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女神-(高中部分)(修訂版) 版權信息
- ISBN:7020056806
- 條形碼:9787020056804 ; 978-7-02-005680-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女神-(高中部分)(修訂版) 本書特色
為了全面提高中小學生的語文素質,增強語文課程的現代意識,大力推進新型的學習方式,國家教育部分別于2001年和2003年頒布了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核心內容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對原有《語文教學大綱》中關于語文課外讀物的具體篇目作了較大的改動,并規定了不同階段學生的閱讀總量,要求廣大中小學生閱讀。為此,編者于2003年5月編輯出版了一套“語文必讀叢書”(50種),叢書的書目均為“”所推薦。
03年版“語文必讀叢書”出版三年來,深受全國廣大中小學師生的歡迎與喜愛,同時,他們也對這套叢書的改進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設性意見。編者對這些意見和建議進行了認真的研究與分析,并根據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新發展動態,在03年版“語文必讀叢書”的基礎上進行了必要的補充與修訂,并冠名為“語文必讀叢書”(修訂版),總計60種,一次性同時推出,以饗讀者。
修訂版增加了如下幾項內容:**,從書目上,增加若干中國當代文學的佳作與中外文學的優質選本;第二,從內容上,每本書增加了簡明實用的“知識鏈接”,含文學常識、要點提示和學習思考等。修訂后的“語文必讀叢書”內容更廣泛、知識更實用,針對性更強。它一定能夠成為中小學生朋友的良師益友,成為中小學生家庭的**藏書。
女神-(高中部分)(修訂版) 內容簡介
序幕:不周山中斷處。■巖壁立,左右兩相對峙,儼如巫峽兩岸,形成
天然門闕。闕后現出一片海水,浩淼無際,與天相接。闕前為平地,其上碧
草芊綿,上多墜果。闕之兩旁石壁上有無數龕穴。龕中各有裸體女像一尊,
手中各持種種樂器作吹奏式。
山上奇木蔥蘢,葉如棗,花色金黃,萼如瑪瑙,花大如木蓮,有碩果形
如桃而大。山頂白云瑗叇,與天色相含混。
上古時代。共工與顓頊爭帝之一日,晦冥。
開幕后沉默數分鐘,遠遠有喧嚷之聲起。
女神各置樂器,徐徐自壁龕走下,徐徐向四方瞻望。
女神之一
自從煉就五色彩石
曾把天孔補全,
把黑暗驅逐了一半
向那天球外邊;
在這優美的世界當中,
吹奏起無聲的音樂■融。
不知道月兒圓了多少回,
照著這生命底音波吹送。
女神之二
可是,我們今天的音調,
為什么總是不能和諧?
怕在這宇宙之中,
有什么浩劫要再!——
聽呀!那喧嚷著的聲音,
愈見高,愈見逼近!
那是海中的濤聲?空中的風聲?
可還是——罪惡底交鳴?
女神之三
剛才不是有武夫蠻伯之群
打從這不周山下經過?
說是要去爭做什么元首……
哦,鬧得真是過火!
姊妹們呀,我們該做什么?
我們這五色天球看看要被震破!
倦了的太陽只在空中睡眠,
全也不吐放些兒熾烈的光波。
……P5-6
女神-(高中部分)(修訂版) 目錄
知識鏈接
序詩
**輯
女神之再生
湘累
棠棣之花
第二輯
鳳凰涅槃
天狗
心燈
爐中煤
無煙煤
日出
晨安
筆立山頭展望
浴海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三個泛神論者
電火光中
地球.我的母親!
雪朝
登臨
光海
梅花樹下醉歌
演奏會上
夜步十里松原
我是個偶像崇拜者
太陽禮贊
沙上的腳印
新陽關三疊
金字塔
巨炮之教訓
匪徒頌
勝利的死
輟了課的**點鐘里
夜
死
第三輯
Venus
別離
春愁
司健康的女神
新月與白云
死的誘惑
火葬場
鷺驁
鳴蟬
晚步
春蠶
蜜桑索羅普之夜歌
霽月
晴朝
岸上
晨興
春之胎動
日暮的婚筵
新生
海舟中望日出
黃浦江口
上海印象
西湖紀游
女神-(高中部分)(修訂版) 節選
《女神》(高中部分修訂版)是郭沫若的**部詩集,也是中國現代文學**部成熟的新詩集。它是郭沫若早期詩歌代表作的結集。任何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既是時代的產物,又是作家個人的天才創造。“五四”就是這樣一個催生了許多天才和杰作的偉大時代:舊思想和舊文學的束縛被掙脫了,新思想和新文學的權威范式還沒有建立起來。此時正在日本留學的青年郭沫若強烈地感受到這個狂躁的世界在他面前展開的無數可能,感受到了涌動于自己胸中的創造的巨大活力。如火如荼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和愛國學生已經把古老的中國變成了一個波瀾起伏的海洋。對中華民族新生的期盼、對自我力量的自信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相互應,社會思潮的洶涌澎湃與他內心情感、情緒的大波大瀾發生著強烈共鳴,于是“個人的郁積和時代的郁積”在新詩這里找到了發泄的火山口,匯集成了充滿激情和樂觀情調的《女神》。聞一多評論《女神》說:“若講新詩,郭沫若君的詩才配稱新呢,不獨藝術上他的作品與舊詩詞相去*遠,*要緊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時代的精神——二十世紀底時代底精神。有人講,文藝作品是時代的產兒。《女神》不愧為時代的一個肖子。” 《女神》完整地體現了“五四”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這是理解《女神》的關鍵。在《女神》里有一個貫穿始終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可以視為郭沫若“自我表現”的產物,但這“自我”是與他心目中的整個宇宙、整個世界、整個人類社會融為一體的。在他的詩里,內與外,主體與客體,個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已經消失了界限,整個宇宙都在詩人內心情感與情緒的波動中輝映涌動著,而詩人的情感與情緒又在整個宇宙中滾涌著、流瀉著。在這里,大自然與人的統一是動的精神的統一,是充滿活力的大自然與充滿活力的人的統一,大海、波濤、地球、太陽、萬里長城、金字塔都構成了豪邁壯闊的青春的意象群體。他禮贊太陽,要太陽把他的生命“照成道鮮紅的血流”(《太陽禮贊》);他“站在地球邊上放號”,看到“無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來要把地球推倒”(《立在地球邊上放號》);他面對整個宇宙禱祝晨安,禱祝的是“常動不息的大海”、“明迷恍惚的旭光”、“浩蕩蕩的南方的揚子江”、“冰結著的北方的黃河”、“尼羅河畔的金字塔”等等表現了大自然神秘力量的事物(《晨安》)。即使是在《梅花樹下的醉歌》、《夜步十里松原》這樣一些很接近傳統詩歌題材的作品中,也流動著闊大雄渾的氣概。他感到大自然“到處都是生命的光波,/到處都是新鮮的情調,/到處都是詩,/到處都是笑”(《光海》)。 自然是偉大的,人類同樣偉大。《女神》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在“崇拜 ”太陽、山岳、海洋、江河的同時,又“我崇拜偶像破壞者,崇拜我!”*突出地反映了詩人的自我意識的詩篇是《天狗》:“我是一條天狗呀!/我把月來吞了,/我把日來吞了,俄把一切的星球來吞了,/我把全宇宙來吞了。/我便是我了。俄是月底光,俄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光線的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總量!”詩人感到整個宇宙的生命力都在自己的周邊涌動,似乎就要掙破肉體的軀殼爆炸開來:“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在“天狗”這個意象中,讀者分明能夠感受到“五四” 個性解放給中國青年帶來的巨大鼓舞,他們再也沒有“少年老成”的舊青年那萎靡的氣息和困頓的狀貌,他們再也不甘于作自然、社會和他人的奴隸;他們充滿生命的饑渴,同時又感到生命力的涌動;他們在自己的生命力的流瀉中感到狂喜和驚異。大自然和人類社會一樣是在不斷地破壞和建設中顯示出生命力的存在的,《鳳凰涅槃》和《女神之誕生》等便是這樣的否定舊世界、歌頌新生的光彩奪目的詩篇。《鳳凰涅粲》借鳳凰“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更生”的故事,體現了詩人否定舊我、詛咒舊世界、追求新生的精神。在詩中,現實的世界已經變得陳舊腐朽,梧桐已經枯槁,澧泉已經消歇,四周“冰冷如鐵” 、“黑暗如漆”、“腥穢如血”,成了“膿血污穢著的屠場”、“悲哀充塞著的囚牢”、“群鬼叫號著的墳墓”、“群魔跳梁著的地獄”。在這樣一個世界里,一切都變得陳腐了,連鳳凰也失去了年輕時的“新鮮”、“甘美” 、“光華”和“歡愛”。但鳳凰毫不憐惜舊生命的死亡,為了新生,它們集香木自焚。*后,它們獲得了新生,整個世界也獲得了新的生命。一切都變得“新鮮”、“凈朗”、“華美”、“芬芳”,一切都變得“生動”、“自由”、“雄渾”、“悠久”。《鳳凰涅槃》把社會的改造和個人精神的自新結合在一起,表達了詩人追求理想、追求精神自新的決心。在《女神之再生》里,女神們再也不能忍受黑暗混亂的世界,再也不安于在壁龕中靜享人間的犧牲,她們毅然來到世間煉石補天,創造能給世界帶來溫熱的新的太陽: “為容受你們的新熱、新光,/我要去創造個新鮮的太陽!”其他如《匪徒頌》、《地球,我的母親》、《爐中煤》等也多以歌頌破壞、歌頌創造、歌頌祖國為主題。 總之,《女神》中的優秀詩篇,都活躍著一個個性鮮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這是一個充滿青春朝氣、熱情洋溢,對自我的力量充滿自信、對光明的未來充滿向往的五四青年,他厭惡一切陳腐的事物,厭惡平庸無為的生活。 憎恨現實生活的黑暗和冷酷,贊美一切新鮮的生命,崇拜一切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偉大事物,同時也在自己的青春的生命力面前感到驚異和欣喜。動的精神、反抗的精神和創造的精神構成了《女神》的主旋律。 《女神》的藝術特色是與其思想特色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郭沫若是繼屈原之后又一位面對整個宇宙、整個人類社會和整個中國發言的詩人,這使他的詩歌大多具有構思宏偉的特點。《鳳凰涅槊》、《女神之再生》等表現的是世界的再造、人類的新生的主題,詩境開闊,構思宏偉。詩人的詩思在整個宇宙和整個世界自由馳騁,從而又顯示出想象力極為豐富、跳躍迅捷、奇麗壯觀的特點。不論是《晨安》還是《我是個偶像崇拜者》,不論是《天狗》還是《匪徒頌》,詩人的視野都不局限在具體的事物上,甚至也不局限在親見耳聞的事物上,萬里長城、金字塔、太平洋、太陽、宇宙、地球、揚子江、泰戈爾、列寧、泛神論,國內國外、天上地下、抽象具象,一切人類能夠想象和接受的東西都進入詩篇,構成內涵獨特的意象,并被組織在激越的情感和急驟的節奏中,給人的心靈產生劇烈的震撼和深刻的美的享受。宏偉的構思、豐富的想象、激越的情感、急驟的旋律形成《女神》詩歌的主要特色。另外,在詩歌的語言上,可以明顯看出古典詩詞在節奏上的影響,排比、疊句、反復等修辭的運用,詞語的兩兩對應、平仄音韻的協調整飭,使詩句既能揮灑自如,又瑯瑯上口,甚至個別字詞的粗糙也沒能減損詩歌激蕩的節律和搖滾樂般的震撼力。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省樂山縣人。童年起即接觸了大量的古典文學作品,尤其對詩歌有濃厚的興趣。中學時開始接觸西方先進的現代民主思想和外國文學作品,逐漸培養起叛逆和反抗的性格。1914年赴日本留學,初人東京第-高等學校預科,后考入福岡帝國大學醫科。留學期間,郭沫若閱讀了大量外國思想家和文學家的作品。斯賓諾莎泛神論思想成為他反抗陳規、張揚個性的思想武器,泰戈爾、歌德、惠特曼、海涅、雪萊等人的浪漫主義詩篇則深深地影響了郭沫若詩歌的主題項向、藝術風格乃至整個審美觀念。1919年初到1920年上半年郭沫若開始在《時事新報》副刊《學燈》上發表新詩,顯示出驚人的浪漫主義詩才。1921年與郁達夫、田漢、張資平創立"創造社"并出版詩集《女神》,隨后又有詩集《星空》、《前茅》、《恢復》等。1929年以后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倡導革命文學,在激烈復雜的斗爭形勢中積極參與并領導進步的文化和政治活動。四十年代,創作了《屈原》、《孔雀膽》、《虎符》、《南冠草》、《高漸離》等歷史題材的話劇,有力地配合了當時我黨反蔣、抗日的偉大斗爭,藝術上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女神-(高中部分)(修訂版) 相關資料
書摘序幕:不周山中斷處。■巖壁立,左右兩相對峙,儼如巫峽兩岸,形成天然門闕。闕后現出一片海水,浩淼無際,與天相接。闕前為平地,其上碧草芊綿,上多墜果。闕之兩旁石壁上有無數龕穴。龕中各有裸體女像一尊,手中各持種種樂器作吹奏式。 山上奇木蔥蘢,葉如棗,花色金黃,萼如瑪瑙,花大如木蓮,有碩果形如桃而大。山頂白云瑗叇,與天色相含混。 上古時代。共工與顓頊爭帝之一日,晦冥。 開幕后沉默數分鐘,遠遠有喧嚷之聲起。 女神各置樂器,徐徐自壁龕走下,徐徐向四方瞻望。女神之一 自從煉就五色彩石 曾把天孔補全, 把黑暗驅逐了一半 向那天球外邊; 在這優美的世界當中, 吹奏起無聲的音樂■融。 不知道月兒圓了多少回, 照著這生命底音波吹送。女神之二 可是,我們今天的音調, 為什么總是不能和諧? 怕在這宇宙之中, 有什么浩劫要再!—— 聽呀!那喧嚷著的聲音, 愈見高,愈見逼近! 那是海中的濤聲?空中的風聲? 可還是——罪惡底交鳴?女神之三 剛才不是有武夫蠻伯之群 打從這不周山下經過? 說是要去爭做什么元首
女神-(高中部分)(修訂版)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省樂山縣人。童年起即接觸了大量的古典文學作品,尤其對詩歌有濃厚的興趣。中學時開始接觸西方先進的現代民主思想和外國文學作品,逐漸培養起叛逆和反抗的性格。1914年赴日本留學,初人東京第—高等學校預科,后考入福岡帝國大學醫科。留學期間,郭沫若閱讀了大量外國思想家和文學家的作品。斯賓諾莎泛神論思想成為他反抗陳規、張揚個性的思想武器,泰戈爾、歌德、惠特曼、海涅、雪萊等人的浪漫主義詩篇則深深地影響了郭沫若詩歌的主題項向、藝術風格乃至整個審美觀念。1919年初到1920年上半年郭沫若開始在《時事新報》副刊《學燈》上發表新詩,顯示出驚人的浪漫主義詩才。1921年與郁達夫、田漢、張資平創立”創造社”并出版詩集《女神》,隨后又有詩集《星空》、《前茅》、《恢復》等。1929年以后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倡導革命文學,在激烈復雜的斗爭形勢中積極參與并領導進步的文化和政治活動。四十年代,創作了《屈原》、《孔雀膽》、《虎符》、《南冠草》、《高漸離》等歷史題材的話劇,有力地配合了當時我黨反蔣、抗日的偉大斗爭,藝術上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