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有為而治-前現代治邊實踐與中國邊陲社會變遷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710762
- 條形碼:9787545710762 ; 978-7-5457-107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有為而治-前現代治邊實踐與中國邊陲社會變遷研究 本書特色
《有為而治(前現代治邊實踐與中國邊陲社會變遷研究)》是安介生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前現代中國的治邊實踐與邊陲的社會歷史變遷”的結項成果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歷史民族地理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由安介生、邱仲麟主編的本論文集分上、下兩篇,上篇為“政治與制度篇”,共有14篇論文,集中討論邊疆的政治制度、政區形態和社會變遷;下篇為“經濟與區域篇”,由15篇論文所構成,討論的對象則集中在邊疆民族分布、經濟發展和環境變化等方面。
有為而治-前現代治邊實踐與中國邊陲社會變遷研究 內容簡介
《有為而治:前現代治邊實踐與中國邊陲社會變遷研究》是安介生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前現代中國的治邊實踐與邊陲的社會歷史變遷”的結項成果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歷史民族地理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有為而治:前現代治邊實踐與中國邊陲社會變遷研究》分上、下兩篇,上篇為“政治與制度篇”,共有14篇論文,集中討論邊疆的政治制度、政區形態和社會變遷;下篇為“經濟與區域篇”,由15篇論文所構成,討論的對象則集中在邊疆民族分布、經濟發展和環境變化等方面。
有為而治-前現代治邊實踐與中國邊陲社會變遷研究 目錄
**部分 政治與制度篇
安介生:歷史民族地理之“界域”研究
——以地處川、青(藏)、甘之交的松潘地區為核心
安介生:政治歸屬與地理形態
——清代松潘地區政治進程的地理學分析
劉祥學:明代馴象衛考論
劉祥學:中國古代邊疆地區的地域形象及對邊防建設的影響
楊曉春:西南夷·西夷·南夷
——解讀《史記·西南夷列傳》的另一把鑰匙
鄭維寬:邊界形成與邊疆維護:宋代中越關系變動下的嶺南邊疆治策探析
鄭維寬:明代廣西的地緣政治格局與治邊策略研究
鄭維寬:邊疆危機與行政應對:中法戰爭后清政府的西南治邊策略探析
鄭維寬:歷史地緣政治背景下廣西政治中心的選擇與分省設想
特木勒:跋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明刻本《宣云約法》
李嘎:體國經野:雍正年問晉北地區的政區改革與行政經營
——以新設朔平府為例
李嘎:邊方有警:蒙古掠晉與明代山西的筑城高潮
第二部分 經濟與區域篇
安介生:略論先秦至北宋秦晉地域共同體的形成及其“鉸合”機制
安介生:略論明代山陜地域共同體的形成
——基于邊防、區域經濟以及災荒應對的分析
安介生:晉學研究之“區位論”
邱仲麟:西皮與東皮
——明代蒙古與遼東地區毛皮之輸入
邱仲麟:明清晉北的山地開發與森林砍伐
劉祥學:明以來嶺南地區壯族的地理分布及變遷研究
郝平:明蒙軍事沖突背景下山西關廂城修筑運動考論
——以地方志為中心
井黑忍:流域的分開與結合
——以黑河流域平天仙姑信仰為中心
島田美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移民開墾事業與學術界的關系
胡英澤:清代山陜黃河灘地魚鱗冊研究
張俊峰:從邊疆到內地:地方化進程中的邊陲社會變遷
——以清代山西河曲縣為中心的個案考察
樊如森:清代民國西北牧區的商業變革與內地商人
樊如森:“趕大營”
——近代天津商人與西北經濟開發
楊煜達:清代中期滇邊銀礦的礦民集團與邊疆秩序
——以茂隆銀廠吳尚賢為中心
王晗:“界”的動與靜:清至民國時期蒙陜邊界的形成過程研究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