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移動的力量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233357
- 條形碼:9787121233357 ; 978-7-121-2333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移動的力量 本書特色
自喬布斯重新定義移動互聯網之后,“移動改變生活”就在人類社會漸漸從理想照進現實。但是,“移動改變生活”就代表移動互聯網的*高境界了嗎?本書幾位作者以突破性的視角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他們堅定不移地預判:當前的移動互聯網只不過“小荷才露尖尖角”,未來十年,作為一種革命性的力量,移動互聯網將成為人類有史以來*強大的生產力,同時,作為一種顛覆性的力量,移動互聯網還將重新定義人類生產力。 本書圍繞移動生產力的四大要素、三大背景、三大特征、三大先進性和三大技術驅動,未來勞動者、管理者和政企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中國“彎道超車”的重大歷史機遇等關鍵問題,深入淺出、娓娓道來,讀者將在一行行充滿“科技+人文”情懷的文字中看到一幅幅“現實+想象”的生動畫面,特別適合政府官員、傳統行業管理層、決策層閱讀及學習。
移動的力量 內容簡介
移動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必將改變社會生產和經濟發展。
移動的力量 目錄
1.1生產層級的變革正在發生
1.1.1引子:yammer的野心
1.1.2概念一:ge大力推動"工業互聯網"
1.1.3概念二:德國政府提出"工業4.0"
1.1.4概念三:田溯寧在中國倡導的"產業互聯網"
1.1.5層出不窮的新概念背后是移動互聯網向生產層級的滲透
1.2如何看待這種變化--由消費到生產的再平衡
1.2.1歷史上的幾次技術變革浪潮--從生產到消費的平衡
1.2.2移動互聯網--始于消費,但終將回歸生產
1.3再平衡背后的邏輯--勞動生產率的提升需要
1.3.1創新是勞動生產率進步的關鍵
1.3.2前兩次工業革命
1.3.3信息和桌面互聯網革命
1.4再平衡的意義和影響
1.4.1移動互聯網在消費層級的興起已部分重構了社會
1.4.2移動互聯網向生產層級的再平衡將徹底重構社會
革命性的生產力--移動生產力
2.1移動生產力的定義
2.1.1三大背景
2.1.2三大特征
2.1.3三大先進性
2.2移動生產力四要素
2.2.1任何狀態中的人
2.2.2形形色色的智能機器
2.2.3基于大數據的管理
2.2.4無處不在的網絡
移動生產力的三大技術驅動
3.1終端技術
3.1.1處理器
3.1.2傳感器
3.1.3無線充電
3.1.4新材料
3.1.5新能源
3.1.6增材制造
3.2軟件技術
3.2.1云計算和霧計算
3.2.2移動平臺技術
3.2.3大數據
3.2.4生物特征識別
3.2.5增強現實
3.2.6人機交互
3.2.7人工智能
3.2.8量子計算
3.3網絡技術
3.3.1第四代和第五代通信技術
3.3.2工業無線技術
3.3.3近場通信
3.3.4低功耗藍牙
3.3.5zigbee
3.3.6量子通信
勞動者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4.1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已漸行漸遠
4.1.1移動互聯網正在解放勞動者
4.1.2勞動者變得前所未有地強大
4.1.3大數據分析將成為勞動者的基本技能
4.2集中化大生產模式正在被打破
4.2.1自由決定勞動時間和場所
4.2.2自由決定生產工具
4.2.3工作和生活的邊界被打破
企業組織管理正在遭遇重大變革
5.1現行的考核機制將不再適用
5.2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必將重建
5.3企業的信息和數據安全面臨新的挑戰
5.4企業的組織結構面臨重建
越來越智能化的機器
6.1終端及軟件技術的進步使得單設備智能化成為現實
6.2聯網后的智能化設備實現了協同工作
6.3大數據推動了真正意義上的機器智能化
大數據決定了政府和企業的智商
7.1大數據概述
7.1.1大數據的興起
7.1.2大數據的概念及特征
7.2大數據,大時代
7.2.1物聯網帶來了數據的爆發
7.2.2云計算實現了大數據的技術基礎
7.2.3新的數據處理技術使大數據實時分析成為現實
7.3大數據的價值
7.3.1大數據助力行政管理
7.3.2大數據提高生產效率
7.3.3大數據變革傳統經營方式
中國正在超越
8.1移動互聯網助力中國經濟結構轉型
8.1.1經濟結構不適應勞動力人口結構變化
8.1.2投資刺激經濟的邊際效應正在遞減
8.1.3下一波經濟增長將由技術進步帶動
8.2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有超越的底氣
8.2.1與世界同步的基礎網絡
8.2.2高度普及的智能終端
8.2.3全球領先的互聯網應用
8.3可持續增長的巨大空間
8.3.1國民經濟發展為移動互聯網提供應用空間
8.3.2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移動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結合
8.3.3深化改革釋放更大的應用空間
8.4中國必將超越
結語
聯合推薦
致謝
名詞解釋
移動的力量 作者簡介
呂廷杰:教授,博導。1978年-1985年先后在北京郵電大學無線電工程系和管理工程系攻讀大學本科和碩士學位。1989-1991年、1996-1997年在日本京都大學公派留學,獲應用系統工程博士學位。1994年在美國AT&T工商管理學校和貝爾實驗室學習進修。現任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助理、經濟管理學院執行院長。其擔任的社會職務包括但不限于教育部電子商務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工信部科技委委員、工信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通信專委會主任、中國通信學會管理專委會主任、國際電信協會(ITS)常務理事、清華大學國家管理學研究基地研究員。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