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陳映真的第三世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311424
- 條形碼:9787547311424 ; 978-7-5473-1142-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陳映真的第三世界 本書特色
《陳映真的第三世界》是著名學者陳光興回溯臺灣在地的左翼分子歷史的力作。本書通過對作家陳映真的小說作品的分析,審視了臺灣光復后在國共對立、冷戰格局下面對的清理殖民統治、本省人與外省人之爭、統一與分離之爭等問題,從心與情的角度切入,把握小說人物在變動的政治社會環境中的遭遇,對50年代左翼分子的行為選擇和歷史遭遇背后的情感脈動作了相當細膩的分析。
作者對陳映真身上體現出的左翼精神予以同情的理解,并試著發掘和繼承作家本人及其小說的思想內涵,從而使新左派與左統派有可能建立有機的聯系,并尋找與第三世界知識界對話的可能性。
他噙著熱淚去瞻望一世代激越的青春,
以靈魂的戰栗諦聽那逝去一代的風火雷電。
獄中多少個不能成眠的夜晚, 《陳映真的第三世界》是著名學者陳光興回溯臺灣在地的左翼分子歷史的力作。本書通過對作家陳映真的小說作品的分析,審視了臺灣光復后在國共對立、冷戰格局下面對的清理殖民統治、本省人與外省人之爭、統一與分離之爭等問題,從心與情的角度切入,把握小說人物在變動的政治社會環境中的遭遇,對50年代左翼分子的行為選擇和歷史遭遇背后的情感脈動作了相當細膩的分析。
作者對陳映真身上體現出的左翼精神予以同情的理解,并試著發掘和繼承作家本人及其小說的思想內涵,從而使新左派與左統派有可能建立有機的聯系,并尋找與第三世界知識界對話的可能性。
他噙著熱淚去瞻望一世代激越的青春,
以靈魂的戰栗諦聽那逝去一代的風火雷電。
獄中多少個不能成眠的夜晚,
他反反復復地想著,
面對無法回避的生死抉擇、每天清晨不確定地等候絕命的點呼時,
對于生,懷抱了*渴切的眷戀;
對于因義就死,表現了至大至剛的勇氣的一代人。
——陳映真
先走一步的人看似離去,但是他們的幽靈一直跟著活著的人們,在適當的時候就會現身,對身后的一切從他們的觀點進行評價,借用了作家的第三只眼來傳達腹語。他們沒有因為一時的狂風暴雨而放棄仰望未來晴空中飄揚的紅旗,這面紅旗不只意味著革命的到來,而且意味著社會主義民主的落實,是窮人翻身,民族獨立,第三世界相互提攜的團結,帝國主義的敗亡,等等。我認為這樣近乎宗教的信念支撐著承繼者陳映真們在前途茫茫中前進,不斷地為先走的同志提出看似“老干部”的問題,人們沒法理解的是他們為何如此僵硬,如此不合時宜,背后其實是歷史的重量在逼問。
——陳光興
陳映真的第三世界 內容簡介
該書是研究評論陳映真左翼文學創作的必讀作品。書中追溯的主要是臺籍作家陳映真文學創作生涯中*為直接以左翼分子為主體的寫作,即早期的《鄉村的教師》(1960),80年代的《鈴鐺花》(1983)、《山路》(1983)、《趙南棟》(1987),90年代的《當紅星在七古林山區沉落》(1993),將讀者帶入一個戒嚴令下的文學世界。
該書是理解臺灣左翼運動及其精神史的重要讀物。作者審視了戰后臺灣面對的清算殖民統治、統一與分離之爭等問題,從心與情的角度切入,把握陳映真小說人物(犧牲的或坐牢的黨人及其家屬,或者是革命退潮后自首的黨人)在變動的政治社會環境中的遭遇,對50年代左翼分子的行為選擇和歷史遭遇背后的情感脈動作了相當細膩的分析。
該書是作者思考當代思想狀況與出路的*著作。作者梳理了陳映真的作品及人生,主張繼承前輩的理想與信念,直面當代社會的思想狀況,追問知識分子應有的姿態;通過重訪戰后臺灣左翼運動的歷史,提出應使這種思想資源與大歷史時空中的思想運動重新相連,以此來抗拒消費主義的侵蝕和腐化,實現自由、平等、公正的社會理想。
陳映真的第三世界 目錄
一、“多少復雜的歷史云煙,留待后人清理、總結、評說和繼承”
二、“是一個大的理想大的志愿崩壞后的遺跡……”
三、“他會見了被暴力和謠言所欲湮滅的歷史……”
四、“高東茂老師的那一雙倉皇的、憂愁的眼睛”
五、“風聲松了,我會回來拿,你大哥說…… ”
六、“在她的故鄉中,成了異國之人……”
七、“沒有人相害。這條路是我自己走的……”
八、“解放自己,解放臺灣,解放全中國,解放全人類……”
參考書目
跋 《陳映真的第三世界》讀后(王曉明)
陳映真簡介
陳映真的第三世界 相關資料
這時候,假如我沒有遇到一個人,那么,很可能,在中國大陸經濟改革之前,我就會預先成為一名物質主義者。而這個人,使我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對消費社會的抵抗力。這個人,就是陳映真。
——著名作家、復旦大學教授中文系教授 王安憶
為什么在大陸文學界、學術界這里,陳映真不大受關注,那是因為大家覺得他是“一個過時的人”……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的文筆又是那么的好,他的人又是那么的正直、和善。所以,你再不喜歡他,你不能不尊敬他,你不能夠不認為這的確就像很多人講的這個知識分子的典型,為了理想坐牢,坐完牢出來之后,初衷不改地繼續走下去。
——著名評論家、鳳凰衛視節目主持人 梁文道
陳映真的歷史經驗較我們提前了20年,臺灣70年代已經開始反省工業化,中國大陸直至80年代才開始改革開放,所以阿城等人不能理解陳映真。不過,如果僅僅是因為時代落差的話,在我看來,則并不算什么大的問題。*為重要的是,陳映真給我們提供了晚清以來中國一直*為匱乏的批判殖民性的視角,這才是陳映真的真正意義所在,這一點我們至今還不能真正理解。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趙稀方
在我看來,陳映真就屬于后面這一種人,他的幾乎全部小說和評論,都是在苦苦地找尋方向,一尺一寸地開拓道路。在今天這樣萎靡粗淺的文化背景下,它們的尖銳和強韌顯得格外鮮明。我因此能夠理解,為什么*近十年間,臺灣的多位本來并不治文學的優秀學者,紛紛寫出精彩的長文,持續地討論他。陳光興先生的八萬字的《陳映真的第三世界》,就是其中極具分量的一篇。作者對小說細節的體察,筆端情感的飽滿,論述上大開大合的氣概,都令人很難相信,這是他*次寫小說評論。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
王曉明
陳映真的第三世界 作者簡介
陳光興(Kuan-Hsing CHEN),臺灣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擔任交大亞太/文化研究室召集人、國際期刊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Movements主編、《人間思想》(中文繁體版)期刊主編。著有Asia as Method: Toward Deimperialization(2010)、《去帝國:亞洲作為方法》(臺灣行人出版社2006年)。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