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高僧與西湖 本書特色
猶如一杯杯芳香濃溢的醇醪,《西湖全書》以一種散射式的描述,對西湖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定和定格切換。那清麗的群山、那噴涌的泉井、那玲瓏的古塔、那精致的亭閣,就像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圖》。 《西湖全書》內容引人注目,題材各具特色,并都體現了雅俗共賞的特點。白居易、蘇東坡、林和靖、于謙與西湖的關系,過去都是一些零散的文章作過介紹,這次分別以單行本形式推出,首次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歷史上這四位名人與西湖的密切關系,既深刻地展示了西湖豐富的人文內涵,又較有可讀性。本書為系列之一,高僧與西湖的密切關系與深厚因緣,是西湖文化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
高僧與西湖 內容簡介
本書側重介紹高僧與西湖的殊勝因緣,分列六個部分來敷演,內容包括古寺名剎開山祖;高樹法幢諸宗師;著述豐富學問僧;詩書畫樂才藝僧;行跡靈異神奇僧;文化交流異域僧。
高僧與西湖 目錄
高僧與西湖 相關資料
書摘唐代宗大歷初年,道欽弟子崇惠在京城與術士競法告捷,代宗詢知崇惠乃道欽法嗣,遂于大歷三年(768)下詔遣使請道欽進宮,咨問法要,優禮有加,賜號“國一禪師”。所賜寶物及御饌,道欽一概謝絕,相國楊綰不由嘆日:“真方外高士也。”李泌等數十位大臣紛紛投于道欽門下問法。次年道欽辭歸杭州,代宗御旨地方官就庵構建精藍,名徑山禪寺,徑山于是聲名大振。貞元五年(789),唐德宗遣使赍詔到徑山慰問,賞賜頗豐。 后來道欽應杭州太守王顏之邀進城住持龍興寺。貞元八年(792)末圓寂于龍興寺,塔于寺南。貞元九年(793),唐德宗賜謚號日“大覺禪師”。 元和十年(815),唐憲宗諭旨在徑山為道欽立碑,由郎中崔元翰撰寫碑文,聳立于徑山寺西南,是為道欽禪師之豐碑也。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在“唐徑山國一欽禪師”條下贊曰:“代有覺士,出于文儒。宴坐雙徑,龍驤厥居。珠淵鱗屋,化為精廬。國一之號,帝賜不誣。” 現已不存在的古寺名剎開山祖拾零 除上述靈隱、天竺(三寺)、凈慈等杭州最有代表性而至今猶存的古剎外,杭州西湖歷代尚有許多古寺名剎,由于歷史的滄桑變化,多數寺院現在已經不存,有些已演變成為杭州著名的風景名勝點。寺雖不存,但西湖的人文景觀割不斷這一特殊的歷史因緣,最初開辟這些景點的高僧大德是不應該遺忘的,試摭拾數例于下: 現在杭州植物園內的玉泉景區,歷史上曾是玉泉寺(初名凈空院,后又名清漣寺),開山祖師為南北朝時南齊的高僧曇超法師;以虎跑泉聞名于世的虎跑景區,歷史上乃是定慧寺(俗稱虎跑寺),開山祖師為唐代的性空寰中禪師;地處南宋皇城遺址的鳳凰山圣果寺(又稱勝果寺)的創建者,是唐代的無著文喜禪師;今新新飯店一帶原為招賢寺,創建者是唐代會通禪師(鳥窠禪師圓修道林的弟子);現云居山革命烈士墓一帶原為云居寺(明代中峰明本禪師重建時更名云居圣水寺),乃唐代的道膺和尚創建;現在九溪深處的理安寺、五云山頂的真際寺、五云山麓云棲塢的云棲寺以及玉泉青芝塢西北的靈峰寺(現靈峰探梅景區),開山祖師皆是五代的“伏虎禪師”志逢;城站街道金剛寺巷原有金剛寺,乃五代后唐時僧人善果肩負《金剛經》于此而開山;涌金街道鐵佛寺橋弄原有慈光寺(俗稱鐵佛寺),乃五代后晉年間天臺宗高僧晤恩法師開山;慈云嶺西南龍山下的天龍寺,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