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和全國概況-中國近代經濟地理-第一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525306
- 條形碼:9787567525306 ; 978-7-5675-253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緒論和全國概況-中國近代經濟地理-第一卷 本書特色
《中國近代經濟地理 **卷 緒論和全國概況》為總論,從全國角度論述近代經濟地理格局的演變進程,包括理論、方法、資料的說明。作者吳松弟(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本書論述中國近代經濟地理變遷的原因、歷史過程與結果,各區域工農業和交通郵政金融等方面發生的重大的變遷、全新的中國經濟地理格局以及區域差異的形成,并探討影響中國近代經濟地理形成的諸因素。。
緒論和全國概況-中國近代經濟地理-第一卷 內容簡介
吳松弟編著的《中國近代經濟地理》共分成9卷,除**卷為《緒論和全國概況》之外,其他八卷都是分區域的論述。區域各卷在內容上大致可分成兩大板塊:一個板塊是各區域近代經濟變遷的背景、空間過程和內容,將探討經濟變遷空間展開的動力、過程和主要表現;另一個板塊是各區域近代經濟地理的簡略面貌,將探討產業部門的地理分布、區域經濟的特點,以及影響區域經濟的主要因素。
緒論和全國概況-中國近代經濟地理-第一卷 目錄
緒論**節 中國近代經濟地理研究的學術史回顧一、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近代經濟地理研究二、1950—2000年中國大陸的近代經濟地理研究三、口岸一腹地關系探討:近代經濟地理形成的另一個方面四、從“港口腹地”到“中國近代經濟地理”第二節 本書研究對象、理論框架和基本概念一、研究對象二、理論框架三、幾個基本概念第三節 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全書結構一、研究內容二、主要研究方法與資料三、全書結構**章 進出口貿易和國內商業的發展**節 通商口岸的出現與密集化一、**次鴉片戰爭以后東南五口的開埠通商二、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沿海和臺灣的開埠通商三、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長江三口的開埠通商四、西北陸路口岸的開埠通商五、1862年至甲午戰爭以前通商口岸的開埠過程六、甲午戰爭以后通商口岸的開埠過程七、自開通商口岸的開埠過程第二節 進出口貿易的發展過程一、進出口貿易的展開二、進出口商品結構的改變第三節 主要口岸的進出口貿易狀況一、主要口岸及其占全國進出口貿易總值的比重二、主要貿易對象國及其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三、主要貿易對象與中國區域港口格局的變遷四、近代上海在東亞港口中的地位第四節 近代國內商業的發展一、商業從業人員和組織結構的變化二、商業經營內容和營銷方式的改變三、市場發育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第二章 近代人口的增長和空間分布**節 清民國人口增長和傳統人口一經濟模式的接近終結一、中國傳統的人口一經濟模式,二、清代與民國的人口增長和傳統人口一經濟模式的接近終結第二節 晚清人口的變動與遷移一、晚清人口的變動二、晚清人口的遷移第三節 民國人口的遷移一、向東北的移民二、向海外的移民三、中國鄉村人口的國內遷移第四節 人口的空問分布第五節 城市人口與鄉村人口的分布一、城市人口的定義二、對民國城市人口的不同估計三、1949年的城市人口統計第三章 近代農業的發展變化與空間格局**節 近代農業區域特征與區域變化一、人口增加導致地區開發深度逐漸提升二、農業取代了原有的非農業土地利用方式三、人口增加帶來的農業經營方式變化第二節 傳統農業中滋生的商品性農業經營方式與作物種類一、華北農作物種植制度地域差異與農產品商品性的提升二、江南農作物種植結構轉型與農業生產集約化經營第三節 畜牧業及其游牧方式一、劃定季節 牧場二、季節 牧場的范圍三、規定游牧路線四、營盤的環境選擇五、季節 營地內放牧順序和放牧方法六、放牧與畜群第四章 近代工礦業的發展和地理分布**節 近代工業區位研究綜述第二節 煤炭、鋼鐵工業的發展和地理分布一、煤炭工業的發展與地理分布二、鋼鐵工業的發展與地理分布第三節 近代棉紡織工業的區位分布及變動一、近代棉紡織業地區分布之大勢二、近代棉紡織業的區位變化過程第四節 影響近代工業布局的主要因素分析:以漢冶萍公司為例一、漢陽鐵廠“由粵移鄂”透視:宏觀布局研究二、從中觀到微觀布局:漢陽鐵廠廠址定位問題新解第五節 結論一、影響中國近代工業布局之主要區位因素二、中國近代工業布局的時空特征第五章 近代交通的發展與空間分布**節 輪船航運業的興起一、晚清輪船航運的興起二、民國時期輪船航運業的變化三、抗日戰爭時期及戰后的水運業四、遠洋、沿海和內河的主要輪船航線第二節 鐵路和公路的興起一、晚清時期鐵路的興起二、民國時期鐵路交通的變化三、抗日戰爭時期及戰后的鐵路交通四、公路交通的興起和發展第三節 郵電業和民用航空運輸的興起一、晚清時期中國郵政電信業的興起二、民國時期郵政電信業的發展變化三、抗戰時期及戰后的郵政和電信業四、民用航空運輸業的興起第四節 近代交通的發展水平和布局特點一、近代交通的重大作用和發展水平二、近代新舊交通方式的混搭使用三、近代交通布局的特點第六章 近代金融業的發展與空間分布**節 舊式金融業的興衰一、票號二、錢莊第二節 新式金融業的興起j.第三節 金融業的空間分布與市場結構一、金融業的空間分布及其變動二、金融市場結構第四節 區域問的資金流動一、全國資金流動中心:上海二、長江流域的資金流動三、天津與腹地間的資金流動第七章 近代城市的發展與空間分布**節 鴉片戰爭前的城市概貌第二節 近代城市的興起與空間分布一、條約口岸城市的興起二、非條約口岸城市的發展三、近代城市的不均衡分布第三節 傳統城市的轉型和不同城市的兩元并峙一、傳統的行政中心城市向近代工商業城市的轉型二、兩類中心城市的并立和合一第四節 沒有硝煙的革命:從地方自治到市的出現一、清末民初的城市自治二、建制市的成立及其推行三、民國設市的時空進程和重大意義第五節 城市空間的改變一、城墻的拆除二、雙岸城市的出現三、城市內部功能分區的形成第六節 港口城市與中國經濟變遷的空間進程一、港口城市對附近農村的經濟推動二、港口城市與東中西三大區域經濟差異的形成和發展三、港口城市和近代經濟區的出現第八章 近代經濟變遷的時空進程:本卷結語**節 近代經濟變遷的時間進程第二節 “自東向西,由邊向內”:中國近代經濟變遷的空間進程一、中國近代經濟變遷的空間進程為“自東向西,由邊向內”二、“自東向西”為主要方向,“由邊向內”為次要方向第三節 近代經濟地理格局的形成與表現后記表圖總目參考征引文獻目錄索引
展開全部
緒論和全國概況-中國近代經濟地理-第一卷 作者簡介
吳松弟,1954年生。歷史學博士。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201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從事中國人口史、中國移民史、中國歷史經濟地理的學術研究。主要著作有:《北方移民與南宋社會變遷》,《中國移民史》第三卷(隋唐五代時期)、第四卷(遼宋金元時期),《中國人口史》第三卷,《移民與中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