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天涯絮語 內容簡介
詩集作品以宣傳十八大精神為契機,弘揚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和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者用兩年多的時間,整理歸納自己原創作品,始于20世紀80年代,大部分為近幾年創作的作品,共收錄180首。詩集共分四部分:**輯、歲月淺歌;第二輯、古韻流芳;第三輯、田園風情;第四輯、玉岸拾貝。《天涯絮語》主要收錄了辭舊迎新、春望、朝夕吟、賀新年、送溫情、浣溪沙·康寧日、望藝苑、書香墨韻、雅俗求真、游拙政園、鳳鳴書院、觀山望遠、夏夜納涼、郊游、望晴空、詠蘭、題畫詩、青竹、菩提樹、梅竹情韻、浣溪沙·贈友人、卜算子·望鄉、浣溪沙·望天空、以詩謝友、品味、念友、滿庭芳·西湖感懷、曲院風荷等內容。詩集在內容、形式和風格方面都有所創新,添加了題畫詩這一詩歌形式,主要體現在書法、照片、繪畫三者互襯,錯落有致,與內容有機地融為一體。書法、照片、繪畫與詩相得益彰的表現形式,可達到內容與形式匹配同一,相互襯托,這是與其他詩集不同的自身特點。作者將“行當筆,心做墨;路為紙,地成冊;走天涯,觀海角;攝萬物,感天下。”作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座右銘;作品形式多樣,表現手法各異,既有格律體舊詩,又有新古體詩,甚至還有“詞”,均把注重其魂、言志抒懷、表達情意置于首位。上述內容,讓人讀后深受啟發,催人奮進,摯愛河山,共振中華等。該詩集特點:1、全力忙公務,余時著詩文;2、謳歌先進,鼓舞眾人;3、真情抒懷,贊美河山;4、尊師重友,互促進取;5、古新搭配,用典隨機。詩集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思想深沉,激情迸發,頗富人生哲理、生活情趣和創新氣派。
天涯絮語 目錄
序\1
創作感言\1
**輯 歲月淺歌
辭舊迎新 3
春望 4
朝夕吟 6
賀新年 7
送溫情 8
浣溪沙·康寧日 9
時空行 11
元宵節 12
寒食 13
清明感懷 14
采桑子·谷雨行 15
五一頌歌 16
故友重逢 17
三伏 18
白露緣 19
教師節抒懷 20
一剪梅·秋思 21
中秋月夜 22
吉慶日 23
寒露凝香 24
立冬 25
小雪感言 26
大雪寄情 27
冬至 28
小寒 29
臘八 30
除夕 31
甲子新春 32
守歲除夕 33
元宵夜歌 34
立春 35
人日抒懷 36
點絳唇·雨水 37
中和節 38
清明 39
春分 40
谷雨 41
立夏 42
端午情思 43
芒種 44
夏至 46
七夕抒懷 47
秋雨 48
秋興 49
重陽 50
靜夜思 51
立秋 52
陋室雜吟 53
第二輯 古韻流芳
望藝苑 57
書香墨韻 58
雅俗求真 60
游拙政園 61
鳳鳴書院 63
寒意詠春城 64
祿豐行 65
登大觀樓 66
訪山尋路 67
游趵突泉 69
浣溪沙·古韻情 70
寶墨園頌 71
杜甫草堂 73
冰情春韻 74
晉祠重游 76
難老泉感懷 77
游寬窄巷 78
秋夢杏花村 80
趙州橋抒懷 81
粽情竹韻 82
銅陵霜 84
江城子·雪 85
柳條湖感懷 86
自遠懷古情 87
貴友居 88
清平月 89
海市蜃樓 90
鷓鴣天·愛江山 91
采桑子·上元夜 93
菩薩蠻 94
紫砂壺 96
清平樂·清明感懷 97
詠納蘭 98
訴衷情·念陸游 99
賭書 101
母愛 102
端午夜話 103
鹿城思語 104
喜晴 105
厚德載福 106
石斛蘭 108
沈園寄情 110
書齋閑吟 112
詠德 113
解字 114
詠蘭亭 115
名道 116
藝韻 118
第三輯 田園風情
祝酒賦 121
呼和抒懷 122
查干湖 123
冬捕 124
雪潤玉蘭 125
卜算子·雪中即情 127
梨鄉花韻 129
遼東行 130
辭友人 132
卜算子·問安 133
望春城 135
游碧空 136
望津門 137
訴衷情·唐山行 138
寒梅頌 139
清心直道 141
蜂蝶詠 143
金秋暢游感懷 144
東籬游 145
科技園掠影 146
清酌感懷 147
滿庭芳·秋日望遠憶故人 148
霧里觀景 149
茶緣 150
靜夜思 151
喜鵲登枝 152
贈言三首 153
雪梅 154
游子吟 155
春 雪 156
詠雪 雪 157
桃源悠夢 158
夢游 159
春華秋實 160
踏青即事 161
小窗寄語 162
詠蜜蜂 163
春意 164
花鄉 165
菩薩蠻·石太路 166
夏夜賞月 167
觀山望遠 168
夏夜納涼 169
郊游 170
望晴空 171
蒼天 172
詠蘭 173
題畫詩 175
青竹 176
菩提樹 177
第四輯 玉岸拾貝
梅竹情韻 181
浣溪沙·贈友人 183
卜算子·望鄉 184
浣溪沙·望天空 186
以詩謝友 187
品味 189
念 友 190
滿庭芳·西湖感懷 192
曲院風荷 193
臨江仙·信步繞西湖 195
蘇堤春曉 196
江南情韻 198
游河坊街 199
訪龍井村 201
天堂寓人間 203
西湖樂泉鳴 204
云水光中亭 206
寂照亭 208
觀湖望潮 209
斷橋 210
送別 211
詠君情 212
夏日賞荷 213
青山相送迎 215
菩薩蠻 216
寒冬寄友 217
臨行寄遠 218
賞竹 219
日月同輝 221
詩緣 222
詩路情 223
思遠人 224
春思 225
后記 226
天涯絮語 節選
一 歲月淺歌 辭舊迎新 凝眸長佇思緒翩,別夢依稀若昨天;再傳電訊邀佳友,雪后風疾情無邊;余孽湮滅圣誕至,相聚花亭醉酒仙;吾輩開懷憧社稷,紅色方舟永向前。 2012年 12月 23日 注:此作品于 2012年 12月 24日發表在中國全民記者網原創文學欄目。 賀新年 辭舊迎新日,向來適時歸;驅駕奔小康,觀花雪后梅;望竹春前筍,青山殊可巍;心系多情日,酌酒傾一杯。 2012年 12月 31日 注:此作品乃新年感懷。 浣溪沙·康寧日 玉皇察界雪滿地,降福華夏天下濟,翹首陽臺望東西。 遙祝同結福祿吉,愜意人生似游魚,魯連義城終不棄。癸巳年臘月二十五 注:“玉皇察界雪滿地”喻指臘月二十五是玉皇大帝來到人間視察民情的日子。舊俗認為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后,玉皇大帝于臘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視察人間善惡,并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寫作此作品的當日,適逢大雪紛飛,預示著瑞雪兆豐年。“魯連義城終不棄”一句中的魯連(約前 305年~前 245年)亦稱魯仲連,今茌平人,是戰國時名士,戰國末年齊國稷下學派后期代表人物,著名的平民思想家、辯論家和卓越的社會活動家。曾有“一箭書退敵百萬兵”的典故,創造了中國軍事史和論辯史上的奇跡(事見《戰國策·齊策六》)。魯仲連不僅僅是聰慧過人、 時空行 壯志凌云騰碧空,夢游天姥瓊樓行;皎皎玉宇掛明月,依依杯盞念君情;瑪雅不知吳剛事,眾生暢飲亦從容;借問寰球欲何往,日行八萬伴吉星。 2012年 12月 21日 注:瑪雅預言的“世界末日”在人們恐慌、忐忑、猜測的復雜遐想中稍縱即逝,日月星辰,春夏秋冬,似乎又開辟了新紀元,美好的明天到來了。 寒食 庭院柳黃梨花香,春城寒食情綿長;故園極目樓臺外,煙雨蒙蒙映山莊。 注:寒食是我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節當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為游玩的好日子,宋朝則有“人間佳節唯寒食。”之說。此作品于 2014年 4月 3日發表在中國作家網原創欄目。 采桑子·谷雨行 挑燈書盡情未了,明燭心燒。千里迢迢,四月寒花分外嬈。 騰云駕鸞春城雨,綠意昭昭。再見春潮,飛躍彩虹當路橋。 2013年 4月 19日 注:谷雨時節,華北大部突降大雪,京城寒意乍濃,乘航班赴昆明出差, 透過窗舷,空中俯瞰,浮想聯翩。抵達春城,分明是兩個世界。此作品于 2013年 4月 22日發表在中國全民記者網原創文學欄目。 故友重逢 年輪飛旋十余載,故地重游百感生;同仁相聚情真切,貴友重逢意綿縈;遙憶當年壯心憬,今日風雨再兼程;吾輩喜作山河頌,滿目春光伴君行。 注:此作品乃與同仁、校友相聚感懷,于 2013年 6月 3日發表在《中國文苑》古詩詞欄目。 白露緣 秋有黃花綠漸遠,雨打楓葉白露寒;疏枝蟬嘶猶有力,回望江南四月天;惟看樓中山色青,靜觀龍魚游水潭;琴棋書畫可作酒,梅蘭竹菊映春顏。 2013年于白露日 注:此作品于 2013年 9月 10日發表在中國全民記者網原創文學欄目,于 2013年 9月 10日發表在中國作家網原創欄目。 一剪梅·秋思 吟盡春夏吹秋簫,一管詞藻,引頸長嘯。仰望藍天分外嬌,春華勁俏,秋實昭昭。鐵樹銀花待酒澆,碩果風騷,詩意狂濤。一曲古韻破九霄,幽思金橋,雨歇山郊。 2013年9月9日 注:此作品乃題畫詩,于 2013年 9月 18日發表在中國全民記者網原創文學欄目。
天涯絮語 作者簡介
孫福昌,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河北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會員,研究生學歷,雙碩士學位。喜文而筆耕不止,經年積詩文數百首,散文、論文若干篇。先后在省部級以上報刊及網站發表作品數百篇,并有多篇獲征文獎。其獲獎作品入選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的《企海清波》精選作品叢書及《中國監察》、《國風》優秀作品集;作品散見中國作家網、中國全民記者網、中國名家書畫藝術院網、中國文苑網等各大網站及《詩志》、《作家選刊》等刊物;曾出版個人詩集《天涯漫記》(光明日報出版社)和《筆下春秋》(團結出版社)、《生如夏花》(團結出版社)、《當代網絡詩歌精選》(黃河出版社)、《經典短詩·當代方陣》(團結出版社)等詩文合集;主筆編輯出版了紀實作品《情暖回歸路》;在大型詩集《經典短詩·當代方陣》編委會任副主任及編委。現供職于中央企業。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