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逆鱗集續編-歷史科學的使命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219437
- 條形碼:9787519219437 ; 978-7-5192-1943-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逆鱗集續編-歷史科學的使命 本書特色
繼前集《逆鱗集:中國專制史文集》后,作者整理舊作兼具新篇,整理成《逆鱗集續編:歷史科學的使命》一書。上至春秋戰國,下至明清之際;遠及歐洲黑死病,近及新航路開辟。圍繞近代化,就中西社會發展進程中的若干問題,特別是經濟史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如下論點:歷史科學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違反自然規律必遭天譴;儒家政治思想是正能量;明清之際中國農業有近代化因素;歐洲“價格革命”源于糧食不足;諸葛亮不是杰出的軍事家,修正了我們對一些傳統史實的認識。
逆鱗集續編-歷史科學的使命 內容簡介
本書為《逆鱗集》的續集,由13篇論文構成,重點論述了中國前近代時期的經濟制度,并兼及同時期西方世界的情況,進行的具有全球史觀的歷史研究。書中有很多見解頗為新穎,諸如歷史科學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違反自然規律必遭天譴;儒家政治思想是正能量;明清之際中國農業有近代化因素;歐洲“價格革命”源于糧食不足;諸葛亮不是杰出軍事家,等等。
逆鱗集續編-歷史科學的使命 目錄
儒家在中國政治史中的地位 /49
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歷史條件 /73
榷鐵制度的解體
——宋代礦業中經營方式與所有權之變遷 /93
16至18世紀的中國農業革命 /115
《補農書》與中國農村經濟關系的變化 /133
中國早期近代化的成敗淺議
——對15至17世紀中國歷史的再認識 /149
黑死病前后的歐洲 /167
16至18世紀西歐東擴論 /191
國際貿易與資本主義成長的關系
——18世紀荷英中三國歷史進程的考察 /225
美洲白銀與歐洲價格革命再議 /245
論三國荊州之爭 /263
諸葛亮與《隆中對》 /281
編后簡言 /297
逆鱗集續編-歷史科學的使命 作者簡介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1949年考入武漢大學,1951年參加朝鮮戰爭,1979前后應世界史學者吳于廑之邀重返武大從事西方近代史研究。薛做世界史基礎研究工作,曾參與編撰世界史等重要的高等學校教材。到晚年專心研究中國的專制主義歷史和近代民主化進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