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云南少數民族古籍文獻調查與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5109883
- 條形碼:9787105109883 ; 978-7-105-10988-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云南少數民族古籍文獻調查與研究 內容簡介
《云南少數民族古籍文獻調查與研究》是反映云南民族大學學科建設成果的重要平臺和匯集科學研究成果的精品庫,體現了科學研究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宗旨。隨著《云南少數民族古籍文獻調查與研究》的陸續出版,云南民族大學致力于為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及促進民族團結與進步、社會和諧與穩定的優良傳統將進一步得到發揚,學校作為社會思想庫與政府智庫的作用將得到進一步的增強。
云南少數民族古籍文獻調查與研究 目錄
**章 西雙版納州傣族文字古籍
前言--西雙版納州傣族古籍情況綜述
**節 景洪市傣族居民和佛寺保存佛教文獻情況調查
一、景哈鄉景哈村等村傣族居民保存的古籍文獻
二、勐罕鎮傣族居民和佛寺保存的佛教文獻典型調查
三、勐龍鎮曼南羊、曼飛龍等村傣族和佛寺保存的佛教經籍調查
四、勐養鎮曼納莊等村傣族居民和佛寺保存佛教經籍情況調查
五、景洪鎮曼閣佛寺佛教經籍保存情況
六、嘎棟鄉傣族居民和佛寺保存的古籍情況
七、嘎灑鎮曼占宰村等村傣族居民保存的佛教經籍情況
第二節 勐臘縣勐滿鎮等鄉鎮傣族居民和佛寺保存的古籍文獻調查
一、勐滿鎮景龍村等村居民和佛寺保存的古籍
二、勐臘鎮曼賀村佛寺保存的經書
第三節 勐海縣佛寺保存的佛教經籍
一、勐海縣城子佛寺保存的佛教經籍情況
二、布朗山鄉曼硪邁新寨佛寺保存的佛教經籍
三、勐遮鎮佛寺保存的經籍情況
四、勐混鄉曼扁佛寺等寺保存的經籍情況
第二章 德宏州傣族文字古籍
前言——德宏州傣族文字古籍流傳、保存綜合分析評估報告
**節 潞西市傣文古籍文獻民間收藏調查
一、潞西市芒市鎮傣族居民和部分佛寺保存的傣文古籍
二、潞西市風平鎮傣族居民與奘房經情況典型調查
三、潞西市軒崗鄉傣文經書收藏情況
四、三臺山德昂族鄉允欠德昂族寨收藏的傣文古籍情況調查
第二節 盈江縣傣文古籍文獻民間收藏調查
第三章 臨滄市傣族文字古籍
前言--臨滄市傣族、佤族佛教信仰和文字古籍情況綜述
**節 滄源縣部分佛寺和傣族居民保存的佛教古籍調查
一、勐董鎮廣允寺等佛寺和傣族居民保存的佛教古籍
二、勐角鄉佛寺保存的佛教經籍
第二節 永德縣部分佛寺和傣族居民保存的佛教經籍
一、德黨鎮佤族村寨佛寺保存的佛教經書
二、永康鎮送吐緬寺和村民收藏的佛經典籍詢訪
第四章 昆明市彝文古籍
前言--昆明地區彝族彝文古籍文獻流傳、保存情況綜合報告
**節 石林縣有關單位和民間保存、流傳的彝文古籍調查
一、石林縣民委文史研究室等單位收集保存的彝文古籍
二、石林縣彝族民間彝文古籍流傳、保存情況個案調查
第二節 祿勸縣有關單位和民間保存、保存情況個案調查
一、祿勸縣民族宗教事務局收集保存的彝文古籍情況
二、祿勸縣民間彝文古籍流傳、保存情況個案調查
第三節 重要附錄
第五章 玉溪市彝文古籍
前言--玉溪市彝族彝文古籍流傳、保存、研究情況綜合報告
**節 元江縣彝族彝文古籍
第二節 通海縣彝族彝文古籍
第三節 新平縣彝族彝文古籍
一、新平縣彝族民間流傳、保存彝文古籍綜合信息
二、新平縣平甸鄉等地彝族民間收藏彝文古籍典型戶調查
三、新平縣新化鄉彝族畢摩家藏彝文古籍典型戶調查
第四節 峨山縣彝族彝文古籍
一、峨山縣彝族民間流傳、保存彝文古籍綜合信息
……
第六章 麗江市寧蒗縣(小涼山地區)彝族文字古籍
第七章 麗江市納西族東巴古籍
第八章 文山州瑤族文字古籍
第九章 紅河州瑤族文字古籍
第十章 麗江市普米族韓規古籍
第十一章 臨滄市彝族俐侎人口承古籍
第十二章 佤族口承古籍
第十三章 麗江市納西族摩梭人的口承古籍
第十四章 拉祜族口承古籍
圖版
后記
云南少數民族古籍文獻調查與研究 節選
第五,其他領域。我們說少數民族古籍文獻是記錄文化的“總寶庫”,是展示各民族古代文化的“宮殿”,是“百科全書”,其中所蘊含并能提供我們探究的內容顯然不只限于語言學、文字學、歷史學、民族學、宗教學和哲學。學術探索已經并且正在揭明,其中所包含的內容還有社會學的,比如人們借助古籍考察古代民族的社會結構、社會組織等。民俗學的,比如考察古籍記錄經濟民俗中的消費民俗,包括服飾民俗,飲食民俗,居住民俗;社會民俗中的家族、宗族民俗,生活禮儀民俗,婚姻民俗;信仰民俗中與原始宗教和其他宗教相銜接的大自然信仰、動植物信仰、祖靈信仰、歲時節日信仰民俗等。文學的,特別是民族民間文學,它取材古籍--包括口碑古籍和文字古籍,人們借助它而寫成各民族文學史。藝術的,其中記錄著古代音樂、舞蹈、繪畫史……科學技術的,比如借助古籍探究古代民族生產生活工具的創造發明,利用古籍寫出諸如《彝族天文學史》……醫學的,人們利用古籍,考察古代民族的醫藥、醫學,著成的《納西族東巴醫學史》、《彝族醫藥史》,發掘“蒙醫學”、“藏醫學”、“傣醫學”等等。學術探索的不斷發展告訴我們,少數民族古籍文獻中的文化幾乎涵蓋著各民族古代文化的一切領域。正因為如此,中國古代文化乃至現代文化任何領域的探究,沒有理由不關心民族傳統古籍文獻這個龐大資源。換句話說,各學科、領域的研究,缺少少數民族古籍文獻資料基礎,根本不可能發展。 人類的認識、知識、文化來源于對自然、對社會的實踐。探究事物,認識世界,積累經驗,傳承知識和文化,集中反映出人類的智慧。人類之所以有別于動物,就在于他是主動地去適應自然,從而去把握、改造、利用、支配自然,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過程中,改造了自己的感官,發現了自己,創造了人類自身,同時發現、發明、創造了知識。人類對于自己所獲得知識的表達,更不同于動物,動物是對自然事物的簡單感知和本能,而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不只采取感覺的形式,而是采取思維的形式,對于所獲得認識的表達,并不滿足于感官對概念的簡單陳述,更不滿足于用一種方式來表達,而是想方設法去創造、發現這樣或那樣的方法,把所獲得的一切觀念、認識、知識、文化都再現出來。世界上各古老民族都去尋找過自己的表達方法。人類語言的發生和文字的發明創造,用語言和文字把在實踐中所獲得的認識記錄和表達出來,是*根本的方法。
云南少數民族古籍文獻調查與研究 作者簡介
李國文,漢族,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畢業于云南大學。1976-1991年供職于云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宗教所、哲學所、社會學所,分別任哲學所、社會學所副所長。1991-2009年供職于云南民族大學,曾任科研處處長、圖書館館長、黨總支書記。長期從事民族社會、文化田野調查和理論研究。出版《東巴文化辭典》、《東巴文化與納西哲學》等6部專著,《先民的智慧--彝族古代哲學》、《彝族俐侎人民俗》、《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史》等24部合著,在中國內地、港臺地區及美國有關雜志發表論文84篇。1996-2001年分別赴中國臺灣及日本、美國作學術交流。獲“云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云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哲學社會科學專家”、“云南民族大學伍達觀教育基金優秀教師杰出獎”等榮譽。
- >
山海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典常談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