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共政策分析(2006年卷) 版權信息
- ISBN:7500454384
- 條形碼:9787500454380 ; 978-7-5004-5438-0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公共政策分析(2006年卷) 本書特色
本卷突出了2005年公共政策選擇的重點,圍繞宏觀調控政策和“十一五規劃”制訂中的基本政策走向,展開對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能源產業、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食品安全、房地產與住房等政策問題的討論,并從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鄉鎮管理體制改革兩個方面對“新三農政策”作了進一步詮釋。面對日益嚴重的毒品泛濫形勢,中國內地、香港、澳門、臺灣都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本卷分別作了相應的政策分析。本卷指出的2006年的中國公共政策走向,應是繼續進行宏觀調控,使國家經濟運行平穩回落;把“新三農政策”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目標聯系起來,重點將轉向農村改革;經濟體制改革與建立節約型社會和發展循環經濟相結合,將成為新的政策著力點;以公共安全、危機處理、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為核心內容的構建和諧社會的政策走勢,將進一步加強;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科學化進程,亦將隨著“十一五規劃”的討論和通過,提升到一個新的階段。... |
中國公共政策分析(2006年卷) 內容簡介
《中國公共政策分析(2006年卷)》是中國公共政策年度分析報告的第六本。
本卷突出了2005年公共政策選擇的重點,圍繞宏觀調控政策和“十一五規劃”制訂中的基本政策走向,展開對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能源產業、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食品安全、房地產與住房等政策問題的討論,并從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鄉鎮管理體制改革兩個方面對“新三農政策”作了進一步詮釋。
面對日益嚴重的毒品泛濫形勢,中國內地、香港、澳門、臺灣都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本卷分別作了相應的政策分析。
本卷還以專章對“公眾充權”涉及的公共政策理論和方法問題作了初步探討。
本卷指出的2006年的中國公共政策走向,應是繼續進行宏觀調控,使國家經濟運行平穩回落;把“新三農政策”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目標聯系起來,重點將轉向農村改革;經濟體制改革與建立節約型社會和發展循環經濟相結合,將成為新的政策著力點;以公共安全、危機處理、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為核心內容的構建和諧社會的政策走勢,將進一步加強;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科學化進程,亦將隨著“十一五規劃”的討論和通過,提升到一個新的階段。
中國公共政策分析(2006年卷) 目錄
第十三章公眾充權與民主的政策科學:后現代主義的視角 |
展開全部
中國公共政策分析(2006年卷) 節選
《中國公共政策分析(2006年卷)》是中國公共政策年度分析報告的第六本。 本卷突出了2005年公共政策選擇的重點,圍繞宏觀調控政策和“十一五規劃”制訂中的基本政策走向,展開對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能源產業、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食品安全、房地產與住房等政策問題的討論,并從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鄉鎮管理體制改革兩個方面對“新三農政策”作了進一步詮釋。 面對日益嚴重的毒品泛濫形勢,中國內地、香港、澳門、臺灣都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本卷分別作了相應的政策分析。 本卷還以專章對“公眾充權”涉及的公共政策理論和方法問題作了初步探討。 本卷指出的2006年的中國公共政策走向,應是繼續進行宏觀調控,使國家經濟運行平穩回落;把“新三農政策”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目標聯系起來,重點將轉向農村改革;經濟體制改革與建立節約型社會和發展循環經濟相結合,將成為新的政策著力點;以公共安全、危機處理、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為核心內容的構建和諧社會的政策走勢,將進一步加強;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科學化進程,亦將隨著“十一五規劃”的討論和通過,提升到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