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04067
- 條形碼:9787522704067 ; 978-7-5227-0406-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一般性問題作了梳理,在對比國內外保護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一些解決方案。涉及國別、地域等特例的解剖和法哲學層面的分析。聚焦法律保護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范圍、權利主體、權利性質的確定;其與知識產權客體的法律保護的比較中,因其客體突破了傳統法律關系的客體的形態范圍,得出不同的私權主體,具有不同的私權權利的結論;在其公法與私法的保護問題上,基于法律調整的復雜對象及其內在結構關系,提出公法為主、私法為輔的保護模式,并從公、私法兩方面對“非遺”保護可能涉及的部門法立法建構作了嘗試性的討論;對其法律制度建構的基本原則和立法問題論述中,特別是在法律視角下對其保護定義中的分類標準進行探索性討論。
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研究 目錄
**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述
**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的由來
一 以物質類遺產保護為核心:國際社會保護文化遺產的開端
二 對非物質類文化遺產的新認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專門性國際文件
三 “非物質文化遺產”術語的確定及其國際法保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臺國際公約
第二節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簡要歷程
一 1972年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二 1989年的《保護民間創作建議案》
三 1998年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條例》
四 2003年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第三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
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演變
二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詮釋——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的比較
第四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然特點和法律特點
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然特性
二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特點
第五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原則
一 原真性原則
二 整體性原則
三 活態保護原則
第二章 國內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比較研究
**節 我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以及存在的問題
一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取得的成就及其不足
二 我國現有的相關法律
三 我國法律、立法中存在的問題
四 針對前述問題的對策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缺陷及完善
一 大眾文化套用精英觀念立法
二 認為利用公法尤其是行政性法律就可以解決所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問題
第三節 國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大體現狀及其立法
一俄羅斯特例的思考與各國法律效果的不確定性
二 中西現代化的速度拷問與中西大規模研究的同步性
三 國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措施方面的借鑒
四 國外相關法律的典型研究——日本
第三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中需要解決的幾個核心問題
**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難點
一 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涵及其保護的解讀
二 非物質文化遺產范圍的確定
三 非物質文化遺產權利主體的確定
四 非物質文化遺產權利性質的確定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知識產權客體的法律保護比較
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知識產權客體的相似之處
二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知識產權客體的不同之處
第三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權與知識產權權利性質比較及法律制度借鑒
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權與知識產權權利性質比較研究
二 非物質文化遺產權對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借鑒可能
第四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保護模式
一 公、私法結合法律保護模式之選擇
二 公、私法保護主輔問題分析
三 公、私法模式結合保護與相互協調問題分析
第五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分類標準
一 現有國際國內相關法律文件以及文化學者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類
二 從法律層面對上述分類的檢討
三 法律視角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標準的探討
第四章 西北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本體性問題研究
**節 西北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現狀
一 西北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界定
二 西北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狀況
三 西北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狀況
四 西北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 西北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淵源
一 憲法
二 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
三 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四 國際條約
第三節 西北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
一 西北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立法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研究
二 西北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本法律制度
第五章 西北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立法研究
**節 公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權中公權力部分的保護
一 憲法和行政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二 經濟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三 刑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第二節 私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權中私權利部分的保護
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私權權利主體
二 非物質文化遺產私權的保護范圍
三 非物質文化遺產私權的權利內容
四 非物質文化遺產私權的保護期限應當沒有限制
五 西北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權利的行使問題
第六章 西北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制度個案研究——以甘肅臨夏磚雕保護為例
**節 磚雕的機器化生產出現后純手工磚雕的保護
一 機械工具的介入對純手工磚雕保護的影響
二 品質證明商標對純手工磚雕產品的保護
第二節 磚雕生產者之間利益關系的法律和管理制度調整
一 利用知識產權法保護磚雕生產者的利益
二 通過有彈性的管理方法提升磚雕生產者的利益和技術
第三節 磚雕生產者內部
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研究 作者簡介
李小蘋,女,1974年10月生,甘肅隴西人,甘肅政法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2004年畢業于西北政法大學,獲環境法法學碩士學位。從事環境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法理學研究。承擔環境法、法理學等課程教學工作。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作為主要參與者參加甘肅省社科項目1項,發表論文十余篇,其中CSSCI來源期刊3篇,參編教材2部。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