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常態下中國經濟轉型與變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641869
- 條形碼:9787513641869 ; 978-7-5136-4186-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常態下中國經濟轉型與變革 本書特色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中國正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能否實現經濟的轉型與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關鍵。那么,如何理解供給側改革?怎樣具體落實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么?這些問題是大家都應該思考和探索的。本書不僅對以上問題進行了系統的闡述,而且從經濟新常態、消費商時代、“十三五”戰略等幾個與供給側改革息息相關的角度出發解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讀者能夠對供給側改革有更全面的認識和了解。本書非常適合公務員、企業人士、學校師生、政策關心者閱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常態下中國經濟轉型與變革 內容簡介
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突出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做減法,又做加法,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使供給和需求協同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常態下中國經濟轉型與變革 目錄
第1章 中國經濟新常態1.1 轉型升級的機遇與挑戰 ◎大國崛起: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成就 ◎結構失衡: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障礙 ◎深化改革: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緊迫性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的六大機遇 1.2 轉型升級的內涵與路徑 ◎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內涵 ◎深化體制改革:從“速度”到“質量” ◎結構優化升級:挖掘經濟增長內生動力 ◎增強創新能力建設,深化經濟開放力度 1.3 創新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 ◎創新型經濟的起源與發展 ◎創新型經濟的內涵 ◎創新型經濟與傳統經濟的區別 ◎創新型經濟的特征及發展趨勢 第2章 消費商時代來臨2.1 消費商崛起 ◎“互聯網 ”重構供需關系 ◎消費商與中介商的聯系與區別 ◎消費商的誕生及經濟發展邏輯 ◎消費商的創富邏輯與財富分配 ◎如何讓消費者參與財富分配2.2 消費驅動型經濟 ◎有效需求不足: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 ◎消費驅動型經濟增長模式凸顯 ◎中國實現消費驅動型經濟的兩個條件 ◎擴大內需:構建內需驅動型經濟的四個策略 第3章 供給側改革:從“經濟新常態”到“供給側改革”3.1 供給側改革背后的玄機 ◎供給側改革的歷史實踐案例 ◎供給側改革的邏輯與路徑 ◎供給側改革的經濟影響 ◎供給側改革的總體戰略目標 3.2 供給側改革的內涵、特點、實質及誤區 ◎供給側改革的內涵、特點及實質 ◎復蘇戰略:一場勢在必行的改革 ◎供給側改革容易陷入的六個誤區 3.3 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本質 ◎需求管理vs供給管理 ◎里根經濟學與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的戰略與難點 3.4 供給學派:揭秘供給側改革的起源 ◎凱恩斯主義謝幕 ◎供給學派的崛起 ◎里根經濟學:供給經濟學的偉大實踐 第4章 供給側改革的內容與路徑4.1 供給側改革的四個層面 ◎產業層面:減產能,加快企業并購重組 ◎調控層面:從總量調控轉向結構調控 ◎財稅制度:切實推進財稅體制改革 ◎資本層面: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效率 4.2 供給側改革實施的四大路徑 ◎從原點出發:刺激新供給,創造新需求 ◎從新供給經濟周期出發優化產業結構 ◎放松供給約束,釋放中國經濟的活力 ◎實施房價、物價管控,按要素貢獻分配 4.3 供給側改革的“四則運算” ◎加法:補齊短板,擴大有效供給 ◎減法:精兵簡政,降低生產成本 ◎乘法:創新理念,發展新興產業 ◎除法:去庫存化,淘汰過剩產能 ◎供給側改革的“四則混合運算” 4.4 供給側改革的核心:讓生產要素合理流通 ◎打破要素流動壁壘,實現要素市場化 ◎打通要素流動通道 ◎改革落地:如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第5章 “十三五”戰略下的供給側改革5.1 “十三五”時期,中國需要怎樣的供給側改革 ◎政府為何如此重視供給側改革 ◎“十三五”規劃與供給側改革 ◎實施供給側改革的五個方面 ◎政策走向:平衡要素結構,加大減稅力度 5.2 “十三五”開啟中國“新經濟” ◎構建開放型經濟:實現從大國到強國的轉變 ◎培育“雙創”經濟:完善創業創新體系建設 ◎培育信息經濟:技術重塑中國經濟發展模式 ◎培育服務經濟:增加對生產服務要素的供給 ◎培育價值鏈經濟:以全球價值鏈推動經濟發展 第6章 供給側與需求側:兩端發力,推進結構性改革6.1 供給側:推動經濟提質增效 ◎傳統經濟模式下的增長困局 ◎傳統“三駕馬車”增長動力放緩 ◎總供給能力持續弱化的原因 ◎新供給:重塑中國經濟增長紅利 6.2 需求側:充分釋放內需潛力 ◎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調整 ◎完善需求側管理,推動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與“需求側”如何兩端發力 6.3 新供給主義:供給自動創造需求 ◎新供給創造新需求與新供給經濟周期 ◎放松供給約束:以新供給釋放新需求 ◎解除供給抑制:釋放中國五大財富源泉 ◎更新供給結構:產業轉型的未來方向 第7章 供給側改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7.1 改革啟示錄:“供給側改革”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么 ◎供給側理論的國際實踐及經驗 ◎供給側改革必須符合自身實際 ◎創新供給機制,激活消費需求 ◎影響供給側改革成效的兩大因素 7.2 改革紅利:以供給側改革帶動全局發展新動能 ◎凝聚改革共識的戰略選擇 ◎供給側改革對國民生計的影響 7.3 改革目的:中央提出“供給側改革”有何深意 ◎意在推動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 ◎消除經濟新常態下的突出矛盾
展開全部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常態下中國經濟轉型與變革 相關資料
如何理解供給側改革?怎樣具體落實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么?本書不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系統的闡述,而且從經濟新常態、消費商時代、“十三五”戰略等幾個與供給側改革息息相關的角度出發解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讀者能夠對供給側改革有更全面的認識和了解,非常高興推薦大家閱讀。——央視特邀財經評論員、《華夏時報》總編輯 水皮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常態下中國經濟轉型與變革 作者簡介
王先慶,教授,廣東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華南商業智庫理事長、廣東財經大學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廣州市現代物流與電子商務發展研究基地主任,商務部全國內貿領域專家、廣州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中國流通三十人論壇(G30)、廣東智庫等專業智庫成員;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等媒體特約評論員。文丹楓,博士,廣東省現代移動互聯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山大學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國內領先的醫療健康行業垂直孵化器“醫創社”創始人,擔任八百方醫藥網購商城、大健康國際(HK02211)、霍英東•鶴年堂等企業互聯網顧問,著有《微營銷》《解密社群粉絲經濟學》等暢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