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時代的旁白:十年磨一劍 我手寫我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093200
- 條形碼:9787506093200 ; 978-7-5060-9320-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時代的旁白:十年磨一劍 我手寫我心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了資深媒體人高昱過去10年創作的社論作品。這里面有作者透過采訪,親身感知的中國法制、法治進程,以及“艾滋病村”、官員“化公為私”等政府、社會萬象,他通過犀利、瑰麗的文筆,形象地為讀者再現了不曾公布于眾的真相;書中另有對商業世界中“富士康悲劇”、慈善基金,社會百態中教育荒蕪、住房矛盾等問題的獨到解讀,以及更深層問題的剖析。
整本社論集,文章雖前后跨越10年,但作者對各個熱點問題犀利、獨到的剖析風格始終如一,*是一道重新認識身邊的中國的新窗口。
時代的旁白:十年磨一劍 我手寫我心 內容簡介
胡舒立
高昱的文字秉心直言,本書犀利之中又有幾分反諷。如何尊重、保障乃至強化民眾的表達權,是中國民主政治進程中必要解答的問題。
王巍
高昱是典型的知識分子,他帶領的《商務周刊》雜志團隊是中國市場經濟啟蒙與破曉的啼血子規,不屈不撓地鼓與呼。這本書的許多文字都給我們留下了時代的記憶,重溫便是體會社會的進步,或是心痛。
趙汀陽
高昱對公共話題的反思性分析,構成了這些社會問題的一種歷史備案。
趙楚
有洞察力的社會觀察,節制而堅定的公共批評,本書是一個典范。
劉軍寧
這本書告訴我們,國人苦“體制”二字久矣,而當體制成為擋箭牌的時候,媒體就是對丑惡的終極約束。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高昱,新聞從業時間將近20年。而過去20年,恰是中國經濟、社會,乃至體制變遷*的一段時期,它猶如一開一合的潘多拉魔盒,藏著層出不窮的時事、人物、變革。胡舒立
高昱的文字秉心直言,本書犀利之中又有幾分反諷。如何尊重、保障乃至強化民眾的表達權,是中國民主政治進程中必要解答的問題。
王巍
高昱是典型的知識分子,他帶領的《商務周刊》雜志團隊是中國市場經濟啟蒙與破曉的啼血子規,不屈不撓地鼓與呼。這本書的許多文字都給我們留下了時代的記憶,重溫便是體會社會的進步,或是心痛。
趙汀陽
高昱對公共話題的反思性分析,構成了這些社會問題的一種歷史備案。
趙楚
有洞察力的社會觀察,節制而堅定的公共批評,本書是一個典范。
劉軍寧
這本書告訴我們,國人苦“體制”二字久矣,而當體制成為擋箭牌的時候,媒體就是對丑惡的終極約束。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高昱,新聞從業時間將近20年。而過去20年,恰是中國經濟、社會,乃至體制變遷*的一段時期,它猶如一開一合的潘多拉魔盒,藏著層出不窮的時事、人物、變革。
高昱的筆便將這段富有傳奇色彩的年華,全部記錄下來。在采訪、體察河南“艾滋病村”時,犀利的文筆轉瞬勾勒出村民的無耐、彷徨、絕望等不曾被世人得知的真相,猶如閱讀文字版《黑鏡頭》;社論探討黑老大劉涌、律師李莊案時,又將法制的高貴出身、法治反被人治的凄惶遭遇,透過事實羅列展現在世人面前,憤懣的閱讀感猶如親手奏出時代的搖滾樂!
請放松身心,在作者高昱的帶領下,深度體驗一次你不曾真正了解的中國!
時代的旁白:十年磨一劍 我手寫我心 目錄
自序 眾聲喧嘩,卻無可相信
引言 當體制成為擋箭牌
**篇:國家與人民
人民需要放鞭炮
艾滋病人死于誰手
一屆政府的“怕”和“愛”
我們需要有擔當的政府
刑訊逼供救了黑社會老大劉涌?
黑老大劉涌死了,法治不能死
礦工之殤,中國之殤
為什么是紀委查出了陳良宇
推遲退休對誰有利
媒體是對丑惡的終極約束
《建國大業》與托克維爾
庶民的“被勝利”
李莊“被偽證”和法律“被提問”
疫苗事件的1/1000000和1000000
官員貪污刑罰,由死緩改判60年監禁如何?
日本地震的中國回想
第二篇:政府與市場
喝狼奶的壟斷
國人苦“三桶油”久矣
政府監管靠得住嗎?
人民為什么拋棄“人民”醫院、“人民”鐵路?
誰為被拆遷者自焚負責
被告上美國法庭的遼寧省政府
為什么“以法治國”成了笑話?
種龍種、得跳騷——《行政許可法》緣何被異化
在立法過程中“設租”,是尋租的更高級別
政府被大產業寡頭集團“俘虜”了
警惕又一輪政府投資分肥——“四萬億投資”公布前的不祥預感
經濟危機時期,政府不應鼓吹民眾消費
第三篇:改革沒有浪漫曲
投資熱潮幾乎都發生在政府換屆年
郎咸平質疑私人侵吞國有資產,錯了嗎?
是否仍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官員們“化私為公”再“化公為私”的世俗智慧
“母豬補貼”與政府改革
國企“走出去”,身份由蜜糖變原罪
不要庸俗化自主創新
孟加拉人民給中國人民銀行上的一課
致西方人的一封信
瘋狂的單行道——論躺在自然資源廢墟上的求財之道
跳出北京治擁堵
改革亟需重建的共識
戰勝重重艱險的力量何在?
改革之路為何越走越難——寫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前的憂思
第四篇:商業與人生
沒有英雄,只有職業
活著就意味著希望——關于“非典”、伊戰以及張國榮身故的記憶
保衛傳統!保衛春節!
10歲的新香港有“身份認同危機”嗎?
做堅定的自己
讓我們再次相信愛——關于2008年冬南方冰災的感悟
明天更漫長——關于2008年汶川地震的反思
賑災與傷害——汶川地震一周年祭
尋找身份的中國人
臺灣老兵的力量
邁克爾•杰克遜的哀榮與宛如處女的世界
富士康悲劇真的無解嗎?
讓我們站著把錢掙了
審視壹基金,寬容陳光標——寫在“郭美美事件”前的慈善基金反思
誅心的生活智慧:小惠可以給,大恩不能施
第五篇:教育與居住
當教育也開始“看人下菜碟”
北大傳統的“與時俱進”及其問題
大學校長們應該告訴畢業生什么
社會精英更需要教育
“年度漢字”不是“漲”,就是“拆”
經濟適用房擋了誰的財路
請給任志強松綁
房子“薄利多銷”,是解救經濟危機的*后一根金稻草
降房價,終結“土地財政”才是綱舉目張
時代的旁白:十年磨一劍 我手寫我心 節選
《時代的旁白》: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目前還受該項退休年齡制度影響的主要是三類人,政府公務人員、事業單位員工和國有企業職丁。人群越來越龐大的其他所有制企業員工和農民早已與之無關,退休與否,完全受自己意志的支配。我們先說國有企業員工,除了少數具有壟斷性質的企業之外,絕大部分國有企業都已經或正在經歷改制和“減員增效”——除下崗之外,一個普遍操作形式就是提前退休。因為從1997年開始我國實行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國有企業工人按照規定都參加了國家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體系,在工作期間按時向國家繳納一定的保險金,同時企業也要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繳納,如果提前退休,則企業便能少繳養老保險金以減輕自己的負擔,而職工退休轉入社保系統后,由國家發放養老金,雖然職工收入可能有所減少,但避免了下崗的風險,并能在每月拿到穩定養老金的基礎上,自己可以開辟更多的收入渠道。而對下崗、失業或者企業效益不佳以至于連企業應繳的那部分養老保險都得自己墊付的職工來說,能夠辦理退休手續從政府社保部門拿到養老金,更是一大喜事! ∠喾,政府官員和由公共財政養活的事業單位員工卻可能從推遲退休中獲利。由于手捧“金飯碗”,他們不用擔心下崗失業,那么飯碗自然越牢固越好,時間越久越好。當然,這些位居社會中高層的精英分子里不乏開拓進取之人,但55歲或60歲退休之后并非沒有他們發揮余熱的舞臺。相對應的是,其中自然也不乏憑借自己的職業或崗位尋租設阻者,這一點可以從“59歲”居然能夠成為一個現象而窺見一斑。對他們來說,在位和退休的差別幾近霄壤:只要在位,職務消費、灰色收入應有盡有,而只要退休的文件一下來,人走茶涼,這其中的落差自不待言。 必須承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亞當·斯密所說的每個理性的“經濟人”都會維護自己的利益,這是毋庸諱言的自然規律。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論述道:“每個人都只想到自己……但是在一只看不見的手的引導下,個人的白利心反而能促進社會福祉。”他說的這只手是市場,但當前各國政府依然保留了相當大的干預經濟和資源配置的能力。中國社會中行政權力更巨,因此,一項公共政策的選擇取舍是否公平就顯得極為關鍵,可惜的是,在這方面,各利益群體的話語權和談判能力并不成比例。當政府中有權做出公共政策決定的人必須在政策取舍中進行選擇時,出于“經濟人”理性,他們肯定更愿意選擇那種對自己更有好處的方向,而下崗職工們則只有被關懷的榮幸了! ∧壳,中國現收現付式的社會保障體制——即用今天的工人所繳納的保險金來支付今天退休職工的養老金——確實出現了巨大的缺口,據官方公布的數字,現在每年的養老金缺口有1000億元,而每推遲退休一年,據說全國養老統籌基金就可增收40億元。雖然依舊無濟于事,但這或許已經是推遲退休*能拿得上桌面的理由了! 〉缭2003年“兩會”期間,吳敬璉和林毅夫就聯合提出,在中央政府向各級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劃撥國有資產之前,應首先切出足夠的國有資產(包括國家在國有控股公司中的股東權益)過戶到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會,用以償還國家對國有企業老職工的社會保障隱性負債。如果按照斯蒂格利茨“社會主義國家企業中,不被解雇權就相當于產權”的觀點,由產權變成債權,劃撥國有資產歸還國家對老職工社會保障基金欠賬,已經算是退而求其次了,但就這樣的一個建議,迄今沒有“福澤天下”,相反一邊是國有資產大量被攫取,一邊是養老金越欠越多。這何嘗不是中國公共政策的一個悲劇!
時代的旁白:十年磨一劍 我手寫我心 相關資料
胡舒立
高昱的文字秉心直言,本書犀利之中又有幾分反諷。如何尊重、保障乃至強化民眾的表達權,是中國民主政治進程中必要解答的問題。
王巍
高昱是典型的知識分子,他帶領的《商務周刊》雜志團隊是中國市場經濟啟蒙與破曉的啼血子規,不屈不撓地鼓與呼。這本書的許多文字都給我們留下了時代的記憶,重溫便是體會社會的進步,或是心痛。
趙汀陽
高昱對公共話題的反思性分析,構成了這些社會問題的一種歷史備案。
趙楚
有洞察力的社會觀察,節制而堅定的公共批評,本書是一個典范。
劉軍寧
這本書告訴我們,國人苦“體制”二字久矣,而當體制成為擋箭牌的時候,媒體就是對丑惡的終極約束。
時代的旁白:十年磨一劍 我手寫我心 作者簡介
高昱,河南信陽人,1974年生。曾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三聯生活周刊》記者、編輯、主筆,《商務周刊》雜志主編,現任財新傳媒副主編。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推拿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