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稿拾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770007
- 條形碼:9787532770007 ; 978-7-5327-7000-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稿拾零 本書特色
從經典作家到街談巷議,大師博爾赫斯的讀書筆記和作家札記
“在桑德堡身上有一種疲倦的憂傷,一種平原傍晚時的憂傷,泥沙濁流的憂傷,無用卻又回憶的憂傷,一個在白天和黑夜之間感受到時光流逝的男人的憂傷。”
“這就是奧尼爾戲劇的情況……宇宙的情況也是如此,它摧毀我們,頌揚我們,又我們,而我們永遠也不知道宇宙究竟是什么。”
“德萊塞的頭顱可以同鎖在高加索山上度過痛苦一生的普羅米修斯相媲美。無情的歲月將其與高加索山融為一體,使其變得如同巖石般堅硬,并使其終身受盡苦難。德萊塞的作品酷似他憂郁的面孔,粗獷獷得像高山、大漠,且互不關聯。”
“我不敢肯定紫式部擁有塞萬提斯的材質,但我敢肯定,只有感情更細膩的讀者才能傾聽紫式部的心聲,在《堂吉訶德》里,塞萬提斯局限于將白天與黑夜區別開。而紫式部可以站在窗前望見‘雪花飛舞后面的繁星’。”
“愛倫�6�1坡是一位創意或者說構思的奇才,但又是他創意的蹩腳的實施者……他留下了偵探小說體裁的創造……盡管他的作品每頁都啰啰嗦嗦又缺乏生氣。”
“塞萬提斯使西班牙變得貧瘠。歌德、但丁、莎士比亞居住在一個復雜的星球,而塞萬提斯只是諺語的收集者。”
“大家都本能地知道,那些當中出現十八世紀印度的箭——并且已在氰化物和甘蔗汁的溶液中浸泡過——的小說*不會是好小小說,而是范達因的小說。”
文稿拾零 內容簡介
《文稿拾零》收錄了博爾赫斯擔任布宜諾斯艾利斯《家庭》雜志“外國書籍和作者”欄目主編時所寫的短文二百余篇,內容涉及作家生平、創作、作品評論和新聞性的“文學生活”。這些“豆腐塊”式的文字從夢魘、隱喻、時間談到《神曲》的修辭意圖、偵探小說的敘事法則,從莎士比亞、卡夫卡談到曹雪芹、紫式部,是讀書筆記和作家札記輯錄。博爾赫斯相信許多“二三流”作家的作品乃或街談巷議中都可能有著堪與經典媲美的東西。
文稿拾零 目錄
古斯塔夫·梅林克《西窗天使》
弗·奧· 馬西森《托· 斯· 艾略特的成就》
《法蘭西百科全書》
弗吉尼亞·吳爾夫
埃勒里·奎因《半途之屋》
阿韋德·巴里納《神經癥》
亨利·德· 蒙泰朗《少女們》
里昂·孚希特萬格
阿拉伯的勞倫斯
阿倫·普賴斯– 瓊斯《個人見解》
丹尼斯·惠特利、約· 格· 林克斯等《邁阿密外的案》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尤金·奧尼爾
貝奈戴托·克羅齊
圣女貞德
朱塞佩·唐尼尼《活著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赫·喬· 威爾斯《篤定發生》
關于文學生活
埃德加·李· 馬斯特斯
路易斯·戈爾丁《追捕者》
皮埃爾·德沃《行話俚語》
詹姆斯·喬治· 弗雷澤爵士《原始宗教中對死亡的恐懼》
查爾斯·達夫《關于哥倫布的真相》
今年恩里克·班奇斯與沉默正值銀婚紀念
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
西·埃· 米· 約德《哲學指南》
珀爾·基貝《皮科· 德拉· 米蘭多拉圖書館》
《哈利法克斯爵士的鬼怪小說》
詹·托· 法雷爾《斯塔茲· 朗尼根》
赫胥黎家族
保爾·瓦萊里
威廉·福克納《押沙龍,押沙龍!》
邁克爾·英尼斯《校長宿舍案》
米格爾·德· 烏納穆諾其人
詹姆斯·喬伊斯
赫·喬· 威爾斯《槌球手》
弗蘭克·歐內斯特· 希爾
《坎特伯雷故事》,一種新譯本
阿根廷作家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情結
蘭斯頓·休斯
瓦萊里·拉爾博《讀書,這個不受懲罰的癖好》
多蘿西·利· 塞耶斯《偵探故事新選》
赫爾曼·布洛赫《陌生的格羅斯》
文學“新生代”
大衛·加尼特
拉蒙·費爾南德斯《人就是人類嗎?》
拉德克利夫·霍爾《第六美德》
亨利·巴比塞
亨·路· 門肯《美國語言》
吉卜林和他的自傳
伊登·菲爾波茨
愛德華·尚克斯《埃德加·愛倫· 坡》
亨利·迪韋努瓦《找到了自己的人》
現實主義作家愛德華多·古鐵雷斯
弗蘭茨·韋爾弗
古斯塔夫·揚松《古本· 科默》
阿道司·赫胥黎《小說、散文和詩歌》
關于文學生活
鄧薩尼勛爵
李德·哈特《武裝的歐洲》
為豪爾赫·伊薩克斯《瑪麗亞》辯護
喬治·桑塔亞納
切斯特頓《龐德的悖論》
愛德華·摩根· 福斯特
葉芝《劍橋現代詩歌》
埃爾維拉·鮑爾《別因為猶太人的旦旦誓言而相信他》
范達因
泰戈爾《詩文集》
托·斯· 艾略特
對阿蒂爾·蘭波的兩種詮釋
埃勒里·奎因《生死之門》
利亞姆·奧弗萊厄蒂
一本有關保爾·瓦萊里的書
亞歷山大·萊恩《鬧鬼的公共汽車》
關于文學生活
羅曼·羅蘭
赫·喬· 威爾斯《新人來自火星》
奧拉夫·斯特普爾頓《個和后一個人》
關于文學生活
赫爾曼·蘇德曼
弗蘭茨·卡夫卡《審判》
奈杰爾·莫蘭《怎樣寫偵探小說》
蓋爾哈特·霍普特曼
奧拉夫·斯特普爾頓《造星者》
喬治·麥克穆《魯德亞德·吉卜林:藝術家》
愛·埃· 卡明斯
阿道司·赫胥黎《和平主義百科全書》
米爾沃德·肯尼迪《世間萬物稍縱即逝》
關于文學生活
弗里茨·馮· 翁魯
儒勒·羅曼《白人》
羅伯特·莫瓦特《浪漫時期》
關于文學生活
康蒂·卡倫
切斯特頓《自傳》
關于文學生活
雷蒙·盧爾的思想機器
阿爾弗雷德·德布林
約·博· 普里斯特利《時間和康韋一家》
弗蘭茨·卡夫卡
赫·喬· 威爾斯《布倫希爾德》
奧拉夫·斯特普爾頓
曹雪芹《紅樓夢》
馬克斯·伊斯曼《笑之樂》
亨利—勒內·勒諾爾芒
約·博· 普里斯特利《以前我曾經來過這里》
邁克爾·英尼斯《復仇吧!哈姆雷特》
朱塞佩·馬森米《威尼斯的羅馬淵源》
威爾·詹姆斯
阿爾弗雷德·德布林《前往沒有死亡的國度的旅行》
伊夫林·沃
魯登道夫《總體戰》
威廉·巴雷特爵士《人格不死》
伊薩克·巴別爾
阿道司·赫胥黎《目的與手段》
沃爾弗拉姆·艾伯華譯《中國神話故事與民間故事》
歐內斯特·布拉瑪
弗·珀· 克羅澤《我殺死的人》
埃·斯· 德勞爾《伊拉克和伊朗的曼達教徒》
西萊爾·貝洛克《猶太人》
約翰·迪克森· 卡爾《夜行》
關于文學生活
朱利安·格林
赫·喬· 威爾斯《弟兄們》
埃勒里·奎因《惡魔的報酬》
埃爾默·賴斯
《生動散文的信天翁書》
羅伯特·阿龍《滑鐵盧的勝利》
一部令人震驚的文學史
西·弗· 波伊斯
理查德·赫爾《良好的意愿》
古斯塔夫·梅林克
威廉·薩默塞特· 毛姆《總結》
威廉·卡佩勒《蘇格拉底的先驅者》
理查德·奧爾丁頓
歐內斯特·海明威《有錢人和沒錢人》
喬治·西默農《七分鐘》
關于文學生活
范·威克· 布魯克斯
梅多斯·泰勒《黑鏢客成員的自白》
保爾·瓦萊里《詩歌入門》
威廉·亨利· 德納姆· 勞斯《阿喀琉斯的故事》
西萊爾·貝洛克
威廉·福克納《不敗者》
尼古拉斯·布萊克《走獸該死》
哈羅德·尼科爾森
埃·坦· 貝爾《數學家》
約翰·斯坦貝克《人鼠之間》
倫哈特·弗蘭克
西·埃· 米· 約德《道德和政治哲學入門》
阿瑟·梅琴
路易斯·昂特邁耶《海因里希·海涅》
施耐庵《水滸傳》
西奧多·德萊塞
紫式部《源氏物語》
安東尼·伯克萊《永遠抓不到的人》
埃德納·菲伯
鄧薩尼勛爵《閃閃發光的大門》
赫·喬· 威爾斯《劍津訪修會》
約·博· 普里斯特利《后審判日之人》
弗蘭克·斯溫納頓《喬治王時代英國文選》
伊登·菲爾波茨《一個無恥之徒的畫像》
約翰·漢普登《二十出獨幕劇》
兩部幻想小說
一部悲劇性的英國小說
對愛因斯坦理論的小結
關于文學生活
一部英文版的世界上古老的詩集
關于西班牙繪畫的兩本書
《彭皮亞尼實用百科全書》
約·威· 鄧恩和永恒
奧斯卡·王爾德傳記
阿蘭·格里菲思《當然是維泰利》
關于文學生活
布勒東的長篇宣言
赫·喬· 威爾斯的一部新小說
西萊爾·貝洛克《彌爾頓》
西萊爾·貝洛克《小說、隨筆和詩歌》
關于文學生活
托馬斯·曼論叔本華
一部短篇小說集
詹姆斯·巴里爵士
一部值得紀念的書
卡雷爾·恰佩克
關于柯勒律治的兩部傳記
多蘿西·塞耶斯《罪行集》
克利斯多夫·考德威爾《論垂死的文化》
利頓·斯特雷奇
埃·西· 潘克赫斯特《國際語之未來》
赫·喬· 威爾斯《神圣恐懼》
為以色列辯護
阿·諾· 懷特海《思維方式》
儒勒·羅曼《凡爾登》
兩部偵探小說
關于文學生活
威廉·薩默塞特· 毛姆《圣誕假日》
兩位政治詩人
關于文學生活
喬治·巴格肖· 哈里森《莎士比亞入門》
威廉·福克納《野棕櫚》
東方文學巡禮
埃勒里·奎因《紅桃4》
小說中的小說
喬伊斯的新作品
威·亨· 德· 勞斯關于荷馬的手稿
先驅者約翰·威爾金斯
關于文學生活
親德分子的定義
文稿拾零 作者簡介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
阿根廷詩人、小說家、評論家、翻譯家,西班牙語文學大師。
一八九九年八月二十四日出生于布宜諾斯艾利斯,少年時隨家人旅居歐洲。
一九二三年出版部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激情》,一九二五年出版部隨筆集《探討集》,一九三五年出版部短篇小說集《惡棍列傳》,逐步奠定在阿根廷文壇的地位。代表詩集《圣馬丁札記》、《老虎的金黃》,小說集《小徑分叉的花園》、《阿萊夫》,隨筆集《永恒史》、《探討別集》更為其贏得國際聲譽。譯有王爾德、吳爾夫、福克納等作家作品。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四日病逝于瑞士日內瓦。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