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奧勒留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466246
- 條形碼:9787562466246 ; 978-7-5624-6624-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可.奧勒留 本書特色
編輯推薦
馬可•奧勒留的職業充滿了諷刺和矛盾。斯多葛派的教義告訴他的世界的樣子(導致他悲觀)和他本能察覺的(使他充滿希望)之間充斥著矛盾。他關于邪惡非現實的哲學立場和他對現實世界認知過于現實而給予的偏見言論之間明顯充滿矛盾。他輕視人的外在世界卻又堅持其作為羅馬皇帝的職責;他渴望成為一名哲學家過隱居生活,但他的命運卻是成為一名戰士;這些都充滿了矛盾和諷刺。然而 諷刺在于,馬可·奧勒留鄙視名聲和后世,他常常提及死后的虛榮是多么地荒謬,可是兩千年以來,他卻擁有了巨大的聲望,成為人們的楷模,激勵著人們。
媒體推薦
1992年,我問克林頓,除了《圣經》哪本書對他影響*大。他略微沉思了一下,回答說:“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蓋瑞·威爾斯(《紐約書評》第45卷第15號),1998年10月8日
馬可·奧勒留是一個悲愴的人,在一系列必須加以抗拒的欲望里,他感到其中*具有吸引力的就是想要引退去過一種寧靜的鄉村生活的那種愿望但是實現這種愿望的機會始終沒有來臨。——羅素
他是一個比他的帝國還要完美的人。——莎士比亞
馬可.奧勒留 內容簡介
馬可·奧勒留,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斯多葛學派著名哲學家。在位的近20年間,有洪水、地震等頻繁的自然災害,有與東方安息人及北方馬科曼尼人的戰亂以及內部的叛亂,有妻子的不忠及兒子的乖戾殘暴,但他以其堅定的信念和哲學智慧,淡然處之。他對征戰與政務的思考,成就了偉大著作《沉思錄》的誕生。雖然他的勤勉并未阻止羅馬的衰亡。但他的哲學思想卻影響后世千年之久。在羅馬帝國的日益衰亡中,當時的中國又起到了怎樣推波助瀾的作用?
馬可.奧勒留馬可.奧勒留 前言
序言
我的大部分歷史類作品都是以檔案為基礎的,所以這本書對著手研究歷史領域是一個大的變化。因為這本書的**手資料,除了來自經典作家,還來自考古學、錢幣學和碑文學。盡管如此,這個變化被證明是新穎和有趣的。因為從我作為一個經典學者來到牛津已經快50年了,重新熟悉以前的老朋友,比如塔西佗(Tacltus)、西塞羅(Clcero)、朱文諾(Juvenal)、小普林尼(Pling theYounger)等,以及**次閱讀那些從經典文學觀點來看被認為居于下席的人,比如老普林尼(Pllng the Elder、)、奧勒留‘維克多(Aurelus Vlctor)、卡西烏斯·狄奧(Casslus Dio)、斯特拉波(Strabo)等,都是一件特別快樂的事情。開始的時候,我因為看了太多專注于古代歷史的學術雜志,了解了大量仍致力于“高深”研究的學術家,而感到困惑和糊涂。很快,我認識到掌握全面徹底的德語知識比拉丁語和希臘語更加重要。幸運的是,有我女兒,朱莉(Jula),一個德語專家,來指導我研究一些更為繁重的學術文章。
關于馬可·奧勒留(Marco Aurellus)生平和時代的文學淵源集中在這個帝王的著作《沉思錄》、他和他導師弗龍托(Front0)的通信、卡西烏斯·狄奧的極具價值的羅馬歷史和有爭議的《奧古斯都史(HistoriaAugusta)及一系列出自不同古代歷史學家之手的羅馬皇帝們的傳記。我意識到大量的學術爭論仍然是關于《奧古斯都史》的真實性,但是僅僅通過“比較和對照”的方法和約翰‘斯圖爾特·密爾(J.S.Hill)稱之的“區分的方法”,我已經發現它對于研究馬可·奧勒留的研究足夠可靠。后來的資料來源,比如歐特羅庇護(Eutroplus)、奧勒留·維克多和奧洛西烏斯(0roslus),*好被引用來作為對同時期事件的備份。來自馬可·奧勒留偉大的同時代人的信息很有用,但常常令人惱怒地不完整,比如盧西恩(Lucian)、阿普列烏斯(Apuleius)、德爾圖良(Tertullian)、殉道者查士丁(Justin),*重要的是伽林(Galen)。懷疑論者有時候提出關于是否真的能夠寫出一本關于古代世界的人的人物傳記。但是在那些貌似可信的候選人中,我寧愿把馬可·奧勒留排在第四位,在尤利烏斯.愷撒(JuliusCaeser)、西塞羅(Cicero)和背教者朱里安(Julian the Apostate)之后.但同時又在朱里奧克勞迪安家族的帝王們、漢尼拔(Hannibal)或者亞歷山大大帝之前。如果我讓讀者認識到這個風云人物的歷史重要性和不朽意義,我就不虛此寫作。在此特別感謝之前提到的我的女兒朱莉對我寫作此書的幫助,感謝我的夫人波琳(Pauline),感謝蘭登書屋的托尼.惠托姆(TonyWhittome)和利海出版公司的威爾·蘇爾金(Will Sulkin),他們是作家夢寐以求的編輯。
弗蘭克·麥克林恩
馬可.奧勒留 目錄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馬可.奧勒留 節選
正如我們把約翰·肯尼迪(JohnF.Kennedy)叫作第三十五任美國總統一樣,我們也可以把馬可·奧勒留稱作羅馬帝國的第十六任統治者(如果我們把公元68—69年“四帝之年”中四個短命皇帝也計入其中的話)。公元16—49年被稱為朱利亞·克勞狄王朝;維斯帕先(Vespasian)和他的兒于提圖斯(Titus)和圖密善(Domitian)屬于弗拉維亞王朝;無子嗣的圖拉(Titun)和哈德良(Hadrian)通常被稱為西班牙皇帝;接著安東尼庇護(AntoninusPius)開始了安東尼時代,安東尼時代被馬可·奧勒留的兒子康(commodus)終結。要了解馬可·奧勒留的生平,理論上要求掌握他之前的所有皇帝的知識,傳記作家會因此陷入無休止的準黑格爾派哲學家的工作中。因為要了解奧古斯都(Auqustus),就需要了解尤利烏斯·愷撤,而了解他必須回溯到公元2世紀格拉古兄弟時期的羅馬共和國階級戰爭去。對馬可·奧勒留生平的探索*難以抗拒的了解方式就是從公元121年他的出生開始,但是這樣的方法將是極其膚淺的。獨立方式的傳記在我們熟知的時代是可以的,但是對于理解一個所有人都知道的羅馬皇帝,在熟知其權力范圍和限度的同時,我們需要知道他經營過的更寬廣的世界、他的歷史脈絡和歷史背景。
當馬可·奧勒留出生的時候,羅馬即將迎來其建國900周年(傳統上認為是公元前753年)。這座位于臺伯河上的普通城市已經和其鄰居伊特拉斯坎人交戰了數個世紀。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的某個時間,羅馬人推翻了他們的*后一個國王,并宣稱其成為一個共和國,歸入眾所周知的元老院的貴族寡頭統治下的羅馬帝國。從4世紀后期以來,也即亞歷山大大帝對東方進行征服的那段時間,羅馬變成了一個擴張的軍事化國家。羅馬*初的目標是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撒姆尼聯邦。但撒姆尼和羅馬一直勢均力敵,直到公元2世紀90年代才被羅馬打垮。接下來羅馬和位于意大利南部的希臘各殖民地爆發沖突,后者召來一個非常著名的亞歷山大大帝的后代——古希臘伊庇魯斯王國的國王皮拉斯(Pyrrhus)來幫忙,但是依然回天無力,失敗了。羅馬接著占領了敘拉古,意大利的一個城市。接著為了爭奪對地中海西部的控制權,又和現在突尼斯境內的北非古國迦太基打得不可開交。這就是所謂的布匿戰爭,整整持續了6年。羅馬幾乎被具有非凡將才的迦太基將軍漢尼拔征服,但羅馬憑借更為優越的資源*終在公元前2世紀初期擊敗了迦太基人。從地中海西部,羅馬一直向東擴張,進入希臘咽喉、北部非洲、西班牙、法國、埃及,以及現在的整個中東地區。被征服于公元43年的英國,是*后一個有重大意義的戰利品。到公元前1世紀,節節勝利的羅馬帝國開始麻煩不斷:國內地方沖突、意大利伙伴們內部造反、奴隸反抗不斷、城市內部激烈的階級斗爭,這些都成為動搖整個羅馬帝國的惡兆。在這種環境下,尤利烏斯·愷撒,高盧(Gaul)的征服者和血腥內戰的勝利者,成了唯一的統治者。由于被懷疑想當國王,在公元前44年羅馬歷的3月,他被元老院陰謀集團刺殺。但是元老院也只是僅僅得到了一個喘息的機會。愷撒的侄子屋大維(Octavian)僅僅用了12年就使自己成為羅馬世界的統治者,并且在公元前27年,宣告自己成為一種新的獨裁官(Dictator)——皇帝。
馬可.奧勒留 作者簡介
弗蘭克·麥克林恩,就讀于英國牛津沃德漢姆學院和倫敦大學。1987~1988年在牛津圣安東尼學院任阿里斯泰爾·霍恩基金贊助的研究員,現任斯特拉思克萊德大學文學系客座教授。弗蘭克·麥克林恩為專業作家,早年著有《H.M.斯坦利》和《里察德·伯恩》等部傳記,以及以詹姆斯黨運動為題材的若干著作,其中《查爾斯·愛德華·斯圖亞特》一書獲1989年度“最佳蘇格蘭作家”默克維逖獎最終提名。《英國詹姆斯黨軍隊》一書獲1985年度切爾滕納姆文學獎。近作有《菲茨羅伊·默克萊恩》、《羅伯特·路易·斯蒂文森》等。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