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鐘形罩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777685
- 條形碼:9787540777685 ; 978-7-5407-7768-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鐘形罩瓶 本書特色
本書系美國“自白派”女詩人西爾維婭·普拉斯(1932—1963)在其短暫一生中創作的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和她才華橫溢的詩集《巨人》《愛麗兒》一樣,《鐘形罩瓶》也在美國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被視為美國現代文學經典之一。
小說描述了一位美麗的美國女大學生埃絲特·格林伍德與男友威拉德、男友母親威拉德夫人以及自己母親的情感沖突,坦率地表達了自己作為一名現代女性對于愛情和事業的雙重追求,以及這種追求在社會現實生活中所受到的壓抑。女主人公為擺脫這種壓抑做出了驚人之舉——自殺,“因為不論坐在什么地方——輪船甲板上,還是巴黎、曼谷的街頭咖啡館里——我都像罩在同一只玻璃鐘形罩瓶之下,呼吸自己的酸腐之氣,備受煎熬”。
鐘形罩瓶 內容簡介
小說描述了一位美麗的美國女大學生埃絲特·格林伍德與男友威拉德夫人以及自己母親的情感沖突, 坦率地表達了自己作為一名現代女性對于愛情和事業的雙重追求, 以及這種追求在社會現實生活中所受到的壓抑。
鐘形罩瓶鐘形罩瓶 前言
命如珍珠的普拉斯(代序)
沈東子
與隨心所欲的美國作家相比,英國作家往往更嚴謹,更牛津,更一本正經。對于這種一本正經,至少有一類美國文人是很不屑的,比如金斯堡、凱魯亞克那一類,他們更喜歡無拘無束的放蕩生活,所以不怎么去倫敦,更愿意往巴黎跑。但美國畢竟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要談論英語文學,英國還是祖師爺,有哪個美國作家敢說,自己沒受過喬叟、莎士比亞、斯威夫特的滋潤?因此,總有那么一些受過科班教育的美國作家,只要一提到英國文化,臉上就會浮現敬畏和向往,比如西爾維婭·普拉斯(SylviaPlath,1932—1963)。
這普拉斯是個大美人,美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舉辦全球女作家選美,她會被選為文壇上的美國小姐。美貌有時候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文學地位,尤其是對于女人。萊斯沃斯島上的薩福,錦江邊上的薛濤,俄羅斯的文學月亮茨維塔耶娃,巴黎文化圈的交際花阿娜伊斯·寧,哪個不是貌美如花?若論文學成就,林徽因、陸小曼不及張愛玲的十分之一,但后人樂于談論林、陸,原因也是她們漂亮。普拉斯當然不僅僅只有美貌,她還會寫詩寫小說,寫得還相當不錯,是個有遠大抱負的女作家。
不過有時候太有抱負,活得也很累。她在大學期間*崇拜的文學偶像,是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DylanThomas,1914—1953),這人是語言天才,寫詩惜字如金,沉迷于對死亡的探究,這一點*合普美人的胃口。電影《星際穿越》里那首詩《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就是狄蘭為其病父所作。她在《小姐》雜志做編輯時,經常向人推薦他。可是接下來發生了一件傷心事,1953年6月,托馬斯不但來到紐約,還專程前來拜訪該雜志,與各位大編輯共進午餐,可不知什么原因——可能是疏忽,也可能是嫉妒,這么重大的活動,居然沒人通知她。
她錯過了與偶像相遇的唯一機會,要知道那年普小姐芳齡21,正當花樣年華,托氏39,正值創作旺盛期,假設美人普拉斯與才子托馬斯一見鐘情,兩人的命運會不會因此而改變?還真很難說。偶像的偶也是配偶的偶,女人一定有直覺,何況普是女詩人,女詩人是世上*敏感的女人。她發現自己與托擦肩而過,不甘心,跑去托下榻的切爾西旅館守候,一守就好幾天,可托走了。普拉斯崇拜托馬斯,可托馬斯并不知道世上有個普拉斯,一位面若夢露的女粉絲。
接下來幾禮拜,普拉斯變得行為異常,母親發現她開始自殘,用刀片割自己的大腿,割得鮮血淋漓,可她說一點也不疼。母親立刻帶她去看精神病大夫,并住了進去,在里面接受殘酷的電擊治療,那是當時比較先進的療法。這邊普拉斯在治病,那邊托馬斯死了,死在紐約。原來三個多月后,托馬斯鬼使神差又來紐約了,又住進切爾西,說是舉辦詩歌朗誦會,但整天泡在附近的白馬酒吧酗酒。也不知是不是感應,托氏自上次回英國后,患上嚴重失憶癥,老想再來紐約看看。他想看什么呢,沒人確切知道。
11月初的一天傍晚,托馬斯喝得酩酊大醉,向旁人夸耀自己喝了18瓶威士忌,破個人記錄了,回旅館后即陷入昏睡,幾天后去世。狄蘭太太凱特琳從英國趕來,看見丈夫遺容一下就失去理智,揚言要殺死接待他的那些美國佬,并真的動手打人,結果被綁起來。她是位舞蹈演員,一生熱烈地愛著狄蘭,可狄蘭不怎么愛她,這是另一個悲慘的故事。普拉斯“痊愈”后,托馬斯已不在人世,她獨自前往牛津,進入她向往的英國名校深造。
2011年3月,一個叫尼克的男人在阿拉斯加大學懸梁自盡,他是一位海洋生物學家。本人很平凡,沒孩子,也沒結過婚,但是他的死引起全世界的注意,為什么呢?因為他的父母很不平凡,母親就是普拉斯。原來普美人到英國后,又愛上一位英國人,這次愛上的是泰德·休斯(T.Hughes,1930—1998),也是位大詩人。應該說普拉斯的文學成就不及休斯,可名氣比休斯響亮,因為普拉斯不但會寫詩,還會寫小說,把自己的苦悶全都寫進一本小說里,就是這本《鐘形罩瓶》。《鐘形罩瓶》十幾年前由黃健人女士譯畢,后譯稿遺失,此次請黃女士與女兒趙為合譯,母女搭檔珠聯璧合。
這是一部自傳體小說,美麗的女主角埃絲特就是普本人。所謂鐘形罩瓶,指的是實驗室里一種鐘形的玻璃罩瓶,用來保存胚胎之類的標本,普拉斯的用意很明顯,喻指現實生活對靈魂的無形禁錮。世人是明白這一點的,小說的初版封面用的就是這樣一幅畫,一個年輕女子在玻璃罩瓶中苦悶沉思。埃絲特的情人威拉德是個偽君子,威拉德的不可捉摸,威母的尖刻,自己母親的哀愁,寫作的挫折感,等等,讓年輕的埃絲特焦頭爛額。
一天母親來看她,帶來一束玫瑰花。“留著給我的葬禮好了。”埃絲特說。“今天是你生日呀。”母親幾乎哭起來了。埃絲特隨手把玫瑰扔進了廢紙簍。為了擺脫深陷的泥淖,她選擇自殺。
小說描寫了普拉斯在《小姐》雜志實習時,見到的種種情節故事,再現了雜志社內部各位同事復雜微妙的人際關系,細節之生動令人訝異,據說小說出版后,諸同事頗感尷尬,有的同事為此還離了婚。
小說充滿了種種詭異的暗示,但在命運到來之前,人是看不懂那些暗示的。現實生活中的普拉斯,在生下小尼克后,與休斯的婚姻亮起紅燈,這期間休斯愛上了猶太女子魏韋爾,普拉斯得悉這個消息,在倫敦公寓開煤氣自殺,那時尼克只有一周歲,跟姐姐一道睡在隔壁房間里。原來休斯休斯,就是休掉普拉斯的意思。魏韋爾也并不幸福,六年后先把與休斯生的四歲女兒殺死,隨后自我了結,方式也是打開煤氣罐。
休斯身邊有如此多的人死于非命,自然會引起世人震驚,也引起公憤。他在去世前出版了詩體回憶錄《生日信札》,試圖為自己做一點辯護,但并未獲得普拉斯粉絲們的諒解。普拉斯墓碑上刻有休斯的名字,那名字后來被人鑿掉了,刀鑿者一定覺得這個英國桂冠詩人,配不上普拉斯的如海深情。
尼克曾分別出現在父母的詩中,母親叫他“谷倉里的寶貝”,父親形容他的眼睛如“濕潤的珍珠”,但這一切并不能減輕他幼年喪母的痛苦,他終于還是步媽媽后塵,結束了自己46年的憂傷。尼克去世后,媒體爭相報道,本意是想多寫寫尼克,卻不料還是被其母親普拉斯搶了風頭;有的人命如珍珠,注定當不了配角,在有她出現的地方,其他人都會黯然失色。
鐘形罩瓶 目錄
001/**章
014/第二章
024/第三章
037/第四章
049/第五章
061/第六章
072/第七章
085/第八章
098/第九章
112/第十章
127第十一章
141第十二章
155第十三章
171第十四章
186第十五章
197第十六章
206第十七章
217第十八章
227第十九章
240第二十章
鐘形罩瓶 節選
第二章(節選)
拿什么跟我換,我都絕不愿錯過萊尼的家。
他家雖安在紐約的公寓樓里,內里卻徹頭徹尾像農場。他說他敲掉了好幾面分隔墻,好擴大空間,然后又要人給墻壁釘上松木板,再專門訂做了一個馬蹄形的松木吧臺。我覺得地板鋪的也是松木。
腳下踩的是大塊的白熊皮,除開好些鋪著印度毯子的矮榻之外沒有其他家具。高懸在墻上的不是畫,而是鹿角、水牛角和一只兔頭標本。萊尼伸出拇指,撥弄了一下兔子柔軟的灰嘴和僵硬的長耳“這是我在拉斯維加斯開車時軋死的。”
他走到房間的另一頭,馬靴的腳步聲回蕩,猶如手槍鳴射。
“這是聲學設計的效果。”他說,身影越來越小,*后消失在遠處的一扇門后。
音樂突如其來,響徹空中每個角落。隨后忽停,我們聽到萊尼的聲音:“我是各位十二點的主播萊尼?謝潑德,為你們帶來排名*前的流行歌曲。本周第十位正是炙手可熱的金發小妹——請聽她獨一無二的《太陽花》!”
我生在堪薩斯,長在堪薩斯;
哪天結婚時,我出嫁也在堪薩斯……
“這人真有意思!”多琳說,“你說呢?”
“當然。”我說。
“艾麗,聽著,幫我個忙。”多琳似乎真以為我現在就叫艾麗了。
“沒問題。”我說。
“別走好不好?他要動什么歪腦筋的話,我一點辦法也沒有。你留意到他那渾身肌肉了嗎?”多琳咯咯地笑。
萊尼從后頭的房間里走出來。“那里頭有價值兩萬美元的錄音設備呢。”他溜達到吧臺邊,擺出三個玻璃杯、一只銀色冰桶和一把敞口壺,調起雞尾酒來。
娶個真正的藍血姑娘,她許諾會等我——
她是太陽花州的太陽花。
“不賴吧?”萊尼走過來,手里托著三個杯子。杯子上凝結了大大的水滴,出汗似的。萊尼把杯子分給我們,冰塊碰撞,發出清脆聲響。音樂戛然而止,我們又聽到萊尼的聲音宣布下一首歌。
“聽自己說話的感覺真是爽得無與倫比。嘿,我說,”萊尼的目光落在我身上,“弗蘭基溜了,該找個人陪你。我打電話叫個朋友過來。”
“沒事的。”我說,“你不用叫人來。”我可不愿坦言要他找個比弗蘭基大上幾號的人來。
萊尼似乎松了口氣:“你不在乎就好。我可不愿冒犯多琳的朋友。”他滿臉堆笑,對多琳說:“你說呢,寶貝兒?”
他朝多琳伸出手,兩人二話不說,跳起了吉特巴舞,手中還握著杯子。
我架著二郎腿,坐在矮榻上,努力保持專注卻無動于衷的表情。有一回,在觀看阿爾及利亞肚皮舞演出時,見過一個生意人,他正是這副神氣。然而,我剛把背靠到掛著兔子頭的墻上,矮榻便向客廳中心的方向滑去,于是我干脆坐到熊皮上,靠著矮榻。
這杯酒喝起來水嗒嗒的,一點勁道也沒有,越喝越像陳年水。玻璃杯的中段繪有一條粉線,點綴些黃色圓點。我喝了一大口,杯中酒降到粉線下頭約兩公分處。等會兒再喝的時候,酒卻又回升到粉線的位置。
萊尼的聲音猛然響起:“為呀為呀為什么,我離開了懷俄明?”
音樂間隙中,那兩人仍不停地旋轉舞蹈。置身于成堆的紅白毯子和整片的松木木板之中,我仿佛逐漸萎縮,變成了一個小黑點,化為地上的一個洞。
兩人越來越癡迷彼此,目睹此情此景,旁觀者總不免心灰意冷,尤其你又是唯一在場的見證人。
這就好比坐在快速馳離的列車守車里回望巴黎——每一秒鐘,城市都在變小。但在你心里,卻是自己在以每小時一百萬英里的速度,被輝煌的燈火和迷人的新奇甩開,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孤寂。
萊尼和多琳不時摟作一團,接吻,轉個圈,喝上一大口,然后再摟作一團。我暗暗盤算,要不干脆自己在熊皮上倒頭睡一覺,等多琳想回酒店時再說。
萊尼大吼一聲。我刷地坐起來。多琳的牙齒還咬在萊尼的左耳垂上。
“快松開,你這瘋婆娘!”
萊尼一彎腰,多琳噌地騰空而起,被他背到肩上。玻璃杯從她手上飛了出去,撞到松木板,清脆的破裂聲好不滑稽。萊尼仍在咆哮,瘋狂旋轉,轉得那么快,我連多琳的臉都看不清了。
與平日注意他人眼珠顏色一樣,我忽然注意到,多琳的雙乳從裙子里掙脫出來,微微晃動,猶如兩只飽滿的棕色蜜瓜,而她的肚子貼在萊尼的肩膀上,被萊尼扛著轉圈圈,兩腿在空中亂踢亂打,她在尖叫。隨后二人笑成一團,慢了下來,萊尼正欲透過多琳的裙子去咬她的屁股,而我不等看下文,便跌跌撞撞,沖出萊尼的家門。兩手緊扶欄桿,半拖半走才下了樓梯。
搖搖晃晃走到街頭,我才悟出萊尼家里開了空調。街頭,積攢了整整一個白晝的熱浪,滾燙沉悶,撲面而來,宛如給我的*后一記沉重侮辱。我完全不知自己身在何方。
我沉吟片刻,要不要坐出租車,去雜志社安排的酒會轉轉?*后決定作罷。舞會可能已經收場,我可不愿置身空蕩蕩的大廳,枉對滿地五彩紙屑、煙頭,和團團紙巾。
用一根指頭頂著左側房子的外墻,保持平衡,我小心翼翼走到下一個街角。抬頭看清街道標識,從手袋里拿出紐約地圖。我離酒店正好四十三又五條街之遙。
走路向來難不倒我。朝著正確的方向,默默數著走過的街口,邁入酒店大堂時,酒意徹底清醒,只是雙腳有些微腫——自作自受,誰叫我不穿長襪。
守夜人在亮著燈的亭子間里打瞌睡,掛鑰匙環和靜默的電話機圍繞著他。除此而外,大堂內空無一人。
我溜進無人照看的電梯,按下我住的樓層。電梯門從左右兩側咬合閉緊,猶如悄無聲息的手風琴。隨后我耳朵里響起怪聲,一位身軀肥大,眼周污黑的華人婦女目光空茫,正盯著我的臉。當然,電梯里其實只有我自己。
我驚恐地發現,自己看起來滿面皺紋,落魄頹喪。
走廊里人影全無。我開門進了房間。房里煙霧騰騰。起初我還以為這煙從天而降,預示著對我的某種審判。細想起來,原是多琳走前抽過煙,便摁下按鈕,打開窗戶上的排風口。
人家把窗戶都焊死了,你就沒法子敞開窗,把身子探出去。不知為何,這讓我怒火中燒。
站在窗戶左側,我把臉靠在木窗框上。眺望市中心,聯合國大樓顫顫巍巍,矗立夜幕當中,泛著奇異的綠光,宛如火星上的蜂巢。我還能看到,紅紅白白的燈在沿著車道移動,不知名的橋上也亮著燈光。
這般沉寂令我沮喪。這不是萬籟俱靜的沉寂。這沉寂源于我自己。
我明白,車輛在發出聲響,車內的人在發出聲響,大樓那座座亮燈的窗戶后面,人們在發出聲響,河流也在發出聲響,然而,我聽而不聞。整座紐約市平坦鋪開,好似一張招貼畫,懸掛在我窗外,燦爛而閃爍。可它在與不在,對我,又有何意義?
……
鐘形罩瓶 作者簡介
西爾維婭·普拉斯(1932—1963),美國現代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20世紀60年代美國“自白派”詩歌代表人。8歲寫詩,兼習短篇小說和繪畫,少女時代就開始發表作品,才貌雙絕,名聞美國詩壇。1956年,邂逅英國著名詩人休斯,二人一見鐘情,并結為伉儷。婚后的普拉斯不堪生活重負,為情困擾,時常處于精神崩潰的邊緣,寫出了憂傷的傳世之作。1963年,其自傳體小說《鐘形罩瓶》出版三周后,31歲的普拉斯選擇了離開,不是離開休斯,是離開人世。
譯者介紹:
黃健人曾用筆名黃建人,中南大學教授。1989年獲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出版譯作逾四百萬字,其中《洛麗塔》在海峽兩岸同時出版,《飄》被節選收入國內多種翻譯教材,《簡·愛》《苔絲》《愛麗絲夢游仙境》《霍桑短篇小說選》等均獲讀者好評。趙為自由職業翻譯。武漢大學德文系學士,哲學系碩士,德國美因茨大學FTSK翻譯學院碩士。現從事英漢、德漢筆譯及同聲傳譯,單獨或合作發表譯作有《沙漠之花》《卡薩諾瓦回憶錄——去巴黎》《斑比的孩子們》等,譯文數十篇,逾百萬字。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