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博弈-工業化與城市化經濟發展資源支撐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703471
- 條形碼:9787517703471 ; 978-7-5177-0347-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資源博弈-工業化與城市化經濟發展資源支撐研究 本書特色
工業化與城市化是國家現代化中資源工業化與城市化是國家現代化中資源高集聚、高消耗的特殊階段。資源博弈,是這一階段經濟發展資源支撐的基本特征。人口向工業區與城市的流動與集聚,牽引著資金、能源、礦產等資源的流動與集聚;資源供求關系的緊繃與失衡,導致地區之間、城市之間、企業之間乃至國家之間進行戰略角力;耗竭型、間竭型、衍生型與疊加型等資源風險如影隨形。本書構建了時間、空間與速率三維坐標下的“稀缺性→資源替代→資源戰略”分析范式,揭示了資源替代與資源戰略的內在機理,對中國水土、能源礦產、資金等資源進行了評估;通過城市化“資源支撐三角定律”,揭示了中國城鎮化資源支撐“兩耗模式”的問題,對中國新型城鎮化的內涵與外延進行了創新性的研究。
資源博弈-工業化與城市化經濟發展資源支撐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重點研究了經濟發展與資源支撐之間的內在規律,更具較強的理論性與學術性;同時,具體分析了中國工業化、城鎮化時代(1980~2050年)經濟快速發展中的資源支撐問題,提出了應對之策,具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對經濟研究人員、經濟管理人員,資源研究與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城市發展研究人員與城鎮規劃工作人員,以及高等院校經濟管理專業與城市規劃專業的大學生與研究生,都有不可或缺的參考價值。
資源博弈-工業化與城市化經濟發展資源支撐研究 目錄
1資源博弈:大國崛起之惑1.1 2000—2014:資源博弈之變1.2中國工業化城市化資源困局1.3現實問題的理論求解1.3.1幾個核心概念1.3.2理論導出2資源支撐研究的分析范式與理論框架2.1古典經濟學:土地硬約束2.1.1亞當•斯密2.1.2大衛•李嘉圖2.1.3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2.1.4對古典經濟學的再認識2.2現代增長論:“資本決定論”的資源軟約束2.2.1經濟增長理論的基本范式2.2.2經濟發展因素分析的演進與深化2.2.3資源無限替代下的資本決定論2.3經濟增長極限論:礦物與生態資源的硬制約2.3.1福雷斯特-梅多斯模型的分析結構2.3.2指數增長將遭遇資源極限2.3.3對增長極限論的評價及其啟示2.4資源稟賦論:貿易促進資源開放共享2.4.1資源稟賦理論2.4.2資源稟賦理論的啟示2.5經濟增長階段論:資源約束的時間坐標2.5.1經濟發展階段論2.5.2資源消耗生命周期理論2.5.3經濟發展階段論的啟示2.6制度資源化分析:外生因素內生化2.6.1制度是一種稀缺資源2.6.2制度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從外生到內生2.6.3制度、制度安排與資源戰略2.6.4制度分析的啟示2.7基于三維坐標的“稀缺→替代→戰略”分析框架2.7.1資源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動態概念2.7.2經濟發展與資源支撐之間的互動關系2.7.3資源集及其對經濟發展支撐的三維坐標2.7.4“稀缺→替代→戰略”的分析框架2.7.5小結3稀缺性與資源支撐風險3.1資源集分析3.1.1資源的一般涵義3.1.2卡爾•馬克思的資源觀3.1.3資源集及其經濟特征3.2稀缺性分析3.2.1資源支撐問題源于資源的稀缺性3.2.2耗竭型絕對稀缺3.2.3間竭型(或結構型)絕對稀缺3.2.4導致間竭型絕對稀缺的若干因素3.3稀缺度分析3.3.1有關資源稀缺性度量指標的研究3.3.2資源稀缺性度量的價值取向3.3.3經濟發展資源稀缺狀態的四大度量指標3.4資源支撐風險分析3.4.1資源支撐風險的涵義與類型3.4.2資源耗竭型風險3.4.3資源間竭型(中斷型)風險3.4.4衍生型風險3.4.5資源風險疊加3.4.6風險狀態的變化3.5資源安全與戰略性資源的界定3.5.1資源安全3.5.2戰略性資源的界定3.5.3中國現階段戰略性資源的遴選4資源替代:機理與路徑4.1替代的產生與涵義4.1.1替代產生的經濟邏輯4.1.2市場是資源替代賴以實現的有效路徑4.1.3替代是以市場為路徑的博弈過程4.2替代機理與替代效應4.2.1機理ⅰ:稀缺性壓力是資源替代產生的必要條件4.2.2機理ⅱ:成本-效益均衡是資源替代的充分條件4.2.3資源替代效應4.3替代的方式與路徑選擇4.3.1替代的方式與分類4.3.2基礎替代:資金支撐是其他資源替代的基礎4.3.3供給替代4.3.4需求替代4.3.5空間替代與資源國際化4.3.6資源替代路徑的選擇4.4替代的周期性、階段性與資源多樣化4.4.1資源替代的周期性4.4.2替代的階段性4.4.3科技創新是資源替代周期性與階段性的主導力量4.4.4資源的多樣化趨勢與再利用趨勢4.5資源替代的風險4.5.1資源信息的不確定性與不對稱性4.5.2替代過程的非連續性與非平滑性4.5.3替代方向與路徑的不確定性4.5.4替代博弈的非合作性與不確定性4.5.5替代的路徑依賴風險4.6資源替代的前景與路徑比較4.6.1戰略性資源替代前景:以礦產資源為例4.6.2資源再利用放大資源多樣化效應5資源戰略:條件與模式5.1資源戰略的由來5.1.1資源戰略生產的背景5.1.2發展戰略學的產生與興起5.1.3資源戰略的產生5.2資源戰略的涵義5.2.1資源戰略是經濟主體提升資源支撐能力的博弈規則5.2.2國家資源戰略是國家有關資源博弈的制度安排5.2.3國家資源戰略產生的機理與條件5.2.4國家資源戰略的主要內容5.2.5國家資源戰略的核心:建立新的均衡觀5.3國家資源戰略的國別比較5.3.1發達國家的資源戰略5.3.2轉型大國的資源戰略5.3.3國家資源戰略的共同特點與一般趨勢5.4世界資源市場的結構與博弈模式5.4.1世界資源市場:發達國家主導下的多層多元博弈結構5.4.2國際資源組織:以opec與iea為例5.4.3跨國公司:以鐵礦為例5.4.4世界資源市場的博弈模式:戰略競爭與戰略合作相交織5.5“破局博弈”:一個資源戰略演進的模型5.5.1“破局博弈” 模型的邏輯結構5.5.2破局博弈的類型與路徑5.5.3破局博弈的戰略重建5.6資源戰略轉型與重構6中國經濟發展資源支撐概析6.1三維坐標的設定及資源支撐的特點6.1.1中國的現代化戰略與經濟發展目標6.1.2中國經濟發展資源支撐研究的時空坐標6.1.3速率坐標: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潛力的判斷6.1.4資源支撐進入高消耗、高風險狀態6.2水土資源支撐概評6.2.1水土資源是支撐經濟發展的基礎性資源6.2.2中國水資源支撐概況6.2.3土地資源支撐概況6.2.4小結6.3礦產資源支撐概評6.3.1礦產資源是支撐國家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重要物質條件6.3.2中國礦產資源概況6.3.3有關重要礦產資源支撐程度的預測6.3.4基于開放經濟條件下礦產資源支撐空間的新視角6.3.5瓶頸類戰略性資源的支撐問題:以能源為例6.3.6周期類戰略性資源支撐問題:以鐵礦石資源為例6.3.7小結6.4資金資源支撐概評6.4.1資金是支撐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首要資源6.4.2中國經濟發展的資金來源6.4.3資金資源支撐面臨的主要風險6.4.4提高資金資源支撐能力的戰略取向6.5中國工業化城市化過程資源綜合支撐綜評6.5.1中國戰略性資源的支撐度及其風險6.5.2替代方式的選擇決定著中國資源綜合支撐能力的高低6.5.3資源戰略的轉型與重構決定著中國資源風險的高低7資源戰略轉型與機制重構:以中國為例7.1中國資源支撐的戰略轉型7.11緩解資源瓶頸制約,關鍵在于資源戰略轉型7.1.2國家資源戰略轉型的目標7.1.3資源支撐戰略轉型的方向7.1.4戰略轉型新觀念:用資源戰略均衡促進資源供求均衡7.2資源替代機制的重構7.2.1資源替代的能力決定著資源支撐的可持續性7.2.2中國資源替代機制重構的基本框架7.2.3建立和完善資源市場體系7.2.4以資源產權為核心,建立促進資源持續替代的激勵機制7.2.5構建并不斷完善政府引導資源替代的政策體系7.3資源監測預警機制的重構7.3.1中國建立資源監測預警機制的目標與緊迫性7.3.2構建資源監測預警系統的基本框架與思路7.3.3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是資源監測預警的關鍵環節7.3.4建立有分有合的資源(分類)監測預警體系7.4風險管理與應急機制的重構7.4.1保障國家資源安全是資源風險管理的核心任務7.4.2構建資源風險管理與應急機制的基本框架與思路7.4.3加強資源風險管理與應急處理能力建設7.5戰略合作互動機制的重構7.5.1建立戰略合作互動機制的基本框架7.5.2促進戰略合作,核心是要處理好主要利益關系7.5.3構建資源戰略合作互動機制,關鍵要有戰略思維8國家城市化及其資源支撐8.1城市發展路徑概述8.1.1城市及其起源8.1.2城市發展路徑的變遷8.1.3現代城市發展理論:城市發展動力機制的三個假設8.2.2影響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以美國為例8.2城市化:過程、因素與規律8.2.1城市化是人類現代化的必然進程8.2.2影響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以美國為例8.2.3城市化過程的五大規律8.2.4國家城市體系形成與城鄉一體化8.3城市發展資源支撐分析8.3.1城市:高密度資源集、集聚型經濟空間8.3.2城市發展的資源及其分類8.3.3城市資源集及其特征8.3.4城市資源的性質及其潛在風險8.4城市化及其資源支撐風險8.4.1城市資源支撐風險概述8.4.2城市發展資源風險的典型案例8.4.3城市生命周期及其資源支撐風險8.4.4城市化過程及其資源支撐風險8.5“三角結構定律”及資源支撐路徑與戰略8.5.1城市發展資源支撐的“三角結構定律”8.5.2資源替代:增強資源的替代能力,促進資源供求動態均衡8.5.3資源戰略:增強資源互補性,促進城市資源戰略均衡8.5.4階段轉型、戰略升級與新型城市化8.5.5城市化形態的嬗變與新型城市化實踐9中國城市化資源支撐與戰略轉型9.1中國城市化:歷史、現狀與未來9.1.1中國城市化的歷史過程9.1.2有關中國城市化前景的若干預測9.1.3中國城市化進入轉型發展的新階段9.2資源博弈:中國城市化資源支撐面臨十大挑戰9.2.1戰略資源的支撐問題9.2.2城市之間資源博弈關系緊繃問題9.2.3戰略失誤導致資源利用面臨重大損失的問題9.2.4城市可持續發展遭遇資源支撐新困惑的問題9.2.5資源支撐領域政府治理嚴重滯后的問題9.3“兩耗模式”及其資源支撐風險9.3.1中國城市化的“兩耗模式”9.3.2“兩耗模式”與資源支撐風險9.3.3走出“兩耗模式”,促進路徑創新與戰略轉型9.4中國城鎮化的路徑創新與戰略轉型9.4.1路徑創新與戰略轉型的總綱領9.4.2部分省份城鎮化規劃的簡要比較9.4.3基于資源支撐視角的簡要評論9.5中國新型城市化:理論坐標與現實選擇9.5.1新型城市化之“新”:超越傳統、超越過去9.5.2新型城市化之“新”:理念再創新9.5.3新型城市化之“型”:宏觀再布局9.5.4新型城市化之“型”:微觀再落地9.5.5新型城市化的三大支撐點9.5.6新型城市化的戰略支撐圖示索引表格索引主要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資源博弈-工業化與城市化經濟發展資源支撐研究 作者簡介
胡躍龍,中國經濟導報社總編輯,經濟學博士,高級編輯,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宏觀調控理論與政策、西方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市場價格學、資源經濟理論與政策、城市經濟學、制度經濟學,以及新聞傳播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