在波蘭,他是與肖邦、居里夫人相齊名的波蘭英雄。1978年逢科扎克百年誕辰,聯合國宣布當年為“國際兒童年”。20世紀70年代中期,波蘭政府從政治角度出發,建立了“雅努什·科扎克國際協會”,每年在華沙舉辦一次會議,以推廣他的教育理念。 2012年是科扎克逝世七十周年,波蘭特別將該年訂為“科扎克年”,以示對這位偉人的敬意。1978年逢科扎克百年誕辰,聯合國宣布當年為“國際兒童年”。之后于1989年通過超出兩百國家簽署的《兒童權利公約》即依他的思想精神制定。1990年,他波瀾壯闊的一生被安杰依·瓦伊達導演拍攝成影片《科扎克》 ,名導斯皮爾伯格更是曾以《辛德勒的名單》向科扎克致敬。
如何愛孩子-現代教育先驅科扎克的思想札記 目錄
如何愛孩子-現代教育先驅科扎克的思想札記 相關資料
“發現兒童”是現代教育*響亮的口號,一個全新的起點。一個沒有童年的孩子,是不會有未來的。科扎克畢生都在兒童世界不遺余力地觀察體悟,為兒童及其權利向成人社會請愿。這就是科扎克的價值所在。1942年8月5日,科扎克帶領約200名兒童和數十名教師從華沙的猶太人聚集區前往車站,被押往德國納粹的死亡集中營。這一畫面已經在歷史定格。他的大愛所點燃的兒童心中獨一無二的火花,正在“超越自己的民族,帶給全人類嶄新太陽的光芒”。 ——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 楊東平 有人創造思想,科扎克按他的思想教學生。有人教人如何去愛,科扎克活出愛之道。有人從教育的艱難中退縮,科扎克為看上去并不可愛的孩子而死。一句話,科扎克以深邃、熾熱、機智的生命,照亮教育精典《如何愛孩子》。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新華社高級編輯 鹿永建 “沒有孩子,只有人”,是波蘭教育家科扎克對“如何愛孩子”的回答。這位超越時代的教育家,愛孩子愛到甘愿與自己收養的192個孤兒一起走向納粹的毒氣室。他的兒童觀振聾發聵,超越我們所熟知的發現兒童、尊重兒童等教育理念。無論是教育工作者還是普通的父母,對科扎克和他的著作都不該陌生,這關系到我們能否給孩子真正的愛。 ——《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主編 楊詠梅
如何愛孩子-現代教育先驅科扎克的思想札記 作者簡介
雅努什· 科扎克(Janusz· Korczak,1878 ——1942),真名亨利·哥德施密(Henryk·Goldszmit),波蘭杰出的猶太裔教育家、醫生、社會活動家、亦是一位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擁躉的知名作家。 他終身未娶,將兒童教育視為一生的使命,并始終踐行著他的信念。1942年二戰爆發后,他為了陪伴孤兒院的孩子們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放棄了自己活下去的機會,與他收養的192個孩子一起死于德國納粹特雷布林卡集中營的毒氣室。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朝聞道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