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傳統在召喚:中國音樂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908350
- 條形碼:9787569908350 ; 978-7-5699-083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統在召喚:中國音樂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文集 內容簡介
《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文庫 傳統在召喚:中國音樂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文集》圍繞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傳統和文化遺產的形成發展,調查、挖掘和整理當下傳統文化遺存(遺產),從一個全新的視野進行論述,涉及對傳承文化遺產的基礎性理論建設、探尋歷史源流,探知遺產存續實際狀況如何,落實怎樣依法保護、傳承遺產。
傳統在召喚:中國音樂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文集 目錄
**編 中國音樂史
音樂學學科性質再認識
——讀何兆武((歷史與歷史學》札記
曾侯乙墓中室金石樂懸性質再探
——附論春秋戰國“禮崩”真相
《禮崩樂盛》序
“秦禮”初探
李純一先生《先秦音樂史》評讀
六朝思想文化與時代精神
——選自《六朝音樂文化研究》**章第四至六節
唐代宮廷樂舞的分類問題
——“燕樂”不是一種恰當分類
唐代音樂文學創作、傳播中的三個“規則”
——唐代音樂與文學互動關系初探
“斷層說”與宋代大曲發展嬗變的三個規則
趙玉卿博士學位論文《姜白石俗字譜歌曲研究》序
略談朱載堉“音”、“數”思想的重大啟示
——陳欣博士學位論文序
“精密規定”需不需要也“精密規定”?
——樂律學基礎理論叩問錄之一
半個世紀以來的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研究
漫說李榮有教授與音樂圖像學研究
——《中國音樂圖像學概論》序
略談聶耳個性對他創作、生活道路的影響
陳潔《20世紀音樂史年譜》序
第二編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兩類文化遺產保護,幸勿顧此失彼
——從無形音樂的物質屬性看文化遺產保護的整體性完整性
多元共同發展:中華文化藝術生命力與希望所在
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原生態”保護的幾點意見
“全球一體化”浪潮下的民族文化遺產保護
——有關文化、藝術等宏大概念的分類分層研究
文化傳統與傳統文化
——略論文化遺產保護的深化
查阜西先生與古琴遺產的保護、繼承
古琴遺產保護的重中之重
“古琴藝術”傳承保護現狀的及時調查與研究
——《弦外之音——當代古琴文化傳承實錄》序
吟誦調
——亟待搶救整理的寶貴非物質文化遺產
《守承文化之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特殊性研究》序
……
附錄
傳統在召喚:中國音樂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文集 節選
《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文庫 傳統在召喚:中國音樂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文集》: 三 關于“科學至上”“科學主義”的反思 盡管當前我國音樂學教學、研究中,對學科科學性質認識不足,缺少自覺性,我們有必要進一步強調音樂學的科學屬性,強調支配和決定音樂學學術學習、研究的,是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而不是一般的藝術規律藝術方法。但面對二十世紀以來近代科學向現代科學的迅速發展,以及學者們對社會科學、精神科學以及人文學科性質產生的新認識,我們不能不指出,對音樂學的科學性質的認識,有其合理性,也有不足,需要進行必要反思,進行擴展和提升。換言之,對音樂學的學科性質的認識,或許要考慮存在某種突破甚至質變。 由于這種擴展和發展,會不會讓剛剛聽到我們強調音樂學科學性質的眾多青年學子,感到困惑?難以適從? 對此筆者也頗感躊躇。但經在一些講座或小范圍嘗試交流,感到還是早一點提出為好。我想,對于勤于思考的青年學人,也許可以更好更全面地認清并掌握這一學科的基本性質,也許可以防止為避免原有認識不足,而導致另外的“科學至上”的迷失。這里只能簡略介紹一點20世紀以來,人們對科學主義、科學至上、理性至上的反思。 經過近三四百年的發展,近代科學不斷進步,取得改天換地般的巨大成就,極大地改變了客觀世界,同時也極大地改變丁人們的主觀世界,有力推動了全球科學化和近代化的進程。人們逐漸認識到科學技術,才是**生產力,人類社會也先后經歷了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進入了更加燦爛的知識經濟時代。 正當人們在為幾個世紀以來近代科學取得的輝煌成就高唱贊歌的同時,二十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科學”在大戰中的推波助瀾,以及在持續不斷的“冷戰”和軍備競賽中大顯身手。通過沉痛反思,人們認識到科學發展,遠不能解決世上所有問題,而簡單推崇科學和崇拜“知識就是力量”,反會導致“科學主義”、“科學萬能”和“科學至上”等偏差出現。 還有很多學者指出,社會科學、精神科學,其實與自然科學不盡相同,它們既是科學,又有“非科學”的一面。當然,這里的“非科學”并不是反科學,而是說它們還具有科學所不能全部涵蓋和完全說明的特性。 比如,何兆武先生《西方哲學精神))一書指出: 一般說來,近代化進程*關鍵的契機乃是科學技術的進步及其所引發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意識方面的根本變化。但同時它也造成了一種副作用,即它使得人們力圖把全部的人文生活都以科學為依歸,無形中在18和19世紀先后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理性主義和科學主義。但是,人們的現實生活中卻既包括有理性的成分,也包括有非理性的成分。理性主義者只看到并只承認理性的成分,而不承認其中非理性的合法與合理的地位,這本身就是非理性的態度。一個真正的理性主義者必須承認非理性的成分合法與合理的地位。同樣,真正的科學主義或科學態度,就必須承認人生中(例如在宗教信仰或愛情中)某些非科學成分的合法地位,否則就不是真正的科學態度。理性或科學是人類文明尤其是近代文明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沒有它人類文明不僅不可能進步,而且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但它決不是唯一在起作用的因素。人類的文明史永遠不是也不可能是科學或理性的一統天下。崇拜理性或科學過了頭,就成為理性崇拜或科學崇拜,其結果就走入了和傳統各色迷信一樣的另一種迷信。① ……
傳統在召喚:中國音樂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文集 作者簡介
秦序,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南京藝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客座教授,三院校碩士博士導師。主要研究中國古代音樂史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曾任國家藝術科研重大項目《中華藝術通史》執行副總主編及分卷《隋唐卷》主編,為多卷撰稿。有若干論文發表(先后選編為論文集《一葦凌波》、《傳統在召喚》)。獨撰或合撰《中華文化通志·樂舞卷》、《中國音樂史》、《中國音樂通史簡明教程》、《六朝音樂文化研究》,《中國物質文化史·樂器卷》等。參與古琴、維吾爾《木卡姆》、白族繞三靈等項目申遺,是中國向聯合國申報非遺產代表作評審組專家。曾任音樂研究所《中國音樂學》副主編、編委;近年任中國傳媒大學《音樂傳播》副主編。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