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朱自清筆下的四季之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624618
- 條形碼:9787514624618 ; 978-7-5146-2461-8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朱自清筆下的四季之美 本書特色
朱自清筆下的四季之美:
春
春風:“‘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
春花:“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春草:“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夏
夏荷:“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夏月:“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
夏云:“飛機上看云,有時卻只像一堆堆破碎的石頭,雖也算得天上人間,可是我們還是愿看流云和停云。”
夏水:“岸上原有三株兩株的垂楊樹,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搖曳著。”
秋
秋葉:“葉子被打得格外顫了。雨里一個人立著,不聲不響的。”
秋色:“秋色勝春溫。”
秋竹:“無數竿竹子在風里折腰舞著;好一片碧波喲!”
秋綠:“叢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
冬
冬天:“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風聲,跟天上一只兩只的鳥影。”
枯樹:“枯樹們的疏影,蕩漾出她們伶俐的模樣。”
朱自清筆下的四季之美:
春
春風:“‘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
春花:“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春草:“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夏
夏荷:“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夏月:“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
夏云:“飛機上看云,有時卻只像一堆堆破碎的石頭,雖也算得天上人間,可是我們還是愿看流云和停云。”
夏水:“岸上原有三株兩株的垂楊樹,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搖曳著。”
秋
秋葉:“葉子被打得格外顫了。雨里一個人立著,不聲不響的。”
秋色:“秋色勝春溫。”
秋竹:“無數竿竹子在風里折腰舞著;好一片碧波喲!”
秋綠:“叢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
冬
冬天:“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風聲,跟天上一只兩只的鳥影。”
枯樹:“枯樹們的疏影,蕩漾出她們伶俐的模樣。”
除夕:“又看一歲盡,生事逐飆塵。”
新年:“他們血一般的光,照徹了夜幕;幕中人醒。”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觸摸朱自清人性的優雅
對自然之美的敏銳感知、對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以及對生命意義的哲思。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春景秋韻,不僅僅是自然風光的簡單描繪,更是他內心世界的映射。這種對自然的細膩觀察和深情描繪,體現了他作為文人墨客的一種超脫與雅致,內心深處對人性的溫柔與善良。
葉圣陶、朱光潛、郁達夫、沈從文一致推薦的文學大師
葉圣陶:每回重讀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傾聽他的閑談的樂趣,古今中外,海闊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
朱光潛:佩弦先生是極少數人中的一個,摸上了真正語體文的大路。佩弦先生的作品不但證明了語體文可以做到文言文的簡潔典雅,而且向一般寫語體文的人們揭示一個極好的模范。我相信他在這方面的成就是要和語體文運動史共垂久遠的。
郁達夫:朱自清的散文,能夠貯滿一種詩意。
沈從文:佩弦(朱自清)先生人如其文,可愛可敬處即在凡事平易而近人情,拙誠中有嫵媚,外隨和而內耿介,這種人格或性格的混和,在做人方面比文章還重要。
每一個四季,都是自己的人生朱自清筆下的四季之美 內容簡介
文學大師朱自清先生以其細膩的筆觸和深厚的情感,描繪了四季之美。他的作品不僅以其細膩的情感、深邃的意境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著稱,更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人性的優雅與光輝。這種人性的優雅,體現在他對自然之美的敏銳感知、對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以及對生命意義的哲思探索之中。春花秋月、夏日冬雪,觸摸朱自清人性的優雅,安然自在。每一個四季,都是自己的人生。葉圣陶、朱光潛、郁達夫、沈從文一致推薦的文學大師。
朱自清筆下的四季之美 目錄
春
春
春暉的一月
匆匆
看花
白馬湖
潭柘寺 戒壇寺
小草
滬杭道中
夏
荷塘月色
揚州的夏日
外東消夏錄
松堂游記
《憶》跋
《山野掇拾》
重慶行記
南行通信
初到清華記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秋
秋
飄零
中秋月
竹隱以紅葉見寄,賦此奉答
紀游
“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
——溫州的蹤跡一
綠
——溫州的蹤跡二
冬
冬天
滿月的光
歌聲
除夕書感
新年
《倫敦竹枝詞》
附錄
一年有四季,人生亦如是
我是揚州人
給亡婦
背影
剎那
文學的美
——讀Puffer的《美之心理學》
《談美》序
《梅花》后記
重慶一瞥
北平淪陷那一天
兒女
文物·舊書·毛筆
朱自清筆下的四季之美 相關資料
春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的。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1933年2月21日
朱自清筆下的四季之美 作者簡介
朱自清,原名自華,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于江蘇省東海縣(今連云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后隨父定居揚州。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中國新文學的開拓者之一,一代文學大師。
192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25年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1931年留學英國,游歷歐洲。1932年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抗日戰爭期間任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8年因病逝世。
朱自清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為建立中國現代散文全新的審美特征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他的散文風格樸素、嚴密、清新、沉郁,以語言洗練、文筆清新秀麗而著稱,著有《雪朝》《蹤跡》《荷塘月色》《背影》《春》《經典常談》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