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躁動的帝國-不為人知的美國歷史-下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073725
- 條形碼:9787229073725 ; 978-7-229-07372-5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躁動的帝國-不為人知的美國歷史-下 本書特色
波瀾壯闊的美國百年擴張史 超級帝國崛起的黑暗征程 ★一戰、二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操縱美國參戰的幕后黑手究竟是誰? ★蘇聯出兵在即,日本徹底投降已是板上釘釘,為何美國仍執意投下兩顆原子彈? ★奧巴馬秉持新冷戰思維,把戰略核心轉向亞洲,夸大中國威脅,到底意欲何為? 100年前,美國只是歐洲老牌帝國的跟班,而今天它卻躍居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短短百年間,美國何以變化如此巨大?縱觀20世紀,美國是唯一連續打了多場戰爭的國家,好戰是其本性使然?本書卻給出驚人的答案:戰爭是美國的發財良機! 從兩次世界大戰中為交戰國提供軍火,到冷戰時視蘇聯為假想敵惡意挑起核競賽,從“阿伊戰爭”中為能源肆意侵略他國,到以反恐為名橫行全球……凡是戰火燃起之地,就有美國做大生意的機遇。 《躁動的帝國:不為人知的美國歷史(下冊)》基于*新解密文件、世界上*優秀學者的研究成果,以犀利的筆觸,對一戰至今17位美國總統執政時期的外交政策進行深度解讀,揭開美國本性中*陰暗的一面。 美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躁動百年的帝國又將何去何從?本書給出了*真實的答案。
躁動的帝國-不為人知的美國歷史-下 內容簡介
★連續10周高踞亞馬遜分類暢銷書榜首! ★近百年來*具顛覆性的圖書之一! ★本書紀錄片歷時5年,耗資千萬打造而成,榮膺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向大師致敬單元”作品 ★美國*具世界主義良知的自我批判之作! ★前蘇聯總書記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傾情推薦! ★中國互動媒體集團ceo,《ilook》雜志主編洪晃熱推! ★帝國源起:戰爭是筆大生意! 軍火是他們的股票,政府是他們的客戶,*終的消費者既有敵人,也有同胞。 “一戰”戰場上每1名敵軍倒下,美國就有25000美元入賬…… “二戰”初期,美國仍在與納粹德國做生意,250家美國公司擁有價值4.5億美元的德國資產;“二戰”結束后,美國利用37.5億美元貸款打開了大英帝國的市場…… 伊拉克戰爭后,美國公司在伊拉克等國大肆斂財。2008年,哈里伯頓伊拉克分公司的利潤超過240億美元…… “基地”組織花了區區50萬美元策動的“9·11”恐怖襲擊,居然導致美國經濟出現1萬多億美元的赤字…… 美國例外論是擴張的根源? 美國人認為他們可以不受自己的過去所羈絆。歷史學家克里斯多夫·拉斯奇認為這反映了美國一向“自我感覺良好”。對許多人來說,這也是美國人避免與自己在過去的20世紀的作為糾纏在一起的好辦法。雖然真實的歷史在不斷地剝蝕著美國的美好形象,但對美國民眾來說,只要美國一直居于世界領先地位,他們就更愿意相信那些有關美國很仁慈很善良的故事。美國人與世界上其他非英語國家之間的隔閡只會加重美國的孤芳自賞。這種隔閡不僅造成了傲慢和無知,而且還造成了恐懼,這也是我們為什么經常會夸大敵人和異己力量對我們的威脅和侵犯,比如國內外的激進勢力,或近期來自伊斯蘭恐怖組織周期性的恐慌。 2011年6月,美國公布了國家成績報告單,這再次證明了美國民眾對于自己國家歷史的見識少得可憐。這份分別由四年級、八年級和十二年級的學生所做的成績單,按照《紐約時報》的說法是,“比起其他學科來,孩子們對自己國家的歷史確實不夠熟悉”。國家教育進展評估的專家們發現,只有12%的高中學生被評為“優良”,甚至這12%的“優良”也讓人質疑,因為只有2%的學生答對了“布朗訴教育委員會案”一題,盡管答案已經在題目的表述過程中顯露無疑了。 相反地,關于歷史,美國人滿腦子都是虛無縹緲的神話。這些神話都是自賣自夸的。例如1630年阿爾貝拉號上,約翰·溫斯羅普駛向北美大陸之時,他認為美國就是一座神圣的“山巔之城”,它將引領全世界走向光明。也正是這個原因,美利堅一直把自己看得比其他國家優越。某些時候,事實確實如此。許多時候,正是美國的價值觀和成就為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開辟了道路。但同時,在貫徹政策方針的過程中,美國也多次損害了人類文明前進的征程。盡管美國與其他一些出于自身利益而謀求政治霸權和經濟掠奪的國家有著本質的不同,但它那種對自由的執著信念,對人類的無私奉獻,卻因廣島和長崎的廢墟和越南的叢林被埋藏,只是近些年來隨著右翼歷史修訂主義的興起才逐漸復蘇。 有關美國卓異論的*著名言論,要數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巴黎和會后所說的“全世界終將知道,美國是世界的救世主”了。多年以來,美國的領導人不斷地重復著類似的觀點。 茶黨所奉行的排外主張則毫無謙遜可言,他們極其推崇把美國的卓異論看作是愛國主義的一項必要條件,并拿奧巴馬總統的話來為他們做辯護。即使奧巴馬生在美國,就像現在大多數人所認為的,他其實依然算不上是真正的美國人。他們被奧巴馬在2009年所說的話惹惱了。
躁動的帝國-不為人知的美國歷史-下 目錄
越南到底有什么地緣政治意義?約翰遜無法眼睜睜地看著美國失去越南,故意制造“北部灣事件”,想借機逐步升級戰事。然而美國在軍事上的優勢何以換來政治上的慘敗?美國在越南叢林中喪失了它的靈魂,在拉美政策中撕下了民主的面具,由此宣告美國政治改革黃金時代的終結。
1.總統易人,對越政策大扭轉
2.逐步升級戰事是否會刺激中國
3.納粹式秘密警察戰術
4.10萬噸炸藥換來政治慘敗
5.扶植拉美獨裁“走狗”
6.印尼政策:不聽話就不給糖吃
第2章 尼克松和基辛格當“瘋子”遇上“神經病”
尼克松秘密計劃使美國擺脫“越戰”,所謂“計劃”竟是把對方打到投降為止!為令對方就范,他責令美國空軍出動b-52轟炸機靠近蘇聯領空。他萬萬沒有料到,此時正值中蘇關系緊張,蘇聯將尼克松的挑釁行為誤解為美中聯合對付蘇聯!當“瘋子”遇上“神經病”,報復性政策一發不可收拾。
7.開啟報復性政策時代
8“.越戰”勝負關鍵:誰耗得起時間
9.打著民主的幌子清除美洲“毒瘤”
10.美中關系絆腳石
11.亞太戰略:內戰還是美國侵略
第3章 緩和夢碎重新引爆冷戰
20世紀70年代末,一場阿富汗內戰正在醞釀之中,美國把賭注壓在極端主義者身上,與伊朗的極端分子合作煽動叛亂。蘇聯一旦出兵鎮壓叛亂,可能引發4000萬中東民眾發動起義。勃列日涅夫過度樂觀,一步步走進美國設置的越南式圈套中。此時,美蘇緩和名存實亡。
12.培養“‘反共’盟友”
13.“讓美國當好*優秀的老二”
14.鷹派心腹如何設計卡特外交思維
15.攻擊蘇聯人權,支持伊朗專政
16.蘇聯入侵阿富汗,掉進越南式圈套
第4章 里根浩劫民主敢死隊
里根是傳播民主的英雄嗎?真實的里根將讓你大跌眼鏡!里根政府在中美洲和非洲發起了一系列秘密行動,在阿富汗扶植反蘇勢力。當里根謊稱為了記者的安全而大舉入侵格林納達,這難道是20年后伊拉克戰爭的彩排?里根暗中希望利用核武器打敗敵人,一場浩劫即將降臨。
17.史上“*不靠譜”總統
18.罪惡經濟政策
19.招募雇傭兵,縱容敢死隊
20.瘋狂研發新武器,誰是核戰贏家
21.秘密扶持伊朗反政府武裝軍
第5章 冷戰結束指縫間溜走的機遇期
美國政府利用蘇軍撤出第三世界后留下的權力真空,開始肆無忌憚地對伊拉克等中東國家采取軍事行動。“老布什”與薩達姆的結怨是否延續到了“小布什”時期?當蘇聯解體后,一家獨大的美國將會帶來什么轉變?拿掉蘇聯威脅的幌子,“小布什”靠什么實現單邊主義霸權政策?
22.從軍事經濟過渡到裁軍經濟
23.“老布什”忽視蘇聯,續打“中國牌”
24.蘇倡議民族自決,美趁機鉆空第三世界
25.蘇聯解體,美國一家獨大嗎
26.“小布什”實現單邊霸權政策
第6章 布什—切尼災難伊拉克的地獄之門打開了
布什—切尼組合幾乎令美國經濟崩潰,國際聲譽跌至歷史*低點。幾十年來他們醞釀不可告人的計劃,如今竟借由“9·11”國難的機會實現了!布什明知“基地”組織是幕后策劃者,卻千方百計把槍口對準伊拉克,豈料伊朗坐享其成!當伊拉克的地獄之門打開,布什—切尼在劫難逃。
27.“9·11”是布什的機遇嗎
28.新型戰爭:不是打擊某個國家,而是打擊一種戰術
29.布什政府如何兜售伊拉克戰爭
30.伊拉克只是盤開胃菜
31.伊朗才是*大贏家嗎
32.中美蘇核力量孰優孰劣
第7章 奧巴馬泡沫接管傷痕累累的帝國
奧巴馬接手了布什的爛攤子,像一個一觸即發的炸彈。美國百姓將他視為救贖,事實卻變本加厲。“基地”組織發動“9·11”事件只花了50萬美元,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的真實成本卻高達4萬億美元,本·拉登實現了讓美國破產的目標?他秉持新冷戰思維,把戰略核心轉向亞洲,夸大中國威脅,到底意欲何為?實際上美國及其太平洋地區的盟國玩起了一場極其危險的游戲……
33.奧巴馬是美國人民的救星嗎
34.政治反諷劇:希拉里譴責中國干涉互聯網自由
35.外交重點轉移到亞洲
36.新技術推進機械化,降低開戰門檻
37.阿富汗把美國拖向破產邊緣
38.后冷戰時期的世界新秩序
躁動的帝國-不為人知的美國歷史-下 相關資料
奧利弗·斯通和彼得·庫茨尼克介紹了過去幾十年美國外交政策的重要概況。書中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內容,在人類歷史中,這種反思必不可少……它提出的懸念是美國將繼續充當世界警察,還是與其他國家攜手共創更加安全、公平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前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
美國導演斯通在上海電影節放映了他剛完成的紀錄片,講述了美國歷史中的一些謊言和真相,很受中國觀眾歡迎,有人說:“你應該拍中國歷史。”斯通說:“不,你們應該自己拍。”
——中國互動媒體集團ceo、《ilook》雜志出版人兼主編洪晃
作者揭示,真正令日本投降的原因并不是原子彈,而是蘇聯宣布對日本作戰,因為蘇聯紅軍令日本人聞風喪膽;而杜魯門之所以同意使用原子彈也不是為了逼日本投降,而是為了在波茨坦會議前夕向蘇聯示威,以此主導戰后世界格局。此類“大翻案”,在本書中還有不少。
——《外灘畫報》
斯通和庫茨尼克對奧巴馬首任任期的政績表示失望,認為他不僅沒有繼承和發揚羅斯福、華萊士和古巴導彈危機后肯尼迪的政治與外交理想,亦未鏟除布什和切尼的黷武政策,反倒繼續在阿富汗用兵。奧巴馬不但未改善公民自由權利,甚至加強對人民的監視和壓制公民權利。
——《亞洲周刊》
對于自己出書和拍攝紀錄片致力于還原美國現代史的舉動,斯通介紹說:“布什政府感覺到,回到美國帝國主義原點進行思考十分重要,而這個原點正是原子彈爆炸。”
——中國新聞網
美國國家安全局現在擁有東德秘密警察只有在夢里才會有的監聽設備……奧巴馬堅持不懈地在全球追捕斯諾登,只是令美國恥辱的最新例證。奧巴馬極為無情地強迫絕食抗議者進食,并起訴泄密者。在為曾經引人自豪的美利堅共和國釘上最后一顆棺材釘之前,奧巴馬有必要三思而后行。
——英國《金融時報》奧利弗·斯通和彼得·庫茨尼克撰稿
斯通建議日本脫離與美國的防務協定。他說:“他們首先應當為自己曾經在中國的所作所為以及在那里殺戮過的人們向中國道歉……之后中國會以不一樣的眼光看待日本。”
——美國《星條旗報》
很多書描述過美國干涉他國和進行軍事侵略的具體事件,但主流的歷史觀點仍然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仍然堅持認為美國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國家,全世界的人民和國家都仰仗美國維護和平和捍衛自由。本書的杰出貢獻之一就是打破這種成見,讓讀者重新定義美國在世界舞臺上的角色……每個讀到這本書的人都會學到一些新知識,并且審視很多已成定論的觀點。
——《一分為二》(drawingtheline)作者卡羅琳·艾森博格
作者大膽地回顧了美國歷史上最為慘痛的一段經歷。他們對于核威脅的論述尤其發人深省。他們指出,我們曾經差點利用自己發明的技術毀滅整個人類,這種荒誕令人震撼。借用啟蒙運動的格言:“勇于求知”,我們從本書中學到的知識將成為智慧的源泉。
——國際著名政治心理學家、《思想變革和全能主義心理學》(thoughtreformandthepsychologyoftotalism)作者羅伯特·杰·利夫頓
躁動的帝國-不為人知的美國歷史-下 作者簡介
奧利弗·斯通(OliverStone),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在中國最知名的美國“老憤青”,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得主。 奧利弗·斯通是世界影壇的杰出人物,同時也是著名編劇和作家。其作品多為政治、戰爭或人性題材,包括“越戰三部曲”(《野戰排》、《生于七月四日》和《天與地》)、《刺殺肯尼迪》、《華爾街》、《天生殺人狂》等。 斯通曾參加越戰并負傷,因而在其作品中注重對社會進行反思,體現對人類命運的深切關懷。許多人深受他啟迪,稱其為“當代海明威”。 《不為人知的美國歷史》是其最新作品,該書比同名紀錄片更為詳實精彩,一經出版即引起轟動,并迅速竄上亞馬遜暢銷榜和《紐約時報》暢銷書。 彼得·庫茨尼克(PeterKuznick),美國著名歷史學家,美國高級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歷史學家協會杰出講師 彼得·庫茨尼克是一位歷史教授,寫過關于科學、政治、核能歷史以及冷戰文化方面的大量作品,包括《超越實驗室: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中的政治活動家》等。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