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海遺叢稿(初編)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061468
- 條形碼:9787101061468 ; 978-7-101-06146-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遺叢稿(初編) 內容簡介
《海遺叢稿(初編)》為牟潤孫所著,牟潤孫先生治學博貫經史。淹通掌故,勤于著述,為世所重。歷年發表的論文,*初結集為《注史齋叢稿》,于1959年8月由香港新亞研究所出版,共收論文十四篇,乃其五十歲之前的著述。1987年3月,中華書局出版《注史齋叢稿》增補本,補入其后二十多年間的論文十二篇。牟潤孫先生逝世后,其弟子李學銘、佘汝豐先生等,依據先生遺愿,將牟先生生前選定的七十篇文章合編為《海遺雜著》,1990年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海遺雜著》所收文章內容廣泛,包括史事考證、政事述論、思想闡發、人物回憶、往事追述、名物商討,以至小說、戲曲評論之屬。
海遺叢稿(初編) 目錄
論曹雪芹撰《紅樓夢》的構想
曹雪芹描寫大觀園的取材
從《紅樓夢》的抄家談起
釋《紅樓夢》中的“皇商”
從《紅樓夢》研究說到曹雪芹的反理學思想
論曹雪芹反對清王朝的理學統治
論康熙、乾隆時期的“南巡”
林四娘故事征實
談文說史
宋代富貴人家的食品
宋江的結局
香妃故事之謎
從楊昌浚說到段芝貴——再論監察糾舉制度
論《李慧娘》劇本中之鬼神思想
包拯在京戲中的形象
“楊家將”的歷史意義
《五人義》與《五人墓碑記》
王夢湘
林則徐·左宗棠·新疆
林公井
清代的北京地震
中國現代青年轉變之由來
海遺札記
毒藥苦口
釋睇
釋姑
“摟”與“撈”
釋抗與扛
釋遮
釋有
別字
從萬俟離說起
聞與聽——方言中的通感
談婦好
談秦俑
從鶚尊、象尊說起
武威漢墓與銅奔馬
金縷玉衣與尸體保存
考古與盜墓
那堪回首話園林
海遺讀書記
論治目錄之學與書籍供應——從梁任公《國學入門書要目》說起
《永樂大典》本《水經注》
《元和姓纂》十卷
《名公書判清明集》
記《新民公案》
略說批本《隨園詩話》
記《魏書地形志校異》
柯鳳蓀先生遺著三種
李晉華《明史纂修考》
呂思勉著《白話本國史》訂訛
讀史偶鈔
跋《方豪六十自定稿》
錢賓四先生《學籥》
《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乙編》跋
《四庫全書》的缺點
說二十四史
序跋
附錄
《海遺雜著》目錄(香港中文大學1990年版)
海遺叢稿(初編) 節選
《海遺叢稿(初編)》為牟潤孫所著,牟潤孫先生治學博貫經史。淹通掌故,勤于著述,為世所重。歷年發表的論文,*初結集為《注史齋叢稿》,于1959年8月由香港新亞研究所出版,共收論文十四篇,乃其五十歲之前的著述。1987年3月,中華書局出版《注史齋叢稿》增補本,補入其后二十多年間的論文十二篇。牟潤孫先生逝世后,其弟子李學銘、佘汝豐先生等,依據先生遺愿,將牟先生生前選定的七十篇文章合編為《海遺雜著》,1990年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海遺雜著》所收文章內容廣泛,包括史事考證、政事述論、思想闡發、人物回憶、往事追述、名物商討,以至小說、戲曲評論之屬。
海遺叢稿(初編) 作者簡介
牟潤孫(1908-1988),原名傳惜,生于北京,祖籍山東省福山縣。畢業于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指導老師為陳垣先生與顧頡剛先生,并從柯劭忞先生受經史之學。先后任教于河南大學、上海同濟大學、上海暨南大學、臺灣大學,香港新亞書院、新亞研究所,1964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1973年退休。 牟先生博通經史,精熟目錄版本之學,講究著述體例,重視語言文字,著有《注史齋從稿》、《海遺雜著》等,內容涉及史事考證、政事述論、思想闡發、人物回憶、往事追述,名物商討,以至小說、戲曲之評論等。
- 主題:關于書的內容
《海遺叢稿(初編)》是牟潤孫先生的學術精華之作,展現了牟先生博通經史的深厚學養,內容廣泛涉獵史事考證、政事述論、思想闡發等多個領域,展現了其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獨到的學術見解。書中文章語言精煉,論述深刻,不僅為學界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也展現了牟先生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情感與深刻思考。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