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公共政策分析2007年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61012
- 條形碼:9787500461012 ; 978-7-5004-6101-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公共政策分析2007年卷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公共政策年度分析報告的第七本。
本卷突出了2006年公共政策選擇的重點,針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政策范式,對化解鄉村債務、建立農村*低生活保障制度、山林地承包、農村義務教育以及農民工勞動保護等政策作了深入分析,還就“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的經濟走勢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住房價格、藥品安全等問題,從公共政策的角度作了進一步詮釋。
近年來,香港、澳門的高等學校都加大了招收內地學生的力度,內地高等學校也積極招收港、澳、臺學生,引起考生和考生家長的高度注意,本卷分別就內地、香港、澳門招收外來華人學生的政策作了系統分析。
本卷還以專章介紹了美國55年來公共政策的發展情況。
本卷指出的2007年的中國公共政策走向,應是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策導向下,繼續進行宏觀調控,保證國家經濟平穩運行,并在金融體制和匯率機制方面進行進一步的改革,尤其是形成商業銀行轉制的政策體系,以應對國外銀行大量進入中國的新形勢;同時,公共安全、危機處理、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社會公平等方面的政策問題,依然是政府和民眾高度關注的問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政策,則要在加大“反哺”力度的同時,注意政策執行方面的問題,使困擾多年的“三農問題”得以緩解,使農村發展出現轉機。
中國公共政策分析2007年卷 目錄
一 “十 一五”規劃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二 宏觀調控的政策效果
三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架構
四 調整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和社會養老保險新政
五 藥品和食品再現安全危機
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策取向
**章 2006年宏觀經濟政策走向的幾個重點問題
一 宏觀經濟是否過熱
二 貸款數量和貸款增速
三 經濟高增長低通脹可否持續
四 部分行業是否出現產能過剩
五 面對經濟高速增長的宏觀調控
第二章 中國財政政策分析
一 穩健的財政政策與財政收支規模的持續擴大
二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財政政策
三 轉移支付政策
四 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的完善
五 預算管理制度改革
六 稅制改革
第三章 解決住房問題的出路:從房地產調控到住房政策重構
一 住房領域的主要問題
二 房地產調控:政府的努力
三 2006年房地產調控的主要特征
四 房地產調控的效果
五 房地產調控效果有限的根本原因
六 解決住房問題的思路與建議
第四章 藥品安全的政府管制分析
一 藥品安全保障體系的形成
二 藥品安全存在的問題與藥品監管政策思路的轉型
三 藥品安全政府管制的作用與缺陷
四 藥品安全深層次矛盾以及我國藥品管制的發展取向
第五章 農村改革與新農村建設
一 解放農民的故事沒有講完
二 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背景
三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涵與目標
四 主要政策變化與評論
第六章 鄉村債務的特征、產生機制與化解
一 鄉村債務的規模與特征
二 鄉村債務產生的機制
三 化解鄉村債務的政策效果
四 化解鄉村債務的若干建議
第七章 中國農村*低生活保障的政策選擇
一 中國農村貧困問題的歷史回顧
二 當前中國農村貧困狀況分析
三 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生活救助的歷史變化
四 中國農村*低生活保障現狀分析
五 推進中國農村*低生活保障的政策建議
第八章 農民工:中國勞動政策的新議題
一 中國的“農民工”
二 從“盲流”到“勞工”:農民工問題的再定義
三 作為勞工問題的農民工問題
四 熊德明事件:農民工問題進入政策議程的焦點事件
五 農民工問題進入中國勞動政策范疇
第九章 中國林地承包政策分析
一 中國林業發展的政策選擇過程
二 林地承包政策的變化過程
三 林地承包政策的主要內容
四 林地承包政策的初步效果和面臨難題
五 林地承包的未來政策走向
第十章 中國農村教育的進展與困惑
一 發展農村教育的政策背景
二 發展農村教育的政策選擇
三 農村教育政策的成效
四 農村教育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未來政策走向
第十 一章 國際化與大學教育變革:香港的經驗
一 政策背景及發展
二 大學教育國際化的性質轉變
三 大學教育國際化的優勢與局限
四 香港經驗對大中華地區的啟示
第十二章 從新制度主義角度分析澳門高等院校錄取中國內地學生政策
一 新制度主義
二 2000年前的不干預政策
三 2000年后的積極協助政策走向
第十三章 美國政策科學發展五十年回顧與啟示
一 政策科學的誕生及其性質的探討
二 政策科學研究領域的多樣化與知識基礎
三 在比較中拓寬:比較公共政策和發展公共政策
四 工具理性的張揚及其批判和超越
五 價值理性的凸現
六 政策過程的全面展開
七 新的理論途徑
八 政策工具、政策網絡與政策范式研究
九 公共政策的理論重構
十 美國政策科學的社會建制和社會功能
十一 美國政策科學歷史進程對中國的幾點啟示
- >
朝聞道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