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大百科全書-全套32卷-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079583
- 條形碼:9787500079583 ; 978-7-5000-7958-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大百科全書-全套32卷-第二版 內容簡介
《中國大百科全書》**版出版以來,人類社會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各領域的知識大幅度更新。因此,《中國大百科全書》的修訂重編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1995年,國務院批準《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立項編纂,并列入“九五”、“十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2006年,《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也將《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編纂列為國家重大出版工程。經過全國專家、學者和編輯出版人員的共同努力,《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于2009年3月正式出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是**版的修訂重編版,是面向21世紀反映國家科學文化水平的新一代百科全書。全書內容包括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文化教育、自然科學、工程技術以及軍事科學等各個學科和領域古往今來的基本知識。全書不僅涵蓋全人類科學文化成果,同時注重對悠久的中國各民族歷史文化遺產和科學技術成就的傳承,尤其是充分反映了我國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過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百科知識寶庫。全書總卷數為32卷,共收條目約60000個,約6000萬字,插圖約30000幅,地圖約1000幅。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在繼承**版的編纂原則和編寫理念的基礎上,設條和行文更注重綜合性和檢索性,介紹知識既堅持學術性、準確性,又努力做到深入淺出,具有可讀性,適于中等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查檢和閱讀,也為全社會各個領域的讀者綜合運用人類已有知識成果,并繼續有所創新提供了橋梁和階梯。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在編排上采用當代世界各國編纂百科全書的一般通行做法,全書的條目不按學科分類排列,而是按條目標題的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使讀者更加便于尋檢查閱。從這一意義上說,它是中國**部按國際慣例編寫的大型現代綜合性百科全書。
《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編纂工作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下和全國各學科、各領域、各部門的專家、學者的積極參加下進行的,并得到國家各有關部門,全國科學文化研究機關、學術團體、大專院校等單位的大力支持。這是全書編纂工作能夠持續進行的有力保障,在此謹致以誠摯的感謝。
《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編纂出版,采取連續修訂的方式。每一版的編纂工作都十分浩繁,差錯和疏漏在所難免,歡迎廣大讀者給予批評指正,以便在今后的編纂工作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中國大百科全書-全套32卷-第二版 目錄
凡例
正文
附錄
世界大事年表
世界各國(地區)簡表
中國歷史紀年表
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
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名單
世界遺產名錄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
常用非法定計量單位與法定計量單位的對照及換算表
數學符號表
索引
條目標題漢字筆畫索引
條目外文標題索引
內容索引
附:外國人名譯名對照表
中國大百科全書-全套32卷-第二版 節選
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是一部全面介紹人類各門學科知識的綜合性百科全書。全書符合時代要求、適應社會變化、內容深入淺出、闡釋準確科學,是一部適合大眾、服務社會的實用工具書,是發展我國科學文化事業的一項基本建設。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是面向21世紀反映國家科學文化水平的新一代百科全書。全書內容包括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文化教育、自然科學、工程技術以及軍事科學等各個學科和領域古往今來的基本知識。不僅涵蓋了全人類科學文化成果,而且注重對悠久的中國各民族歷史文化遺產和科學技術成就的傳承,尤其是充分反映了中國人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風格的百科知識寶庫。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總卷數為32卷(正文30卷,索引2卷),共收條目60000個,約6000萬字,插圖30000幅,地圖約1000幅。全書內容以條目形式編寫,在繼承**版的編纂原則和編寫理念的基礎上,設條和行文更注重綜合性和檢索性,介紹知識既堅持學術性、準確性,又努力做到深入淺出,具有可讀性,適于中等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查檢和閱讀。這種百科性的參考工具書,為全社會各個領域的讀者綜合運用人類已有知識成果,并繼續有所創新提供了橋梁和階梯。
《中國大百科全書》的作者選擇始終堅持“讓*合適的作者撰寫*合適的條目”的原則。《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作為**版的修訂重編版,在盡可能選擇**版仍健在作者撰寫條目的基礎上,又聘請近年來在各學科領域嶄露頭角的中青年專家學者為作者。30年來,《中國大百科全書》的作者合計約達2500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1100余人,中國社會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47人中的25人,榮譽學部委員中的多數人,參加了編撰工作。可以說,目前中國自然科學、科學技術和人文社會科學方面有代表性的重要專家學者,大多參加了全書的編撰。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在編排上按當代世界各國編纂百科全書的一般通行做法,全書的條目不按學科分類,而是按條頭的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使讀者更加便于尋檢查閱。從這一意義上說,它是中國**部符合國際慣例編寫的大型現代綜合性百科全書。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既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風格,重視中國各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科學技術成就和各方面情況的介紹,充分闡述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成果,又反映近年來世界科學文化的*新成就和*新發展,以及國際關系的新格局、國際形勢的新變化。內容精簡凝練,既涵蓋過去,又注重現代;既放眼世界,又側重中國;既重視基礎,又關注前沿,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該書的出版,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高民族科學文化水平,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各項事業的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虎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