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黃河內蒙古河段河床演變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487124
- 條形碼:9787030487124 ; 978-7-03-048712-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黃河內蒙古河段河床演變研究 本書特色
一是圍繞黃河上游龍、劉水庫調節運行,系統分析水庫調節前后沙漠寬谷河道沖淤演變過程,通過系統的實測資料分析和數值模擬計算,研究河床沖淤及主槽調整的驅動因子、時空分布特點和變化規律,長時間序列河床沖淤及主槽調整對水沙變異過程的復雜響應關系,水庫調節前后河道演變驅動機制。二是以內蒙"十大孔兌"河段支流高含沙洪水過程及其與干流交匯處的沙壩為對象,通過概化模型試驗及理論分析,結合野外觀測資料,研究干支流交匯處水沙因子變化過程及其對河床沖淤的影響,構建支流入黃沙壩二維動力學數學模型,研究干支流不同交匯條件(流量、含沙量、交匯角等)下,沙壩形成、發展、消亡的演變過程,揭示其動力學機理。
黃河內蒙古河段河床演變研究 內容簡介
一是圍繞黃河上游龍、劉水庫調節運行,系統分析水庫調節前后沙漠寬谷河道沖淤演變過程,通過系統的實測資料分析和數值模擬計算,研究河床沖淤及主槽調整的驅動因子、時空分布特點和變化規律,長時間序列河床沖淤及主槽調整對水沙變異過程的復雜響應關系,水庫調節前后河道演變驅動機制。二是以內蒙"十大孔兌"河段支流高含沙洪水過程及其與干流交匯處的沙壩為對象,通過概化模型試驗及理論分析,結合野外觀測資料,研究干支流交匯處水沙因子變化過程及其對河床沖淤的影響,構建支流入黃沙壩二維動力學數學模型,研究干支流不同交匯條件(流量、含沙量、交匯角等)下,沙壩形成、發展、消亡的演變過程,揭示其動力學機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