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新時期鄉族小說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68325
- 條形碼:9787500468325 ; 978-7-5004-683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新時期鄉族小說論 內容簡介
本書由緒論、正文、結語三大部分組成。緒論部分總領全文,主要探討了“鄉土”小說的緣起、發展,闡述了新概念——“鄉族小說”提出的必然性與必要性,并對這一概念的具體內涵進行了界定,對新概念的意義進行理論論證。正文共四章。**章主要研究了現代語境中鄉族小說的演進軌跡及其多元形態。第二章主要研究新時期鄉族小說的人物譜系。第三章主要研究新時期鄉族小說的審美嘩變。第四章主要研究新時期鄉族小說與鄉土民間文化的關系。結語收束全文。將新時期鄉族小說置設于當代文學格局中,對其巨大成就和某些不足進行了檢閱和評判。
中國新時期鄉族小說論 目錄
前言
緒論 概念的斷裂與意義的生長
**章 鄉族小說與“現代”語境
**節 鄉族小說對“現代”與“傳統”的闡釋
一 中國農村進入“現代”語境的發生學考察
二 “現代性”的含義及其對鄉族小說的影響
三 鄉族小說中“傳統”與“現代”的關系
第二節 新時期鄉族小說的嬗變軌跡與多元形態
一 新時期鄉族小說的遞嬗演進
二 新時期鄉族小說的發展軌跡
三 新時期鄉族小說的多元形態
第二章 新時期鄉族小說的形象譜系
**節 形象譜系之一:鄉村宰制者
一 生存型“能人”
二 商業型“能人”
三 政治型“能人”
第二節 形象譜系之二:鄉村女“能人”
一 叛逆型女“能人”
二 道德型女“能人”
三 事業型女“能人”
第三節 形象譜系之三:鄉村貧困群體
一 “人窮志不窮”型群體
二 “人窮志也窮”型群體
三 “志窮人不窮”型群體
第四節 形象譜系之四:游走的“邊緣人”
一 “邊緣人”的興起與農民形象的改寫
二 忍讓型“邊緣人”
三 “自我”認同型“邊緣人”
第三章 新時期鄉族小說的審美嘩變
**節 新時期鄉族小說審美嘩變(之一)
一 創作路向的轉軌與“真實性”的重新闡釋
二 現實主義寫作與現代技巧的并置
三 寫作姿態的轉變與新形象的塑造
四 敘事視角的多元與跨文體寫作
第二節 新時期鄉族小說審美嘩變(之二):悲喜二重奏
一 肉身之痛與靈魂之美
二 生存之苦與精神之樂
第三節 新時期鄉族小說審美嘩變(之三):話語資源的開發與共享
一 賈平凹小說中古語的現代神韻
二 “馬橋”方言的文化底蘊
第四節 審美嘩變之隱憂與反思
一 鄉族長篇小說的衰落與寫作的凝滯
二 文學精神的缺失與經典形象的缺席
三 苦難作為精神救贖
四 道德作為審美支柱
第四章 新時期鄉族小說與鄉土民間文化
**節 新時期鄉族小說與鄉土民間文化
一 “鄉土民間文化”的概念
二 鄉土民間文化的兩種表現形態
三 鄉土民間文化的存在形態及創造層級
四 新時期鄉族小說與鄉土民間文化
第二節 鄉土民間的民俗禮儀:有意味的形式
一 鄉土民間民俗禮儀的情感意味
二 鄉土民間民俗禮儀的社會反思意味
三 鄉土民間民俗禮儀的道德隱喻意味
第三節 鄉土民間的傳統藝術:末路中興
一 鄉土民間的說唱藝術
二 鄉土民間的“雜類”藝術
第四節 鄉土民間的神秘文化:民間信仰的終結
一 人對“神人”的信仰
二 人對自然的信仰
三 人對神鬼的信仰
結語:一個等待批判的概念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新時期鄉族小說論 節選
第二章 新時期鄉族小說的形象譜系
現代化道路使我國的整體經濟狀況得到迅速提高,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充分調動了農民積極性。享受國家優惠政策的沿海沿江地區的農村經過十多年的改革,現代化建設卓有成效,它們率先擺脫貧窮進入小康。但是,中西部地區的農村,特別是“老、少、邊”(指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居區、邊遠地區)地區的農村現代化建設起色不大,其中的絕大多數仍然處于貧困狀態。1990年后,中國農村地區的經濟狀況形成一條東、西分明的斷裂帶。由于經濟政策的差異、地理環境的差異以及農民本身能力的差異,中國農村貧富階層分化日益明顯,農民也逐漸分化成四類:**類是鄉村“能人”,這類人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有個性有能力,敢于挑戰陳規,其言行在當地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第二類是貧困群體。這里的貧困不只是物質的貧困,還包括物質精神雙重貧困和道德貧困。物質貧困者由于客觀或主觀原因,無法或無力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成為貧困階層。雙重貧困者由于物質貧困、知識貧乏和個體惰性造成自強意識消弭。道德貧困者常常是物質上的富有者,物質上的強勢使他們改寫了鄉村的經濟倫理和社會倫理。第三類是打工農民(“邊緣人”),他們不愿死守土地,進入城市或其他地方謀生,有的歷盡人間辛酸,有的則干得非常出色。農民的自由流動是現代農村的新現象,他們改寫了多年來城鄉關系疏離的狀態,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城鄉社會結構。除這三類人物外,鄉村也還有其他類型的人物存在,如劉醒龍的《鳳凰琴》中那位艱難地掙扎于教育戰線的余校長,身上蘊藏的大氣和為山區教育事業奉獻的精神令人欽佩;韓少功的《山歌天上來》中的毛三寅為民歌藝術而癡迷,《秦腔》里的夏天智為振興秦腔費盡心血,他們可以說是鄉村中的藝術型人才;而《爸爸爸》里的丙崽、《小鮑莊》里的撈渣則是文化象征型人物。這些人物對鄉村教育、文化、藝術的傳播和影響產生了相當大的作用,可以說代表了某種鄉村精神。但是,就現實生存來說,前述三類人物在當下農村更具代表性,新時期鄉族小說通過對他們的描寫展示現代化在農村的進程以及農民自身的反應。根據鄉族小說對人物形象用墨的多寡以及形象典型程度的大小,我將他們檢索歸類后作為一大譜系分別予以論述。
……
中國新時期鄉族小說論 作者簡介
李莉,女,湖南雙峰人,文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99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分配到湖北民族學院文學院,主要從事文藝理論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多年來,本人在全國重要期刊、核心期刊等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近四十篇,參編教材四部,先后主持、參與了省級、校級科研課題十余項,連續兩屆被聘為學校學術骨干,多次獲得地、廳級科研獎項。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回憶愛瑪儂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