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再見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最后回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043604
- 條形碼:9787510043604 ; 978-7-5100-436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再見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最后回眸 本書特色
《再見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的*后回眸》編輯推薦:長期逃學的沈從文,屁股挨板子的郭沫若,晚飯后聽四叔錢穆吹簫的錢偉長,大年初一外出討飯的彭德懷,滿腦子地獄慘象的胡適……100余位民國人物200多部自傳作品,細筆勾勒民國大師的童年成長足跡。
再見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最后回眸 內容簡介
《再見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的*后回眸》作者別辟蹊徑,利用1828至1938年出生的多達150余位名人的自傳,專門研究他們的童年。從中捕捉他們童年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物之微,條分縷析串連組合,如實活現了中國傳統社會流傳有緒、行之久遠的童年生活形態,及其經西風美雨的洗禮而一去不可復返的歷程。從這部材料豐富、妙趣橫生的著作中,我們既可看到那些影響了近代中國的大人物既單純又不平凡的童年情景,又可看到數不勝數的小人物的人生如何構成傳統中國的“鄉土”特色,更可看到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國被日益卷進全球歷史進程中所產生的巨大變化,以及這種變化瓦解和重構中國人生活形態的過程。這雖是一部舀取中國歷史長河一個片段的“小”歷史,卻把握住了滾滾水流之下的脈動。折射出中國千年未有的大格局的變動,引人深思。
再見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最后回眸 目錄
代序——感受的歷史陳萬雄
自序——告別農業時代和它的童年
教育篇
學塾
沒有一個字相同的教科書
古人十分重視蒙學書
蒙學書的短句和押韻形式
附一:蒙學書簡介
附二:非漢族識字書或蒙學書
附三:名書法家書寫的《千字文》舉例
卜卜齋——不打不成人
念口簧
反對硬背的父母和教師
背書種種
再見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最后回眸 相關資料
倘有人作一部歷史,將中國歷來教育兒童的方法,用書,做一個明確的記錄,給人明白我們的古人以至我們是怎樣被熏陶出來的,則其功德,當不在禹下。 ——魯迅 童年的生活不是“小兒科”。童年的成長過程,小的關乎一個人的一生;大的關乎一個國家民族的童年成長和教育形態,以至該國家民族民眾日后的文化素質和生存價值。作者本書在描寫傳統中國童年生活及其遷變而使之成趣味盎然的知識外,文字間另有深意,一言以蔽之,是對文化生活價值的終極的關懷。 ——陳萬雄,聯合出版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 在張女士的筆下,我們看見了一個消逝的時代,消逝的傳統。這個時代的特征是什么,這個傳統的內容是什么,乃歷歷如畫,展現于眼前。 ——唐振常,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
再見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最后回眸 作者簡介
張倩儀,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主修文史及教育專業,曾游學日本及美國。前香港商務印書館總編輯、前香港出版學會副會長。曾主持《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60卷、《敦煌石窟全集》26卷、《中華文明傳真》10卷的出版工作;與飛利浦合作出版的The Forbidden City: A multimedia Window on Chinese Civilization(《紫禁城》)曾獲International Compact Disc Interactive Association 銀獎。長于文學、歷史、藝術的比較研究,著有《魏晉南北朝升天圖研究》、《西行找中國》、《0后風云——香港城市的熱眼旁觀》》、《清——中華民族新生的陣痛》等書。曾獲青年文學獎、香港書奬。現從事自由寫作、旅游考察及舉辦閱讀活動。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