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杜詩選評 本書特色
中國古典文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如何繼承民族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的優秀文化,使今人看懂古人的作品,汲取其中的精華,更好地為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服務,一直是古籍整理工作的重心和出版方向。在九七、九八年時,三秦出版社的編輯人員就敏銳地認識到:古典文學知識的普及階段已經過了,開始進入到讀精品,提高欣賞水平的時代了。廣大讀者需要一套名家操作的真正精選精編精注精評,畫龍點睛般評點介紹的古典文學選注本,便開始醞釀出版一套《名家注評古典文學叢書》(以下簡稱《叢書》)。適逢第14屆全國古籍出版社年會召開。在會上,新聞出版署副署長楊牧之指出:古籍整理“要為讀者整理出版—大批優秀的古籍圖書”,“不僅為這一代人服務,還要為千秋萬代服務”;要“站到弘揚民族文化遺產,繼承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傳統的高度看問題”;“要樹立精品意識,實施精品工程”,“追求永遠存在”;要看“哪些選本達到20世紀末的*好水平”。楊牧之副署長的講話為 《叢書》的定位和出版指明了方向。在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的指導和支持下,三秦出版社本著適應讀者、引導讀者的原則,在九九年正式立項,由總編將《叢書》作為本社的跨世紀精品工程親自抓,在人力和財力上傾力支持。經過五年的努力,該套叢書的**輯終于和讀者見面了。《叢書》共四輯32種,首輯8種:《楚辭選評》(褚斌志)《魏晉南北朝詩選評》(曹道衡:俞紹初)《杜詩選評》(林繼中)《王維孟浩然詩選評》(陶文鵬)《韓愈詩文選評》(孫昌武)《柳宗元詩文選評》(吳文治)《遼金元詩選評》(劉達科)《清詩選評》(朱則杰)。這套叢書從弘揚民族文化遺產,繼承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傳統著眼,講求在學術上有所積累,在民族文化積累上有所進步,追求文化積累和學術積累價值的永遠存在。數年來,編輯部執著地聘請到了著名學術袁行,曹道衡、王運熙、王水照、褚斌杰、錢仲聯、傅璇琮等超一流的作者。他們者是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堪稱秦山北斗、執牛耳的領軍人物。為了對讀者負責,老先生們都不顧年老力衰,不讓其弟子們代勞,歷幾個寒暑,堅持親自下功夫精選精評一種,合起來為廣大讀者選編一套達到20世紀末*好水平的古典文學讀本。《叢書》綜合起來看,有以下幾個特點:1.在選材上盡量收入這一時期名家的代表作,并盡量照顧到不同題材、體裁和風格的作品。同時,除反映其時代基本面貌外,也著眼于貼近現實生活,一些過于艱深的作品和某些思想傾向不很健康的作品都未入選。2.每種書前均有一篇作者親自撰寫的研究總論作為該冊的“前言”,對讀者就該時代、該種類文學作品的發展概況、風格特色和歷史地位作既切實又概括的介紹,并吸收該領域海內外新的研究成果,盡可能體現出當代的*新研究水平。3.作者簡介(專人專集的則融合在“前言”中)部分簡明扼要,評價精當,也融合進去了作者多年的研究心血。4.在注釋上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精確明晰,既避免穿鑿附會,又盡量少作繁瑣過細的征引、考辨。做到了不誣古人,不惑來者。還有一個顯明的特色是隨注入校,擇善而從,不再單出校記,減輕讀者的閱讀負擔。5.點評,又稱評點、批注,是我國古代常用的一種文學品評、鑒賞和批評的方式。其特點是具有充分的靈活性、評騭的縝密性和對讀者的啟迪性。在品評作品時,可能有見解則評,無見解則省,且可長可短,一依點評者有否心得獨見為轉移,故能省去許多浮文廢詞;在評騭中可以就作品的構思、詩藝、風格、神韻、妙語等隨文進行點評,或詳或略,或從一二個角度切入,或作總體的把握,以幫助讀者對作家作品的文心勝意有較深細的了解和領悟。這都是采用別的方式所不易做到的(褚斌杰語)。本套《叢書》的點評,文字簡潔生動,引人入勝;文筆自由活潑,不拘一格。凡有值得從縱向橫向作藝術比較之處,則作畫龍點睛式的對照評論,字數由幾句話到一二百字不等。點評部分也是本套叢書的精華和價值所在,充分體現了撰稿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和風格、才華。給文學名著的選本作點評,在過去的舊書坊并不少見,但在建國以后出版的選本中似乎并不多見(吳文治語)。許多古代詩文的語言是很優美的,表現力是很強的,文化水平不很高的讀者不易看出或不易領略到其中的妙處,點評的方式可以非常靈活地指出這些美妙之處,引導讀者領略欣賞。所以,閱讀好的評點本以后,就可以懂得語言文字之美,懂得作者的文心,懂得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的精華所在,懂得中國文字的表現力和巨大容量(吳文治語)。從已出版的**輯來看,各位大師都花了較多的心血來撰寫注評這些作品,其選文允當,前言提綱領,注釋簡明扼要,點評簡潔縝密、畫龍點睛。因此,通過閱讀本套叢書,即使讀者可以通過閱讀與當代古典文學領域里的泰山北斗們交流,領略大師們的風采;又可以使讀者通過閱讀消除對古典文學的歷史隔膜和語言障礙,欣賞到古代文壇上名家們的美文當選語和神韻。
杜詩選評 內容簡介
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于河南鞏縣。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稱之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傳統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7歲學詩,15歲揚名。20歲以后可分4個時期。
玄宗開元十九年(731)至天寶四載(745),杜甫過著“裘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吳越和齊趙一帶。其間赴洛陽考進士失敗。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結為摯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會。杜甫此期詩作現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為代表。
杜詩體制多樣,奄有眾長,兼工各體,并能推陳出新,別開生面。其五言古詩融感事、紀行、抒懷于一爐;博大精深、無施不可,開唐代五古境界;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羌村》、《贈衛八處士》、“三吏”、“三別”。七言古詩長于陳述意見,感情豪放、沉郁,風格奇崛拗峭;如《醉時歌贈鄭廣文》、《洗兵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歲晏行》等。其五、七言律詩功力極高;五律如《春望》、《天末懷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檻遣心》、《旅夜書懷》、《登岳陽樓》,七律如《蜀相》、《野老》、《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宿府》、《白帝》、《諸將五首》、《秋興八首》、《登高》等;唐人律詩很少能超過它們。杜甫還有許多五言排律,幾首七言排律,使排律得到很大的發展。其《秋日夔府詠懷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長達1000字。但杜甫排律亦多堆砌典故、投獻應酬之作。其絕句即景抒情,反映時事,并開絕句中議論之體,別開異徑,貢獻頗大。杜詩內容廣闊深刻,感情真摯濃郁;藝術上集古典詩歌之大成,并加以創新和發展;在內容與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詩歌領域,給后世以廣泛的影響。杜甫也被后人尊為詩圣。杜甫一生潦倒,其詩“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杜甫《南征》)。但死后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范圍。
杜詩選評 目錄
望岳
題張氏隱居二首
房兵曹胡馬
畫鷹
夜宴左氏莊
贈李白
鄭附馬宅歸洞中
春日憶李白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樂游園歌
投簡咸華兩縣諸子
病后過王倚飲贈歌
兵車行
麗人行
前出塞九首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送高三十五書記十五韻
曲江三章章五句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
贈陳二補闕
秋雨嘆三首
奉先劉少府新畫水障歌
醉時歌
渼陂行
天育驃騎圖歌
官定后戲贈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后出塞五首
第二輯 陷故與避難
避地
月夜
哀王孫
悲陳陶
對雪
春望
遣興
哀江頭
自京竄至鳳翔喜達行在所三首
……
第三輯 流寓與歸宿
主要參考書目
杜詩選評 節選
中國古典文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如何繼承民族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的優秀文化,使今人看懂古人的作品,汲取其中的精華,更好地為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服務,一直是古籍整理工作的重心和出版方向。在九七、九八年時,三秦出版社的編輯人員就敏銳地認識到:古典文學知識的普及階段已經過了,開始進入到讀精品,提高欣賞水平的時代了。廣大讀者需要一套名家操作的真正精選精編精注精評,畫龍點睛般評點介紹的古典文學選注本,便開始醞釀出版一套《名家注評古典文學叢書》(以下簡稱《叢書》)。適逢第14屆全國古籍出版社年會召開。在會上,新聞出版署副署長楊牧之指出:古籍整理“要為讀者整理出版—大批優秀的古籍圖書”,“不僅為這一代人服務,還要為千秋萬代服務”;要“站到弘揚民族文化遺產,繼承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傳統的高度看問題”;“要樹立精品意識,實施精品工程”,“追求永遠存在”;要看“哪些選本達到20世紀末的*好水平”。楊牧之副署長的講話為 《叢書》的定位和出版指明了方向。在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的指導和支持下,三秦出版社本著適應讀者、引導讀者的原則,在九九年正式立項,由總編將《叢書》作為本社的跨世紀精品工程親自抓,在人力和財力上傾力支持。經過五年的努力,該套叢書的**輯終于和讀者見面了。《叢書》共四輯32種,首輯8種:《楚辭選評》(褚斌志)《魏晉南北朝詩選評》(曹道衡:俞紹初)《杜詩選評》(林繼中)《王維孟浩然詩選評》(陶文鵬)《韓愈詩文選評》(孫昌武)《柳宗元詩文選評》(吳文治)《遼金元詩選評》(劉達科)《清詩選評》(朱則杰)。這套叢書從弘揚民族文化遺產,繼承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傳統著眼,講求在學術上有所積累,在民族文化積累上有所進步,追求文化積累和學術積累價值的永遠存在。數年來,編輯部執著地聘請到了著名學術袁行,曹道衡、王運熙、王水照、褚斌杰、錢仲聯、傅璇琮等超一流的作者。他們者是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堪稱秦山北斗、執牛耳的領軍人物。為了對讀者負責,老先生們都不顧年老力衰,不讓其弟子們代勞,歷幾個寒暑,堅持親自下功夫精選精評一種,合起來為廣大讀者選編一套達到20世紀末*好水平的古典文學讀本。《叢書》綜合起來看,有以下幾個特點:1.在選材上盡量收入這一時期名家的代表作,并盡量照顧到不同題材、體裁和風格的作品。同時,除反映其時代基本面貌外,也著眼于貼近現實生活,一些過于艱深的作品和某些思想傾向不很健康的作品都未入選。2.每種書前均有一篇作者親自撰寫的研究總論作為該冊的“前言”,對讀者就該時代、該種類文學作品的發展概況、風格特色和歷史地位作既切實又概括的介紹,并吸收該領域海內外新的研究成果,盡可能體現出當代的*新研究水平。3.作者簡介(專人專集的則融合在“前言”中)部分簡明扼要,評價精當,也融合進去了作者多年的研究心血。4.在注釋上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精確明晰,既避免穿鑿附會,又盡量少作繁瑣過細的征引、考辨。做到了不誣古人,不惑來者。還有一個顯明的特色是隨注入校,擇善而從,不再單出校記,減輕讀者的閱讀負擔。5.點評,又稱評點、批注,是我國古代常用的一種文學品評、鑒賞和批評的方式。其特點是具有充分的靈活性、評騭的縝密性和對讀者的啟迪性。在品評作品時,可能有見解則評,無見解則省,且可長可短,一依點評者有否心得獨見為轉移,故能省去許多浮文廢詞;在評騭中可以就作品的構思、詩藝、風格、神韻、妙語等隨文進行點評,或詳或略,或從一二個角度切入,或作總體的把握,以幫助讀者對作家作品的文心勝意有較深細的了解和領悟。這都是采用別的方式所不易做到的(褚斌杰語)。本套《叢書》的點評,文字簡潔生動,引人入勝;文筆自由活潑,不拘一格。凡有值得從縱向橫向作藝術比較之處,則作畫龍點睛式的對照評論,字數由幾句話到一二百字不等。點評部分也是本套叢書的精華和價值所在,充分體現了撰稿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和風格、才華。給文學名著的選本作點評,在過去的舊書坊并不少見,但在建國以后出版的選本中似乎并不多見(吳文治語)。許多古代詩文的語言是很優美的,表現力是很強的,文化水平不很高的讀者不易看出或不易領略到其中的妙處,點評的方式可以非常靈活地指出這些美妙之處,引導讀者領略欣賞。所以,閱讀好的評點本以后,就可以懂得語言文字之美,懂得作者的文心,懂得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的精華所在,懂得中國文字的表現力和巨大容量(吳文治語)。從已出版的**輯來看,各位大師都花了較多的心血來撰寫注評這些作品,其選文允當,前言提綱領,注釋簡明扼要,點評簡潔縝密、畫龍點睛。因此,通過閱讀本套叢書,即使讀者可以通過閱讀與當代古典文學領域里的泰山北斗們交流,領略大師們的風采;又可以使讀者通過閱讀消除對古典文學的歷史隔膜和語言障礙,欣賞到古代文壇上名家們的美文當選語和神韻。
- 主題:林繼中先生評點
林的博士論文即《杜詩趙次公先后解輯校》,是蕭滌非先生高足,對杜詩下過苦功夫,本書絕版已久,先在亞馬遜買了電子版,在中圖見到實體版,于是再買一次。和其他選本比起來,注釋精要,點評得當,非常不錯,惜無精裝,然平裝勝在價格,紙張封面等反是次要的了。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