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歲月滄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325865
- 條形碼:9787547325865 ; 978-7-5473-2586-5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歲月滄桑 本書特色
錢理群自我剖白,對自我存在的歷史性分析和本體性追問:
如何做堂堂正正的“人”,如何做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活得像個樣子?
知識分子自我獨立性與主體性,知識分子和民眾的關系,關于啟蒙主義的反思、關于理想主義的反思,關于思想和行動的關系
這是知識分子在滄海橫流中必須堅持思考與堅持守護的東西
我們與二十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已越行越遠,唯有回望、自省、深入歷史的現場,才能以更清醒的姿態開拓世界。
歲月滄桑 內容簡介
本書系著名學者錢理群沉思十年、傾盡心血之作,也是其“20 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三部曲”之終卷。作者選擇沈從文、梁漱溟、趙樹理、廢名、王瑤、郭小川、邵燕祥等重要、典型的作家、學者在1949 年至20 世紀70 年代這一時期的生命歷程為觀照對象,通過大量的新材料,深入他們在時代的大轉型大變動中的投入、挫折、碰撞、困惑和堅守,透視其個人性格、理想與時代、社會之間的交流激蕩,重現了那個年月的社會風云、個人命運遭際與精神的波瀾,檢討了歷史經驗得失及其包含的啟示。
歲月滄桑 目錄
目錄
“知識分子精神史”三部曲總序
1949—1980:沈從文的堅守
一、沈從文為何自殺?/001
二、沈從文怎樣找到自已的生命和“新社會”的契合點,作為聯結的通道?也就是說,他如何“適應”新的社會,又“堅守”自已的基本立場,從而形成了他的“新思想”?
三、努力適應后的沈從文又遭遇到了怎樣的生存困境與精神苦悶?
四、沈從文遭遇到了怎樣的文學困境?
五、沈從文如何在痛苦挫敗生活中,把生命支持下來,并獲得新的價值?
1949:廢名“上書”
一、“得之矣”的歡欣:認同與擁戴
二、諫言:認同下的不同與擔憂
1951—1970:趙樹理的處境、心境與命運
一、趙樹理身份的三重性與暖昧性
二、1949年后的趙樹理
1952—1969:讀王瑤“檢討書”
一-、“檢討書”的歷史形成(1942一1950)
二、“洗澡”運動中的王瑤檢討書(1952)
三、反胡風運動中的王瑤檢討書(1955)
四、“拔白旗”運動中的王瑤檢討書(1958)
五、“文革”期間的王瑤“檢討書”(1969)
1953—1974:兩位同齡人關系的一種分析
一、梁漱溟和毛澤東共同遇到什么中國問題?
二、他們在解決辦法上的相同、相似和相通
三、他們在解決辦法上的分歧與不同
1957—1959:郭小川的命運起伏
一、郭小川的典型性
二、郭小川在1957年
三、郭小川在1959年
四、不是結束的結束
1958—1976:一個知識分子的死與生
一、“我死在一九五八”
二、精神迷誤的伏線是怎樣埋下的
三、“脫胎換骨的改造”:這回是真的“死”了
四、因為心還沒有死:《小鬧鬧》的風波
五、堅守中的迷誤
六、跪著的“造反”
后記
歲月滄桑 相關資料
(錢理群))喜歡抓大問題,喜歡考察“道路”的選擇,他把知識者特別是文人的“精神歷程”看的尤為重要,往往就當作是時代潮動的標志。他擅長做“精神研究”,辦法就是找幾個作家作為個案,挖掘其精神變化,由此勾勒時代變化……老錢自然不屬于循規蹈矩的學者,他有持續的強烈的使命感,有廣大的現實關懷,又總是很叛逆,對于……流俗的東西有本能的反感,對于民間的處境卻格外同情……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很可愛又可貴。——溫儒敏,著名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人教版中學語文教材總主編
歲月滄桑 作者簡介
錢理群,1939年生,北京大學資深教授,1980年代以來中國最具影響力、最受關注的人文學者之一。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研究、20世紀知識分子精神史研究。他傳承五四精神,本著“接著魯迅往下講”的覺識,深入挖掘思想資源,深情關注民族與人民的命運,以自體生命與學術合一的追求,回應大時代對于中國知識界的呼喚。主要著作有《心靈的探尋》《周作人傳》《1948:天地玄黃》《學魂重鑄》《走進當代的魯迅》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莉莉和章魚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