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曾國藩治學方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406817
- 條形碼:9787515406817 ; 978-7-5154-0681-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曾國藩治學方法 本書特色
《小書館:曾國藩治學方法》為“小書館”叢書之一,絕版多年。這是一部民國人對曾國藩的解讀,曾國藩女兒曾紀芬推崇備至,親自作序推薦。它堪稱一部精神的冶煉志,有關人生的各個方面,居官、同僚、子女、養生、讀書、觀人、器量、驕奢、淡泊、挫辱、堅忍,自省、篤實……在民國史家凝重的筆觸下,對一個普通讀書人變成巍峨君子的精神冶煉歷程,給與了淋漓盡致的、有震撼力的敘述。
曾國藩治學方法 內容簡介
本書認為曾國藩的成就可謂“轉移風俗而陶鑄一世之人”, 并從廣義的“學”出發, 談了曾國藩在修養、治事、讀書三個方面的獨特之處, 可以作為今天人們修習的參考和借鑒。
曾國藩治學方法 目錄
**編 總論
**章 學的意義與范圍
第二章 曾氏氣度與學風
第二編 修養
第三章 修養的旨趣
第四章 精神的修養
第五章 身體的修養
第三編 治事
第六章 治事的精神
第七章 治家
第八章 治軍
第九章 治吏
第四編 讀書
第十章 讀書的先決問題
第十一章 讀書方法
曾國藩治學方法 節選
此處見得知人曉事之重要。他說,知人誠不易學,而曉事則可以黽勉得之。大概所謂曉事者,就是明曉事理之所以然,與事理之所當然。這件事雖然亦非易易,但是歷事既久,經驗漸增,即是曉事的途徑。至于知人,則非自己的學問、涵養、識見、才能,都有以超過對方的人,則不足以知之,所以這件事不是容易學來的。綜這兩件事可以歸納成一個“識”字。他曾說:“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我以為知人曉事就是“識”的注腳,辦事尤其是辦大事的人,假如沒有知人曉事之識,則人之短長,事之是非,都冥然不明于心,處理自是無一是處,縱一秉至公,然事理不明,鮮不失當,將終不免于謬誤。他所謂蒞事以“明”字為**要義,明也就是識。他的識見能遠大,能深察,便是所謂高明與精明。以高明、精明的眼光,去知人曉事,自然人無不知,事無不曉,而每事都可歸于平穩踏實的地位。這兩件事——知人、曉事,可算是曾氏生平的特長,而尤其是知人一項,他簡直是神乎其技。許多人被他一見之下,可以察識終身,見其儀表,可以察其內心,更是無從隱秘,不知者以為他是精于相術,實則是他學問、涵養、才識、閱歷,有過人處,故一入眼簾,即能知其為何如人。他生平得力于此者至夥。
……
曾國藩治學方法 作者簡介
胡哲敷(1898—?),安徽合肥人。歷史學家、教育家。曾與吳梅、呂叔湘、錢穆等著名學者同在蘇州中學執教。后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國立浙江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等職。主要著作有《史學概論》、《老莊哲學》、《歷史教學法》、《陸王哲學辨微》等。 抗戰期間,浙江大學西遷至遵義湄潭。他與杰出的數學家蘇步青、“中國茶學泰斗”劉淦芝等教授發起成立了著名的“湄江吟社”,相互唱和,詩興盎然,留下了艱難歲月中的一段溫暖的記憶。抗戰勝利后其生平事跡戛然而止,一片空白。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