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藝學 版權信息
- ISBN:7802062977
- 條形碼:9787802062979 ; 978-7-80206-29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典文藝學 本書特色
《光明學術文庫》將秉承光明日報“理論前沿型、學術探索型、知識密集型”的傳統風格,精心組織、精心編校、精心出版,充分發揮《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的宣傳優勢,宣傳推廣這項國家重點圖書出版工程,力爭使之成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具有權威性的學術著作品牌。是“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本冊為《光明學術文庫》之《中國古典文藝學》,本著作精選中國古代文藝學、美學范疇20個,從中國古典文藝美學的體系構成著眼,對這20個范疇進行一種邏輯排列。是一部結構完整的古典文藝美學理論著作。
中國古典文藝學 內容簡介
本著作精選中國古代文藝學、美學論題范疇20個,從中國古典文藝美學的體系構成著眼,對這20個范疇進行一種邏輯排列,是一部結構完整的古典文藝美學理論著作。
中國古典文藝學 目錄
前言**章 緒論 **節 中國古典文藝學的發生 第二節 詩與史 第三節 文藝學與哲學 第四節 范疇:中國古典文藝學的基本形態 第五節 感悟:中國古典文藝學的基本方法 第六節 中國古典文藝學的現代意義第二章 文與道:形而上觀念與文藝本體理念 **節 文、文學和文章:文的意義辨析 第二節 道:從形而上觀念到文藝學理念 第三節 “夫文,傳道而明心也” 第四節 文與道:對社會現實的終極關懷第三章 言志與緣情:文藝本質的雙重規定 **節 “詩言志”的詩性闡釋 第二節 “詩緣情”:純文學的本質的凸顯 第三節 情志合一:有意義的趨同 第四節 情與志表達:文學的人文精神第四章 形與神:藝術形象的審美創造 **節 形神意義溯源 第二節 形與神的生命本質 第三節 “意得神傳,筆精形似” 第四節 形神創造與藝術本真第五章 言與意:言盡意與言不盡意 **節 言、象、意的理性闡釋 第二節 言不盡意:語言的困惑與文學理論的拓展 第三節 言盡意:語言表意的自覺性 第四節 言有盡而意無窮第六章 文以氣為主:主體創造的動力因素 **節 氣:從哲學范疇到文藝學范疇 第二節 浩然之氣:一種奮發昂揚的主體人格 第三節 文以氣為主:作家創作的主導因素 第四節 陽剛與陰柔:主體性情與美學風格第七章 神思:“文之思也。其神遠矣” **節 “神思”釋義 第二節 “精鶩八極,心游萬仞”:神思的時空意義 第三節 “志氣”與“辭令”:神思開展的依托 第四節 秉心養術:神思的精神蓄養第八章 應感之會:不以力構,風飛電起 **節 “來不可遏,去不可止” 第二節 不以力構,風飛電起 第三節 隨物賦形,當止乃止 第四節應感之會與西方靈感第九章 物化:審美創造的*高境界 **節 “莊周夢蝶”的啟示 第二節 心齋:物化的心理機制 第三節 審美移情:物化的表現特征 第四節 物我互化:物化的*高境界第十章 比興:稱名也小,取類也大 **節 《詩》的傳授、解讀與比興概念的提出 第二節 比興作為一種藝術思維理論的生成 第三節 比興思維與象征 第四節 比興思維與隱喻 第五節 比興思維與詩性語言第十一章 法無定法:藝術法度之魅力 **節 追問文學藝術的法度 第二節 別裁偽體,轉益多師 第三節 “死法”與“活法” 第四節 法無定法第十二章 知音:文學藝術的審美接受 **節 知人論世 第二節 以意逆志 第三節 詩無達詁 第四節 “六觀”:通達知音的路徑第十三章 境、象、意:藝術意境的美學品格 **節 藝術意境的生成 第二節 意與境會 第三節 意境的結構層次與審美特征 第四節 “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第十四章 風骨:古典藝術的美學風范 **節 風骨范疇的生成 第二節 氣化風骨 第三節 “骨氣端翔,音情頓挫”:風骨的美感力量 第四節 風骨與崇高第十五章 趣味:藝術的審美評判 **節 味的審美理論的興起 第二節 “味外之旨”與“韻外之致” 第三節 “興趣”與“意趣” 第四節 “味”與“韻”參考文獻后記
展開全部
中國古典文藝學 作者簡介
胡經之(1933~),原北京大學教授,現深圳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人文社會科學委員會主任、文藝美學博士生導師。在北大攻讀文藝學副博士課程時,師從楊晦學文藝學,又隨朱光潛、宗白華習美學,有志于融文藝學、美學于一爐。著有《文藝美學》、《文藝美學論》、《胡經之文叢》等。兼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及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的顧問、廣東省美學會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