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社會變動中的制度變遷-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糧政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31992
- 條形碼:9787516131992 ; 978-7-5161-319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會變動中的制度變遷-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糧政研究 本書特色
這本《社會變動中的制度變遷--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糧政研究》是作者郝銀俠承擔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的*終成果,研究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管理糧食的政策與制度。作者力圖通過這項研究來展現抗戰這個特殊時期國民政府糧政的變遷過程,以及這種變遷對國民黨政權、抗戰大局的影響;并借此推進學術界對國民政府相關政治與財政、經濟制度與措施的關注,促使更多的學者關注抗戰時期政治與經濟史的研究。
社會變動中的制度變遷-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糧政研究 內容簡介
《社會變動中的制度變遷: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糧政研究》是近年來**部研究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糧政的專著。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糧政,是指在抗日戰爭特殊時期國民政府為了解決糧食問題而采取的一切政策與制度。《社會變動中的制度變遷: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糧政研究》運用政治制度史、經濟學、博弈論等方法,以抗戰大環境為背景,以糧政中各個子政策、子制度的演變為主線,通過對政策與制度運作全方位之梳理與分析,全面系統地揭示了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糧政的變遷過程,糧政實施中各個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進而揭示出糧政的作用以及這種變遷對國民政府各個方面之影響,尤其是對國民黨政權、抗戰大局的影響。
社會變動中的制度變遷-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糧政研究 目錄
一 研究目的
二 學術史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 史料運用
**章 糧政機構與組織
**節 實業部、經濟部與農林部
一 實業部
二 經濟部
三 農林部
第二節 全國糧食管理局
一 全國糧食管理局的成立
二 省糧食管理局與縣糧食管理委員會的設立
第三節 糧食部
一 糧食部的成立
二 省糧政局與縣糧政科的設立
小結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糧政機構與組織之總分析
第二章 糧食生產
**節 增加糧食生產措施
一 增加糧食種植面積
二 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三 補充農業勞動力
第二節 糧食增產成效及分析
一 糧食增產成效
二 糧食增產成效分析
三 影響戰時糧食增產之主要因素
小結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糧食生產之整體認識
第三章 糧食征集田賦征實
**節 田賦征實之實施
一 田賦征實實施背景
二 田賦征實出臺歷程
三 田賦征實實施過程
第二節 田賦征實成效與弊失
一 田賦征實成效分析
二 田賦征實弊失剖析
小結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田賦征實制度之總體梳理
第四章 糧價管理
**節 經濟部、全國糧食管理局時期的糧價管理
一 經濟部時期的糧價管理
二 全國糧食管理局時期的糧價管理
第二節 糧食部時期的糧價管理
一 糧食部管理糧價總方針的確立
二 糧食部管理糧價措施
三 “全面限價”政策
小結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糧價管理之總評價
第五章 糧食供應
**節 軍糧供應
一 糧食部成立之前的軍糧供應
二 糧食部成立之后的軍糧供應
三 歷年配撥軍糧績效分析
四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軍糧供應評析
第二節 公糧供應
一 中央公糧
二 省級公糧
三 縣級公糧
第三節 民食供應
一 田賦征實之前的民食供應
二 田賦征實之后的民食供應
小結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糧食供應體系之總看法
結語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糧政之整體認識
一 國民政府糧政是伴隨著抗戰時期的社會變動而不斷加強糧政的管制力度
二 糧政是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實施的具有成效的政策制度
三 太多的糧政弊端在很大程度上減弱了糧政的實效
參考文獻
一 檔案資料
二 報刊資料
三 資料性文獻
四 相關研究著作、論文
五 外文資料
后記
社會變動中的制度變遷-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糧政研究 作者簡介
郝銀俠,陜西大荔人,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歷史學博士,現為寶雞文理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系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政治、經濟制度史研究。近年來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一項,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兩項,在《抗日戰爭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民國檔案》《歷史檔案》《煙臺大學學報》《南京師大學報》《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山西師大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