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環境與發展(一種社會倫理學的考量)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073811
- 條形碼:9787010073811 ; 978-7-01-007381-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環境與發展(一種社會倫理學的考量) 內容簡介
當今如此具有現實意義的可持續性概念(等于造就未來的能力),也“呼喚著”尺度。這個概念的意思是:只有對于一個把未來后代的福祉視作義務的人,才能看管好人類生存的自然基礎,以至永葆人類再生的潛力。但它反過來說也適用:只有從更深層的原因出發,能夠愛惜地保管好世上自然的人,才能夠同時為后人、后代考慮。所以,這涉及對人的維度和自然之維度上的尺度的探尋。只有理解這兩個維度,才使我們描繪為生態學的這個詞匯的完全意義成為可能。司徒博就是在這樣一種生態學概念的意義上,保護生態免受任何自然主義的傷害,同時也免受人類中心論的傷害。他的研究,鑒于他所使用的認識方法,是跨學科的和多元論的。問題史的那幾章尤其讓人受益,因為這幾章是探究自然科學、倫理學史和當代倫理學中的尺度和適度品行。
環境與發展(一種社會倫理學的考量) 目錄
中文版前言
序言
德文版前言
縮寫標記
1.導論
1.1 以驚異開始
1.2 問題:如何在一個失度的時代尋找尺度
1.3 三個實例
1.3.1 實例1:適度的航空交通
1.3.2 實例2:生物多樣性的保存
1.3.3 實例3:全球氣候協定
1.4 方法學
1.4.1 認識尺度的四個源泉
1.4.1.1 啟示
1.4.1.2 理性
1.4.1.3 經驗
1.4.1.4 共同體
1.4.2 ……歷史中的圣靈
1.4.3 自然科學對環境倫理學的作用
1.4.4 學科交叉性作為通往整體的步驟
1.4.5 方法多元主義中的約束力
1.4.6 以6步法通達主題
1.5 概念
1.5.1 自然一環境一共同世界一受造界
1.5.2 生態學-生態倫理學一受造界倫理學
1.5.3 尺度——保持適度
1.5.4 德性一倫理一普世倫理
2.自然中“自然的”尺度
2.1 整體主義:從整體出發
2.1.1 大衛·玻姆
2.1.2 詹姆斯·依·洛夫洛克
2.1.3 克勞斯·米歇爾·邁爾-阿比希
2.1.4 互補性
2.1.5 結論
2.2 進化:動力學的尺度
2.2.1 必然和自由
2.2.2 開放的系統
2.2.3 無可知目標的進化
2.2.4 不可逆性
2.2.5 進化倫理學
2.2.6 結論
2.3 生態系統:尺度的網絡化
2.3.1 生物控制論
2.3.2 自組織
2.3.3 平衡
2.3.4 生物多樣性
2.3.5 人的身體
2.3.6 結論
2.4 量和質:尺度大于量度
2.4.1 極限值
2.4.2 環境標準
2.4.3 能量和熵
2.4.4 人口增長
2.4.5 幾點推論
2.5 綜合的結論
3.倫理學史中的適度德性
3.1 希臘哲學
3.1.1 前蘇格拉底哲學家
3.1.2 亞里士多德
3.2 《舊約》和《新約》
3.2.1 神的律法作為尺度
3.2.2 耶穌身上充滿熱情的愛
3.2.3 智慧傳統中的德性
3.2.4 《使徒書信》中和保羅身上的適度品行
3.3 經院哲學和宗教改革
3.3.1 托馬斯·封·阿奎那
3.3.2 宗教改革家們
3.3.2.1 馬丁·路德
3.3.2.2 胡爾德利!ご臏乩
3.3.2.3 約翰內斯·加爾文
3.4 17—18世紀
3.4.1 從清教主義到自然神學
3.4.2 亞當·斯密
3.4.3 伊曼努爾·康德
3.5 19—20世紀
3.5.1 弗里德里希·施萊爾馬赫
3.5.2 弗里德里!つ岵
3.5.3 卡爾·巴特
3.5.4 萊昂哈特·拉加茨
4.當代倫理學中保持適度的倫理
4.1 創世神學
4.1.1 于爾根·莫爾特曼:上帝作為三位一體
4.1.2 克里斯蒂安·林克:世界作為受造界
4.1.3 陶各特·柯赫:肯定生命
4.1.4 約翰·B.柯布:過程神學
4.2 俗界倫理學
4.2.1 君特·阿爾特納:廣義的生物倫理學
4.2.2 漢斯·魯:論證倫理學
4.2.3 沃爾夫岡·胡伯爾:自制
4.2.4 迪特瑪爾·米特:新的德性
4.2.5 奧爾、伊爾剛、施利特:人類中心論
4.3 經濟倫理學
4.3.1 阿爾圖爾·里希:相關性
4.3.2 約里克·施皮格爾:人的尺度
4.4 女性主義的生態倫理學和生態的解放神學
4.4.1 卡塔麗娜·哈爾克斯:婦女和自然
4.4.2 多蘿緹·澤勒:愛與勞動
4.4.3 萊昂那多·波夫:窮人作為尺度
4.5 萬物有靈論:馬修·福克斯
4.6 普世基督教
4.6.1 普世基督教教會委員會:GFS(正義、和平、生態保護)
4.6.2 宗教改革世界聯盟:大自然的權利
4.6.3 東正教的環境倫理學:靈的生態學
4.7 世界宗教的普世倫理:尺度代替貪欲
4.8 哲學的環境倫理學
4.8.1 迪特·比恩巴赫:功利的*大化
4.8.2 漢斯·約納斯:責任
4.8.3 保羅·泰勒:敬重所有的生命
4.8.4 霍爾姆斯·羅爾斯頓:自然自身的價值
4.8.5 格奧爾格·皮希特:尺度之為世界秩序
4.9 生態經濟學:可持續的經濟
4.9.1 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的企業家咨議會
4.9.2 戴利和科布的福利指數
4.10 中間總結:一種適度的普世倫理展望
5.基督教環境倫理學的適度倫理綱要
5.1 太初造物主的過度
5.2 上帝的提議:歡迎你來到世上作客
5.3 如何尋找尺度?前12條客人守則綱要
5.3.1 與造物主上帝的關系
5.3.2 與宇宙基督的關系
5.3.3 與圣靈的關系
5.3.4 與眾人的關系
5.3.5 與環境的關系:它們的尊嚴和權利
5.3.6 在上帝之國中和好的世界
5.3.7 游戲
5.3.8 贊美和節慶
5.3.9 憂慮和顫栗
5.3.10 神話和童話
5.3.11 生態的價格形態
5.3.12 相關性和互補性
5.4 存在哪些尺度?后12條客人守則綱要
5.4.1 持續發展
5.4.2 生態公正
5.4.3 通過自制而自由
5.4.4 為了人與環境的和平
5.4.5 造物主和受造物的美
5.4.6 多樣化的生物多樣性
5.4.7 苦難和死亡
5.4.8 新的時間一尺度
5.4.9 本地的和全球的生活空間
5.4.10 世界人口尺度
5.4.11 整體中的個體
5.4.12 權力和責任
6.展望:禁止的樂趣與倫理學的限度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譯后記
環境與發展(一種社會倫理學的考量) 節選
2.自然中“自然的”尺度
2.2 進化:動力學的尺度
但如今自然的內在尺度究竟應該如何被認識?如果通過進化。一切皆在運動,或者如果“一切皆流”(panta rei),我們便得以——又再一次!——接受赫拉克利特*著名的格言。存在著進化的尺度嗎?關于進化和創世的關系在這里不是我們討論的主題。我們從這個事實出發:創世神學的絕大多數,除創造主義(Kreationismus)的創世學說之外,關于進化論和《圣經》的創世理解之間的統一性得到了肯定。
進化是這樣一個過程,通過它,地球上存在的許多物種和有機物,包括人在內才得以形成,而部分地又消失。生物和生物圈的進化本質上是由于“發現”了有性繁殖的可能性而存在的。它是通過基因物質的選擇、進一步發展和適應能力的不斷重組才得以可能的——當然要經歷漫長的時間跨度——(*終)把個體整合成為具有共同基因的物種。
2.2.1 必然和自由
進化論總還是立足于達爾文的,但它確實有了很大的發展。開始時,進化學說還是限于生物圈,而現今卻被理解為普遍的理論,也被應用到宇宙、人類社會,作為“進化的倫理學”甚至被應用到人的行為上。新的進化觀,根據美國普遍進化研究中心主任、多卷本羅馬俱樂部研究報告的作者歐文·拉茲洛的看法,涉及“創造一種新的綜合,把物理學的、生物學的和社會的進化整合到一個不矛盾的普遍框架中。在拉茲洛盾來,新進化觀的意義不是簡單地說膽過去的發展,相反,“進化意味著未來的創造,它把進化之路上的每一個步伐都納入到它自身發展的場景中。”
……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