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現代.后現代視域中的文學虛構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53130
- 條形碼:9787516153130 ; 978-7-5161-531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后現代視域中的文學虛構研究 本書特色
文學虛構是文藝學的基本問題,也是*有爭議的問題。文學的審美性、文學性、真實性、批判性、意識形態性諸問題,都只有在正確闡釋文學虛構的前提下,才可能得到深入闡述,而且也只有揭示了文學虛構的內在機制,才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學活動的獨特性。本專著分別從語言論、存在論、認識論(意識形態分析)角度,梳理了現代以來西方學術界對虛構問題的認識,找到了各種爭論的癥結所在,并運用言語行為理論對文學虛構,以及相關的一系列文藝學重要問題作出全新的闡述。
現代.后現代視域中的文學虛構研究 內容簡介
文學虛構是文藝學的基本問題,也是*有爭議的問題。文學的審美性、文學性、真實性、批判性、意識形態性諸問題,都只有在正確闡釋文學虛構的前提下,才可能得到深入闡述,而且也只有揭示了文學虛構的內在機制,才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學活動的獨特性。本專著分別從語言論、存在論、認識論(意識形態分析)角度,梳理了現代以來西方學術界對虛構問題的認識,找到了各種爭論的癥結所在,并運用言語行為理論對文學虛構,以及相關的一系列文藝學重要問題作出全新的闡述。
現代.后現代視域中的文學虛構研究 目錄
**章 文學虛構理論的現代開端
**節 柏拉圖:一個遙遠的啟示
第二節 康德:審美自律性,文學虛構理論的基石
第三節 席勒:“零狀態”與“感性先在”
第四節 新的開端:文學藝術的“反現實主義本性”
第二章 語言論轉向與文學虛構理論
**節 瑞恰慈:玄秘世界觀與“偽陳述”
第二節 蘭色姆:“本體論鴻溝”
第三節 雅各布森:語言的“詩學”功能
第四節 熱奈特:“轉敘”與虛構
第五節 語言論轉向:新的理論視野
第三章 在虛構世界中生存
**節 海德格爾:顛倒的世界
第二節 薩特:跨越自律性與功利性之鴻溝
第三節 馬爾庫塞:審美烏托邦
第四章 文學虛構與意識形態批判
**節 阿爾都塞:意識形態,“沉浸”與“距離”
第二節 馬歇雷:虛構與文學生產
第三節 伊格爾頓:文學的意識形態生產
第五章 虛構理論:從現代到后現代
**節 弗萊:文學是有意識的“神話”
第二節 海登·懷特:歷史的“詩學”性質
第三節 塞爾托:文學對歷史的“理論表述”
第四節 古德曼:“多元世界”與文學藝術世界
第五節 伊瑟爾:“三元合一”與文學人類學
第六章 審美形式·虛擬意向·人的生存
**節 文學“越界”與形式“專制”
第二節 虛構世界與人的生存
第三節 虛構理論:面對新的挑戰
第七章 話語行為·文學虛構·文學活動
**節 奧斯汀:言語行為理論
第二節 話語建構性與文學虛構性
第三節 文學真實性·文學敘事·歷史敘事
第四節 權力關系:控制與抵抗
第五節 話語行為多維性與文學功能多樣性
第六節 文學闡釋的邊緣性
第七節 回歸文學活動
第八章 神圣世界·虛構世界·閥限空間
**節 原始儀式與文學藝術活動
第二節 原始儀式,孕育文學藝術的母胎
第三節 艱難的分娩與神恩的失落
第四節 神圣世界·虛構世界·閾限空間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課題階段性成果(論文)目錄
后記
現代.后現代視域中的文學虛構研究 作者簡介
馬大康,1947年出生,溫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浙江省重點學科文藝學學科學術帶頭人、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浙江省社科規劃項目多項,出版學術著作《生命的沉醉》《審美烏托邦》《詩性語言研究》《叛亂的眼睛》《文學時間研究》《文學活動論》等,發表學術論文一百余篇,專著曾獲得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