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市場經濟的邏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77404
- 條形碼:9787514177404 ; 978-7-5141-774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市場經濟的邏輯 本書特色
本書以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為對象,以《資本論》為理論思維,并汲取西方經濟學的合理因素,闡述了一個市場經濟的理論框架。 全書是一個邏輯一致、前后統一的整體,但也可以大致分為四個部分。 *部分:第1~6章,大致對應于《資本論》第1卷和第2卷(不包括社會總資本生產)的內容,即經典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重要創新:從公認的比較優勢原理出發合乎邏輯地闡釋了等價交換理論,確立了政治經濟學的這一基石;重述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的關系;重新敘述了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理論。 第二部分:第7~10章,大致對應于西方微觀經濟學,以及《資本論》第3卷的相關內容。重要創新:以《資本論》闡述的工廠內部分工原則批駁西方微觀經濟學的核心即邊際生產力論,在此基礎上否定微觀經濟學,重建市場經濟的競爭理論;破解了政治經濟學的價值轉形問題。 第三部分:第11~18章,大致對應于西方宏觀經濟學,以及《資本論》各卷的相關內容。重要創新: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從根本上否定西方宏觀經濟學,重建宏觀經濟分析理論。 第四部分:第19章,大致對應于傳統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重要創新:區別私有制市場經濟與公有制市場經濟;闡釋公有資本的含義;解答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若干爭議問題。
市場經濟的邏輯 內容簡介
習總書記提出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本書以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為對象,以《資本論》為理論思維,并汲取西方經濟學的合理因素,闡述了一個市場經濟的理論框架。全書是一個邏輯一致、前后統一的整體,但也可以大致分為四個部分。**部分:第1~6章,大致對應于《資本論》第1卷和第2卷(不包括社會總資本生產)的內容,即經典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重要創新:從公認的比較優勢原理出發合乎邏輯地闡釋了等價交換理論,確立了政治經濟學的這一基石;重述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的關系;重新敘述了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理論。第二部分:第7~10章,大致對應于西方微觀經濟學,以及《資本論》第3卷的相關內容。重要創新:以《資本論》闡述的工廠內部分工原則批駁西方微觀經濟學的核心即邊際生產力論,在此基礎上否定微觀經濟學,重建市場經濟的競爭理論;破解了政治經濟學的價值轉形問題。第三部分:第11~18章,大致對應于西方宏觀經濟學,以及《資本論》各卷的相關內容。重要創新: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從根本上否定西方宏觀經濟學,重建宏觀經濟分析理論。第四部分:第19章,大致對應于傳統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重要創新:區別私有制市場經濟與公有制市場經濟;闡釋公有資本的含義;解答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若干爭議問題。
市場經濟的邏輯 目錄
第1章 等價交換§1.1 分工與商品交換§1.2 比較優勢原理 §1.3 市場機制 §1.4 等價交換 §1.5 簡單勞動與復雜勞動 §1.6 社會必要勞動 第2章 商品與貨幣 §2.1 商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 §2.2 價值形式 §2.3 貨幣 §2.4 貨幣的五大職能 §2.5 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 §2.6 價值實現 §2.7 特殊商品 第3章 工業化、資本與市場 §3.1 工業化 §3.2 工業化與城市化 §3.3 資本 §3.4 企業與公司 §3.5 市場規模 §3.6 資本的原始積累 §3.7 市場經濟環流圖 第4章 價值增殖(一) §4.1 貨幣轉化為資本 §4.2 勞動力商品 §4.3 生產資料 §4.4 內部分工 §4.5 產能 第5章 價值增殖(二) §5.1 價值是怎樣增殖的? §5.2 剩余勞動、剩余產品與剩余價值 §5.3 機器創造價值論 §5.4 勞動價值論的終結 §5.5 剩余價值生產 §5.6 創新與價值革命 §5.7 關于“剝削” 第6章 資本運行 §6.1 資本循環 §6.2 資本周轉 §6.3 生產成本 §6.4 利潤率 §6.5 生產與投資 §6.6 資本積聚與資本集中 第7章 需求 §7.1 消費選擇理論 §7.2 必需品與奢侈品 §7.3 個人需求曲線 §7.4 行業需求曲線 §7.5 需求彈性 §7.6 消費者剩余 第7章附錄:性價比相等——消費者均衡理論 第8章 競爭(一) §8.1 微觀經濟學的錯誤 §8.2 行業內的競爭 §8.3 企業成本結構圖 §8.4 企業供給曲線 第9章 競爭(二) §9.1 行業供給曲線 §9.2 行業供給與需求 §9.3 行業間的競爭 §9.4 資本生產與商品價值 §9.5 過剩、競爭與行業發展 §9.6 農業 第9章附錄:信息不對稱理論 第10章 現實中的競爭 §10.1 壟斷的供需分析 §10.2 壟斷的代價 §10.3 自然壟斷 §10.4 壟斷競爭 §10.5 寡頭 §10.6 壟斷與反壟斷 第10章附錄:博弈論 第11章 社會總資本生產 §11.1 孤島生產的故事 §11.2 兩部類生產模型 §11.3 剩余產品的價值實現 §11.4 社會總資本擴大再生產 第12章 銀行與貨幣 §12.1 生息資本與利息 §12.2 銀行 §12.3 銀行創造貨幣(一) §12.4 銀行創造貨幣(二) §12.5 貨幣的需求 §12.6 物價指數 第13章 就業與收入 §13.1 勞動力的需求 §13.2 勞動力的供給 §13.3 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 §13.4 工資 §13.5 失業 §13.6 人口 §13.7 第三產業 §13.8 收入分配 第14章 國內生產總值 §14.1 GDP的含義 §14.2 GDP基本方程式 §14.3 GDP環流圖 §14.4 名義GDP與實際GDP §14.5 沒有計入GDP的東西 第15章 經濟增長(一) §15.1 宏觀經濟學的錯誤 §15.2 關于長期增長 §15.3 簡單增長模型 §15.4 基本增長模型 第16章 經濟增長(二) §16.1 自然利潤率 §16.2 需求拉動增長 §16.3 工資的變化 §16.4 總成本的變化 §16.5 一般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16.6 充分就業與經濟增長 §16.7 通貨膨脹及其后果 295第17章 宏觀調控與經濟增長 §17.1 柳欣方程式Ⅰ §17.2 柳欣方程式Ⅱ §17.3 貨幣的需求與供給 §17.4 貨幣需求與供給的各種情形 §17.5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聯動 §17.6 柳欣悖論 318第17章附錄: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 第18章 資本過剩 §18.1 資本過剩的含義 §18.2 過剩資本的出路 §18.3 虛擬資本(一) §18.4 虛擬資本(二) §18.5 虛擬經濟(一) §18.6 虛擬經濟(二) §18.7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 第19章 公有資本 §19.1 從產品經濟到市場經濟 §19.2 公有制市場經濟模型 §19.3 公有資本(一) §19.4 公有資本(二) §19.5 政府的經濟職能 §19.6 多種所有制 主要參考書目 后 記
市場經濟的邏輯 作者簡介
劉益,男,中共黨員,1966年生,四川省南部縣人。198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原子核物理專業,獲得理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國民經濟管理專業,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于西南財經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1992年至今,在四川西南科技大學工作,現為西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學基礎理論。已發表數十篇專業論文,出版數本專著。
- >
推拿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