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zhàn)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jīng)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江口望海潮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70214037
- 條形碼:9787570214037 ; 978-7-5702-1403-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江口望海潮 本書特色
我們活在今天,正如站立江口,身后是源遠流長的巨流,挾千年文化蓄積的能量,奔騰而至。江口之外,海水汪洋無際,江波與海濤相聚相迎,激起層層巨浪。 我們身處今日,目睹巨變正在進行,在人類歷史上將有一個全新的文化世界出現(xiàn)。 抬頭前瞻,波濤萬頃,這是觀潮的好季節(jié)。
江口望海潮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許倬云教授的作品集,圍繞中國的文化與經(jīng)濟進程、中國文化的當代意義等問題分兩部分進行講述。
許倬云的行文極具世界眼光,他從古代中國人的生活家常,如廚房、餐桌等著筆,談到生產(chǎn)勞動方式的變化和知識、思想的變革,通過各個時代的生活側(cè)面,勾勒出中國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歷程,*終落腳于走向世界的現(xiàn)代中國。在他的筆下,社會生活的細流與社會變革的總體風貌細密交織,線索明晰,清晰呈現(xiàn)出歷史的深層智慧。
江口望海潮 目錄
**章中國的文化與經(jīng)濟進程
歷史的多種定義 /
古代的中原是怎樣形成的? /
古代中原的多種文化 /
中國概念與其經(jīng)濟接口 /
中國中原與其鄰近地區(qū)史前時期的居住與食物資源 /
中國古代平民生活——食物、居住、衣著、歲時行事及生命儀禮 /
文化間的互動(一)——中國古代文化圈之間的融合 /
文化間的互動(二)——社會與階層間的文化互動 /
文化間的互動(三)——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相遇 /
劉邦與朱元璋——兩種創(chuàng)業(yè)的風格 /
第二章中國文化的當代意義
人生價值的探討(一)——人類追尋人生意義的經(jīng)驗 /
人生價值的探討(二)——中國文化中人生價值的探索 /
人生價值的探討(三)——目前我們要追求的人生意義 /
情理相通的通識教育 /
人文學科的任務 /
中國現(xiàn)代學術科目的發(fā)展 /
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藏書的史料意義舉隅
江口望海潮 節(jié)選
自序 本書收集了過去二三年來的諸種文字,整體言之,諸文大致都涉及社會關心的課題,文體也偏于平淡,這是由于我近年來自己立下的愿心。 我已入老年,幾十年來在學術界工作,總覺得在學術研究與日常知識之間,存在不小落差。有些研究成果,在五六年,甚至一二十年后,或有可能相當簡單地被納入教科書。大部分學者終身鉆研的成果,竟可能永遠不為常人所知,而他們力求糾正的錯誤知識,卻以訛傳訛,長久流傳于“常識”之中!為此,我在六十歲以后,即許下一愿:名山事業(yè)的學術專著,有無數(shù)學者投身其中,我自己愿意盡其綿薄,將學術專著的成果傳達于一般讀者。這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嚴肅的專家學者可能不愿意如此做,通俗的作者卻又未必能有涉獵專業(yè)的機緣。于是,一個老年的專業(yè)研究者,不在乎學術地位了,反而具備擔起這一任務的條件了。我在2006年出版的《萬古江河》一書,即是為此而撰寫的“還愿”。 本書所收的雜文,其實也同樣是“還愿”的作品。在《萬古江河》一書中,我借長江大河為喻,追述中國文化成長的過程,也指向世界各文化體系終于將匯合為人類共同擁有,共同發(fā)展的全球文明。海納百川,遂能成其大。今天,全球化經(jīng)濟、信息革命,及科技知識急劇發(fā)展已形塑了明天的世界。于是,我們活在今天正如站立江口,身后是源遠流長的巨流,挾千萬年文化蓄積的能量,奔騰而至,其挾帶的積淀,入海數(shù)十里,還是一片濁黃。抬頭前瞻,萬頃波濤,起伏呼吸,遠到天水相接處,無非茫茫海洋!海潮大起時,江海相拒相迎,洶涌澎湃,一浪高于一浪,排墻上溯,又急劇東瀉。我們身處今日,目睹巨變正在進行:在人類歷史上將有一個全新的文化世界出現(xiàn)。一方面原有各文化系統(tǒng)均將終止其各自發(fā)展的軌跡;另一方面,凡此文化系統(tǒng)勢將融合為一。在此人類戲劇落幕換景之際,我們不知下一場繼續(xù)演出時,將是人類更進一步的喜劇,抑或是走向毀滅的悲劇。 為此,本書各節(jié),幾乎或多或少,都透露又是興奮、又是惶恐與迷惘的復雜心情。我衷心盼望,在將來的新世界中,人類共同價值的前提,是肯定“人”“存在”的根本意義,是肯定和諧與共生的社會秩序,是植基于新科技知識上的人類心靈境界不斷提升,而不是沉淪于貪欲與愚昧。回顧人類的文化之旅,從人類有了農(nóng)耕開始,人類已有了將近一萬年的流程,這一歷史長河,曾經(jīng)不斷擴大,也不斷改變,累積了不少智慧,并且以此撐持無數(shù)生命的成長,也使個別人生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都具有意義。歷史長河終于匯入大海。那些累積的經(jīng)驗,是否在大江出海后,竟也消失?抑或在巨漫大洋中,轉(zhuǎn)化為新的價值觀念,及與此相應的人生意義?我衷心祈求,我們已發(fā)展了數(shù)千年的文化,不是從此禮壞樂崩,而是又綻現(xiàn)一番魚躍鳶飛的美麗新世界。下一場的人類戲劇,不能聽天由命,任其自然產(chǎn)生,因為不予努力,終將沒有收成。我們勠力同心,共同著手締造新文明,才可能有一個值得生活的未來。 長江口,江流浩蕩,江口之外,海水汪洋無際。許多攔江沙,一道又一道,還是擋不住江流東瀉,海潮西上,江波與海濤相拒相迎,激起層層巨浪。這是混亂的一刻,也是另一境界正在形成的俄頃。春潮滿江海,白浪激天際,江聲浩浩,海波滔滔,這是觀潮的好季節(jié)。 許倬云序于水蓮山莊 2008.5.7
江口望海潮 作者簡介
許倬云,1930年生,江蘇無錫人。著名歷史學家。曾執(zhí)教于匹茲堡大學,先后任香港中文大學、夏威夷大學、杜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主要作品有《漢代農(nóng)業(yè)》《萬古江河》《中國文化的精神》《歷史大脈絡》《從歷史看管理》《從歷史看時代轉(zhuǎn)移》等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推拿
- >
經(jīng)典常談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