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一種文學與一個階層:中國新文學與農民關系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074511
- 條形碼:9787010074511 ; 978-7-01-007451-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一種文學與一個階層:中國新文學與農民關系研究 內容簡介
《一種文學與一個階層——中國新文學與農民關系研究》是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賀仲明多年的學術研究成果。為了這個話題,作者將自己的全部激情投入于五四時期至二十世紀末。如此大規模的或深或淺的論述,等于在寫一部中國農民文學發展史,所費的力氣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促使作者深情纏綿于此的深刻動機,應該是緣于人性中的善的自我更新的力量。
一種文學與一個階層:中國新文學與農民關系研究 目錄
**章 農民運動與鄉村書寫
**節 責任與偏向——論20世紀30年代農村災難題材文學
第二節 重與輕:歷史的兩面——論中國新文學中的土地改革運動
第三節 20世紀50年代“農業合作化”運動的文學書寫及真實性辨析
第四節 新文學世界中的“文革”后鄉村改革
第二章 農民形象與鄉村精神
**節 新文學農民形象類型及嬗變
第二節 新文學鄉土小說中的鄉村民間宗教
第三節 新文學世界中的農民土地意識
第四節 獨特的農民文化歷史觀——以劉震云“新歷史小說”與陳忠實《白鹿原》為例
第五節 文學世界與鄉村生態——以“十七年”農村題材小說為中心
第三章 農民文化與作家心靈
**節 趙樹理:農民生活的忠實代言者
第二節 孫犁:鄉村心靈的無聲浸潤
第三節 張煒:尷尬的農民文化守護者
第四節 莫言:鄉村孤獨的自語者
第四章 農民文學與中國新文學的形式變遷
**節 論農民文學與中國新詩的復雜關系——以新詩史上三次民歌潮流為中心
第二節 農民文學與政治文化的聯姻——論20世紀40年代的“新章 回體小說”創作
第三節 農民語言與新文學語言的本土化——以“十七年”農村題材小說為例
第四節 鄉土小說形態與農民文化的歷史變遷
第五章 中國新文學與農民關系困境之探討
**節 論中國鄉土小說的現代性悖論
第二節 中國鄉土小說敘述的二重困境
第三節 “大眾化”問題與農民對新文學的接受——兼以《平凡的世界》為個案
結論 新文學與農民——不盡的話題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一種文學與一個階層:中國新文學與農民關系研究 節選
**章 農民運動與鄉村書寫
中國新文學生長和發展的時期,正是中國農民命運發生巨大改變的時期。換句話說,從20世紀初到21世紀初的近一個世紀中,中國農村社會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也經歷了復雜的政治、文化變遷。1949年前的上半個世紀,中國社會是革命的時代,農民承擔著革命的主力軍角色,作為一個重要的社會階層參與著中國社會幾乎所有的動蕩和嬗變,農村的命運也與中國革命的發展密切相關聯:30年代是中國農村受西方經濟危機的沖擊期和經濟衰落期,也成就了中國革命史上的第二次土地革命;40年代的延安特別倚重農民革命者,在政策上也大幅度地偏向農民階級,這直接導引了文學上的通俗化農村題材小說創作高潮,并產生了“趙樹理方向”和“新秧歌運動”。建國后的半個世紀中,農民更是經歷了多次命運的變遷:建國初期的土地改革使農民**次真正成為了土地的主人,擁有了土地主人的幸福和喜悅;但是緊接著,轟轟烈烈的農業合作化運動改變了土地的所有方式,人民公社的成立,更將農民從傳統的個體勞動者轉變成為集體組織中的一員;而在人民公社制度實施了20多年后,80年代初的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又對其進行了徹底的顛覆,土地重新回到了農民的手中,曾經是集體勞動者的農民又重新成為私有勞動者。更為迅猛的變化當然是在90年代的市場化進程中,農村社會被市場經濟所裹脅,鄉村文化的動蕩和農民收入的相對下降,使大批農民進入城市,成為引人注目的“農民工”,與此同時,城市文化也進入鄉村,從根本上沖擊了鄉村傳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鄉村的倫理道德在短短幾年中發生了毀滅性的變異。土地問題,農民出路問題,鄉村文化問題……這些曾經困惑過許多政治家、學者和作家的問題,又非常顯著地擺在了人們的面前,從而使新世紀初的“新農村建設”成為跌宕起伏的農民命運變遷中非常重要、也是充滿希望的一個環節。
……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