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1978-2008-中國歷史學30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73206
- 條形碼:9787500473206 ; 978-7-5004-7320-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978-2008-中國歷史學30年 內容簡介
簡介 本書論述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歷史學發展的概況和現狀,并對其前景及趨勢做了展望。內容涉及中國考古學、中國地方史、民族史、邊疆史、歷史地理、經濟史、社會史、思想文化史、史學史、史學理論、城市史、宗教史、科技史、世界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史、戰后國際關系史等,比較完整地勾勒出中國歷史學30年來發展變化的全景。本書作者皆是歷史學領域各分支學科的學術帶頭人、著名學者,具有很高的學術水平和權威性,這使得本書成為研究和學習歷史學必讀的參考書。
1978-2008-中國歷史學30年 目錄
1978-2008-中國歷史學30年 節選
《中國歷史學30年》論述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歷史學發展的概況和現狀,并對其前景及趨勢做了展望。內容涉及中國考古學、中國地方史、民族史、邊疆史、歷史地理、經濟史、社會史、思想文化史、史學史、史學理論、城市史、宗教史、科技史、世界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史、戰后國際關系史等,比較完整地勾勒出中國歷史學30年來發展變化的全景。《中國歷史學30年》作者皆是歷史學領域各分支學科的學術帶頭人、著名學者,具有很高的學術水平和權威性,這使得《中國歷史學30年》成為研究和學習歷史學必讀的參考書。
1978-2008-中國歷史學30年 相關資料
中國的史學研究機構及其研究狀況自古以來,中國就有著無與倫比的史學研究傳統,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都擁有非常優秀的史學研究機構,涌現了無數出類拔萃的歷史學家。他們為古老的中華文明的傳承和人類文化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問,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史學研究機構的建設,中國史學研究的傳統得到進一步繼承和發展。“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在政府的支持下,不僅原有的研究院所得到了恢復和發展,還新創辦了一批新的史學研究機構。現就改革開放30年來的史學機構(許多單位可追溯到新中國成立之時)做一簡單綜述。由于篇幅有限,難免遺漏不周,不當之處,敬請批評。一國家設置的專業史學研究機構為了進一步繁榮發展社會科學,1977年在原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下轄的史學機構有“五所一中心”,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促進史學發展的“國家隊”。它們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成立于1950年,是在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所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一部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基本任務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以田野考古為基礎,應用包括自然科學技術手段在內的各種方法,并結合古代文獻,揭示史前及各歷史時期不同類型文化遺存的內涵、特征、性質及其相互關系,進而對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進行全方位的考古學研究,探討古代社會發展演變的進程和規律。同時,開展對古代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其研究方向與任務是,有重點地進行考古發掘、整理和研究,不斷完善中國考古學體系。研究領域包括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中國文明的起源、夏文化、商周文化、中國城市起源及發展規律、邊疆地區與中原地區的歷史關系及當地少數民族的早期歷史文化、中外文化交流的考古和研究等方面。設史前考古研究室、夏商周考古研究室、漢唐考古研究室、邊疆民族宗教考古研究室和考古科技實驗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另在西安設有研究室,在洛陽和安陽設有工作站。主管的研究中心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等,掛靠的學術團體有中國考古學會。目前主要圍繞中國史前史的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夏商周三代歷史研究的空白、中國封建帝國的形成與發展特點,以及邊疆地區研究熱點,開展一系列考古調查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1960年由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一所、第二所合并而成。目前,研究所下設先秦史研究室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