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每天學一點好玩經濟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495685
- 條形碼:9787802495685 ; 978-7-80249-56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每天學一點好玩經濟學 本書特色
暢銷書《每天學點經濟學》作者團隊的又一力作,在輕松好玩中掌握經濟學的精髓,讓經濟學成為你掌控生活和工作的左膀右臂。無論你是白領、藍領還是打工皇帝;無論你是學生、商人還是自由職業;經濟學都是一門能夠讓你會心一笑的學問。
每個人都讀得懂的趣味經濟學,拋開繁瑣的數字與圖表,換個角度學經濟。讓你在輕松幽默中感悟經濟學的智慧,在愉悅思考中做一個幸福、理性的經濟人。揭示隱藏在趣聞之下的真實世界!
本書以全新的視角,全方位、多角度向您解析經濟學所蘊涵的智慧,是您全面接觸經濟的奠基之作!
每天學一點好玩經濟學 內容簡介
經濟學并不意味著復雜的數學模型和演算公式,也并不僅僅充斥著晦澀的專業術語,本書幫你找到了通俗易懂、簡便快捷、生動形象地學習經濟學的好方法。全書用好玩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實際事例來解釋深奧的經濟學原理,突出趣味性,以簡潔明了、幽默風趣的方式將那些高深的經濟學道理用明白易懂的語言娓娓道出。本書將為那些希望輕松學習經濟學的讀者提供愉快、輕松的閱讀體驗,在享受閱讀的樂趣中學會有用的經濟學知識。
原來經濟學也可以這樣好玩!原來身邊好玩的事中都有經濟學的影子!本書可謂雅俗共賞:對于普通讀者而言,可以借助一個個看似好玩的小故事,輕松地理解故事中蘊涵的原本深奧的經濟學原理,滿足“學點經濟學知識”的愿望;對于經濟學的專業人士來說,讀這本書則可以增加一個新的認識角度——原來經濟學也可以如此“演義”,如此“娛樂”,權當閑暇之余的休閑閱讀。
每天學一點好玩經濟學 目錄
序章 和咱老百姓息息相關的那些事兒——到底什么是經濟學
一、經濟學簡歷:舶來品的前世今生
二、經濟學前提:經濟人假設
三、選擇:要大炮還是要黃油
四、貨幣:豬牙也可以買東西
五、商品:空氣也能賣錢
六、成本:便宜的二手車
七、稀缺性:二桃殺三士
八、價值和價格:天價理發費
九、需求與供給:多收了三五斗
十、經濟激勵:哥倫布的契約
**章 當前經濟學領域的熱點問題——《新聞聯播》中的經濟學
一、人民幣升值: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二、通貨膨脹:錢不值錢的背后
每天學一點好玩經濟學 節選
《每天學一點好玩經濟學》主要內容簡介:經濟學并不意味著復雜的數學模型和演算公式,也并不僅僅充斥著晦澀的專業術語,《每天學一點好玩經濟學》幫你找到了通俗易懂、簡便快捷、生動形象地學習經濟學的好方法。全書用好玩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實際事例來解釋深奧的經濟學原理,突出趣味性,以簡潔明了、幽默風趣的方式將那些高深的經濟學道理用明白易懂的語言娓娓道出。《每天學一點好玩經濟學》將為那些希望輕松學習經濟學的讀者提供愉快、輕松的閱讀體驗,在享受閱讀的樂趣中學會有用的經濟學知識。原來經濟學也可以這樣好玩!原來身邊好玩的事中都有經濟學的影子!《每天學一點好玩經濟學》可謂雅俗共賞:對于普通讀者而言,可以借助一個個看似好玩的小故事,輕松地理解故事中蘊涵的原本深奧的經濟學原理,滿足“學點經濟學知識”的愿望;對于經濟學的專業人士來說,讀《每天學一點好玩經濟學》則可以增加一個新的認識角度——原來經濟學也可以如此“演義”,如此“娛樂”,權當閑暇之余的休閑閱讀。
每天學一點好玩經濟學 相關資料
四、擴大內需:節儉是美德嗎經濟學家王福重先生在《寫給中國人的經濟學》一書中寫到:2003年的時候,陜西一位先生,請朋友吃飯花了36萬元。這個事立即成為全國人民討論的熱門話題。有不少人認為這樣太過分了,吃一頓飯,就花這么多錢,不像話。問題是這位先生的行為侵害了誰的利益?跟這個事情有關的人,有這位先生、被請吃飯的人、飯館的老板和員工、政府的稅務部門,以及這桌飯菜原材料的供應商。首先花錢請吃飯的人,并不會感覺自己吃虧,因為錢對他來說太多了,他現在需要的是別人對自己的尊重,所以,他在這件事上并不吃虧。吃這頓飯的人也是高興的,因為他們吃到了自己不能享受的美味。飯館的老板就更高興了,一頓飯賺了幾十萬,能不高興嗎?老板高興了,沒準會給員工點福利,員工也沾光了。國家也高興了,一頓幾十萬的飯稅收肯定不會少,稅收多了,國家也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小販們也該高興了,幾十萬的飯肯定少不了魚翅、燕窩。雖然這些東西是有錢人享用的,但賣這些東西的可不是什么有錢人。花錢請人吃飯,實際上是幫了這些窮人的忙。這件事情沒有傷害到任何人,反而增加了與此相關的人的利益,有什么值得譴責的呢?事實上,人們之所以會譴責這位先生,是因為他的行為儼然已經背離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崇尚的節儉美德。在中國人看來,浪費就是“最大的犯罪”,而這位先生竟然花費了36萬元吃了一頓飯,這不是“犯罪”是什么?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個人積累財富的一種方式。如果某個家庭能勤儉持家,減少浪費,增加儲蓄,那么這個家庭往往可以致富。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節儉就是增加儲蓄,減少消費和投資。那么,我們就倡導節儉吧!可是,問題又來了。讓我們來看看《蜜蜂的預言》中是怎么說的。18世紀,荷蘭的曼德維爾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書中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窩蜜蜂原本十分繁榮興旺,每只蜜蜂都整天大吃大喝。后來一個哲人教導它們說,不能如此揮霍浪費,應該提倡節約。蜜蜂們聽了哲人的話,覺得很有道理,于是迅速貫徹落實,個個爭當節儉模范。但結果出乎意料,整個蜂群從此迅速衰敗下去,一蹶不振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整個國家的人都不消費和投資了,都儲蓄了,那么,這個國家也就漸漸走向衰敗了。試想,你節儉,他也節儉,都不消費,也不投資,只增加儲蓄,這樣下去,國家生產出來的產品,都沒人買,商品賣不出去,企業勢必要倒閉,企業倒閉,工人失業下崗,就更沒錢消費了,于是,國家也就漸漸衰敗了。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儲蓄會增加個人財富,對個人來說可能是件好事,但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來說卻未必是件好事。所以,在資源沒有得到充分運用,經濟沒有達到潛在產出的情況下,只有社會每個成員都盡可能多地消費,整個經濟才能走出低谷,邁向更加充分就業,經濟繁榮的階段。有一個老生常談的例子:話說有一個中國老太太和美國老太太,中國老太太攢了一輩子的錢,到了臨死前才攢夠了買新房的錢,才住上了新房。而美國老太太則先貸款,住進了新房,到死貸款也還完了,她也因此住了一輩子的新房。這個經濟故事的寓意很明顯,稱贊美國老太太的消費行為,嘲笑中國老太太的不識時務。是啊,同樣的收入,美國老太太相對于中國老太太來說,多懂得享受生活啊!在同樣的環境下,只不過是稍稍改變了消費模式,美國老太太就住了一輩子的新房,而中國老太太卻在臨死前才圓了自己的住房夢,相對于現在的超前消費、透支消費的理念,中國老太太的攢錢消費理念就顯得有些老土了。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
- >
自卑與超越
- >
唐代進士錄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