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那三屆-77/78/79級,改革開放的一代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153214
- 條形碼:9787500153214 ; 978-7-5001-5321-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那三屆-77/78/79級,改革開放的一代人 本書特色
★一本關于77、78、79級大學生勵志傳奇和成功故事的實錄;
★一個特殊的卻不可復制的群體的人生經歷和集體記憶;
★62位中國當代精英講述其逆襲勵志人生,抒寫其動人家國情懷。
那三屆-77/78/79級,改革開放的一代人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了近七十位“那三屆”學人的如歌往事、勵志故事、思考與夢想,為讀者呈現出一個難以復制的群體的風采和精神。書中作者均為各界精英,包括知名學者、官員、企業家、作家、律師、海外華人等。作為“改革開放”的見證者、親歷者、推動者與捍衛者,他們可以稱得上是“改革開放的一代人”,他們的個人經歷已沉淀為這個時代永恒的財富,傾聽他們的聲音,回顧他們的歷程,對于傳承改革開放的精神,繼續推動改革開放,具有重要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在恢復高考40周年和77/78級畢業35周年之際,在改革開放即將迎來40周年這個關鍵的歷史節點,他們重新集結,為中國建言,為改革開放下一個四十年,為中國在新的全球化時代貢獻智慧。
那三屆-77/78/79級,改革開放的一代人 目錄
序 言
第yi卷:高考往事
劉 宏:我的1978:回憶與思考
雷 頤:恢復高考如隧道里的一束光
秦 暉:坐飛機去考研
熊曉鴿:在早晨**縷陽光中起飛
葉兆言:想讀書
第二卷:我的大學
陳建功:如歌的歲月
鄧曉芒:我的大學
馮 侖:大學究竟給了我們什么?
葛兆光:開學瑣記——回憶1978年的春天
王紹光:大學夢,不期而至
第三卷:奮斗求索
陳平原:我們和我們的時代
蔣述卓:一個學者的中國夢
溫鐵軍:上山下鄉
饒 毅:你可以為中國做什么
陶景洲:實務為國 律師人生
王輝耀:人生是一個不斷開放的過程
徐小平:把人生經歷“設計”成人生財富
張隆溪:學者,行走中西
張亞勤:從“少年班”到微軟
陳東升:從積蓄到初創
高西慶:苦難給予我的饋贈
龔 克:人生能有幾回搏
李希光:我向世界講中國故事30年
李曉西:共和國同齡人的回顧
繆昌文:奠基人的使命
寧高寧:陰差陽錯走對路
徐永龍:愛拼才會贏
閻 焱:我們這一代是帶頭人
張首晟:從閣樓的孤獨到科學的輝煌
周春芽:藝術人生
朱 民:IMF的中國印記
朱 敏:人生應當慢慢成功
第四卷:建言中國
陳春聲:中國教育的反思
段培君:中國的發展需要夢
葛 明:中國夢,正當時
關愛和:“李約瑟之問”與“錢學森之問”
韓清源:中國夢 美國夢
劉震云:中國教育的本身需要教育
寧 濱:人才為中國提速
童世駿:從“中國問題”到“中國貢獻”
王振耀:要尊重普通大眾的一般需求
許躍生:我們的大學為何難出人才
后 記
那三屆-77/78/79級,改革開放的一代人 節選
雷頤:恢復高考如隧道里的一束光
恢復高考就像塌方隧道盡頭突然射進來的那束光,讓人們在快要悶得透不過氣來時,看到的那個小孔的光亮。
劉海峰:我與高考的不解之緣
許多事物深埋在歲月中便成了塵土,有的事物深埋在歲月中卻成了琥珀。1977年恢復高考,不僅是我個人命運的轉折點,而且成為一個國家與時代的拐點。它是一段值得珍藏的歷史,是一種歷久彌新的記憶,是一個永留史冊的傳奇。
秦暉:坐飛機去考研
回想我這十多天的行程雖然意外頻出,使用了從手扶拖拉機、汽車、蒸汽火車、電氣火車、飛機還有自己的兩條腿等各種工具,從京廣線北上,從寶成線南歸,由華南、中原、西北、西南兜了一大圈,幾次改變路線,轉了半個中國,*終平安完成此行。這是否也可以被視為我們國家經過“文革十年”的無數坎坷和波折終于走上了改革之路的一個縮影呢?
熊曉鴿:在早晨**縷陽光中起飛
如果,如果中國沒有在1977年恢復高考,我們這幫如今熱衷于在談笑間指點江山叱咤風云的小人物,又會在哪一方土地、以何種方式謀生呢?
不能不承認:是幸運,是機遇。一個國家在某一個清晨蘇醒,而我們,有幸迎來了早晨那**縷燦爛的陽光。
武維華:難忘的1977年高考
對于國家和民族而言,1977年的恢復高考確實意義重大而深遠,它不僅是許多人命運的轉折點,不僅是中國教育的復蘇,它已成為一個國家與時代的拐點,國家的現代化征程乃至民族的復興也都是以此為新的起點,由此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也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葉兆言:想讀書
我對想上大學的迫切愿望,回想起來,是*刻骨銘心。整個青年時代,*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想讀書。每當我想到這個話題,就忍不住要津津樂道,痛說一番革命家史。
馮侖:大學究竟給了我們什么?
知識對人來說就像氧氣和水,是一刻也不能離開的東西。而在學校的這段時間,正好是氧氣特別富有、水分特別充沛的時期,讓我可以扎扎實實、心無旁騖地認真學習。而我由此也真切感覺到當年文革結束之后的思想解放和思想自由,給年輕人帶來的那種欣喜和興奮。
陳建功:如歌歲月
生活中往往有這種事情發生,有一天你忽然發現,以往你以為*原始、*粗鄙、*不值一顧的事物里,卻蓬勃著激動人心的生命的律動。
高西慶:苦難給予我的饋贈
一個人早點受苦有很大好處,這會讓人的神經束比較粗,不會對細小、風花雪月的事呻吟痛苦,因此我覺得挺幸運,挺幸福的。
薛瀾:三所大學,一代傳奇
恰恰是在國外生活時間比較長的海外歸國學人更能夠看到西方國家繁榮光鮮外表背后的體制缺陷和深層無奈,更能夠用比較平和與理性的角度來看待中國發展的進步與挫折,更能夠從多元的歷史比較中看到中國與外部世界矛盾和沖突背后的光明與希望。
朱敏:人生應當慢慢成功
我認識很多所謂競爭對手不是被你打敗的,而是他們不能堅持住倒下來了,*后你堅持在那邊,*后就成功了。我認為成功要慢慢來,太快并非好事,像爬山一樣,一步步登臨頂峰才*美妙。
……
那三屆-77/78/79級,改革開放的一代人 相關資料
★一天就讀完了,對于當年的高考和大學學習有了全新的認識,也對于思考今天的大學有了啟發和幫助。時勢造英雄,遵循時代的發展規律,個人的命運始終在時代的運行中實現自我。
★我是在書展的活動上看到這本書的發布會,當時嘉賓有王輝耀、熊曉鴿、陶景洲、葛明和李子實。每個都來頭不小,居然都是那三屆的畢業生。了解他們的成長經歷,反觀自己的成長史,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爸媽也都是那個年代人,隨著自己慢慢長大,也突然有了解父母歷史的欲望。記得有部電視劇的宣傳語是:與其今天拼爹,不如看看爹當年是怎么拼的。拿來正適合描述這本書。
★最初是讀到科學網上饒毅的“你可以為中國做什么?”,知道有這樣一本書,馬上上網買了,一篇篇讀著,心靈和思想都受到了震撼,傳播的都是正能量!這些人學習的熱情、對知識的如饑似渴,堅韌不拔、銳意進取的精神,時代和民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值得現在的年輕人學習。喜歡徐小平在“把人生經歷設計成人生財富”中寫的“假如你的母校是名校----為它驕傲吧!假如你的母校是非名校----也為它自豪吧,而且要更加努力,以讓你的母校因你而自豪!”,更喜歡許躍生的“我們的大學為何難出人才?”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高校目前問題的癥結所在。好書!一定推薦給同事和學生讀。準備作為以后新生入學教育的必讀本。
那三屆-77/78/79級,改革開放的一代人 作者簡介
王輝耀,博士,教授,博導,國務院參事,全球化智庫(CCG)創始人,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副會長,中國僑聯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才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國際人才專業委員會會長。在中國與全球化發展、人才國際化、企業國際化等領域有豐富學術研究,在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了留學、海歸、國際移民等系列《國際人才藍皮書》,著有《百年海歸創新中國》、《大國智庫》、《那三屆——77、78、79級大學生的中國記憶》、《國家戰略——人才改變世界》、《全球化VS逆全球化:政府與企業的挑戰與機遇》、《ChinaGoesGlobal》等中英文著作50多部。
苗綠,博士,博士后,研究員,全球化智庫(CCG)聯合創始人兼秘書長,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副總干事,南方國際人才研究院副院長,歐美同學會建言獻策委員會秘書長。獲得北京師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博士學位、經濟和資源管理博士后。曾在美國紐約大學和哈佛大學擔任訪問學者。曾參與多項國家部委和社科基金研究課題,著有《大國背后的“di四力量”》、《國際獵頭與人才戰爭》、《大轉向——誰將推動新一波全球化》等多部著作。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