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魅力唐太宗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14622362
- 條形碼:9787514622362 ; 978-7-5146-2236-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魅力唐太宗 本書特色
正史為主干,野史為枝葉,再現(xiàn)唐太宗的人格魅力
千古一帝唐太宗開創(chuàng)的“貞觀之治”被后世譽為封建社會的治世典范
推行三省六部制,完善中央集權(quán),改革科舉制度
魅力唐太宗 內(nèi)容簡介
無論是從學識修養(yǎng)還是從人格魅力上來看,李世民都可稱為千古一帝。他早年隨父李淵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屢建戰(zhàn)功。武德九年發(fā)動玄武門之變,登基為帝,年號貞觀。在位期間,虛心納諫,任用房玄齡、魏征等賢臣,實行均田制,勸課農(nóng)桑,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國家安定,經(jīng)濟繁榮,文化昌盛。同時,開疆拓土,完善三省六部制,減輕刑罰,增加科舉科目,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對后世影響深遠。
本書在尊重史實的基礎(chǔ)上,詳細記述了貞觀時期唐太宗的一系列作為,給讀者呈現(xiàn)出一幅大唐盛世之圖景。
魅力唐太宗 目錄
**章 兄弟奪位,太宗登基
兄弟爭斗,意外重重
盈盈笑意,危機四伏
玄武之變,終登皇位
第二章 君臣論道,勵精圖治
探求前朝,群臣論道
創(chuàng)立制度,加強集權(quán)
寬仁施政,成就盛世
知人善任,注重品德
第三章 人才濟濟,良臣云集
房謀杜斷,左膀右臂
直言不諱,竭誠勸諫
二李相助,所向無敵
兩大門神,尉遲秦瓊
虎狼相合,知節(jié)君集
第四章 征討四方,吐蕃和親
突厥內(nèi)亂,不戰(zhàn)而和
定吐谷渾,仁政對待
征戰(zhàn)繼續(xù),唐平高昌
第五章 太平盛世,國家繁榮
重農(nóng)恤民,發(fā)展經(jīng)濟
鑒古設(shè)館,興禮修志
魅力唐太宗 相關(guān)資料
“貞觀之治”是指唐太宗在位期間的清明政治。唐太宗以隋亡為戒, 勵精圖治,實行一系列開明政策和措施,政績卓著。隋朝修建了大運河并開創(chuàng)科舉制度,勞民傷財?shù)拇筮\河是導致隋滅亡的原因之一,但這些卻客
觀上促成了貞觀之治。
唐太宗虛懷納諫,糾正錯誤;選賢任能,誠信待下,政治修明;寬簡立法,慎擇良吏,執(zhí)法不避權(quán)貴;重視地方政治,慎擇刺史,吏治較為清明;釋放宮女,縱放鷹犬,提倡節(jié)儉;減少戰(zhàn)事,輕徭薄賦,發(fā)展生產(chǎn),緩和階級矛盾;撰行《貞觀氏族志》,抑制舊士族勢力。由于執(zhí)行上述政策和措施,貞觀年間出現(xiàn)了牛馬布野、谷價低廉、社會安定、國家富強的景象。
唐太宗還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廣設(shè)羈縻府州,安置降眾,消除邊患,緩解了民族矛盾,因而被北方各族尊稱為“天可汗”;唐太宗遣文成公主和親吐蕃,為漢藏兩族的友好交往開了先河,對中國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當時的年號為“貞觀”(627—649年),故史稱“貞觀之治”。貞觀之治是中國歷史上足以同漢代文景之治相媲美的盛世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治世,同時也為后來的開元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本書在尊重史實的基礎(chǔ)上,詳細記述了貞觀時期唐太宗的一系列作為,給讀者呈現(xiàn)出一幅大唐盛世之圖景。本書乃一家之言,僅供讀者參考,不足之處還請讀者批評指正。
玄武之變,終登皇位
在持續(xù)了數(shù)年的明爭暗斗之后,李世民開始積極籌劃對東宮的反撲,立誓要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聯(lián)盟擊破,并且不給他們?nèi)魏畏磽舻臋C會。
久經(jīng)沙場的李世民深深明白這個道理:一旦不能一招制敵,勢必引來更兇猛的反撲。因此,他下定決心要消滅太子一黨,開始從一只蟄伏的雄獅變成蓄勢待發(fā)的利箭,他要求自己一發(fā)必中。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都悄悄在秦王府中集合之后,李世民說:“我本來懷著仁厚之心,不愿意讓父皇看到兄弟相殘而傷心。但是太子和齊王步步緊逼,并不因我們是一母同胞而留有絲毫余情。既然是這樣,我只能奮起出擊了。”
“貞觀之治”是指唐太宗在位期間的清明政治。唐太宗以隋亡為戒, 勵精圖治,實行一系列開明政策和措施,政績卓著。隋朝修建了大運河并開創(chuàng)科舉制度,勞民傷財?shù)拇筮\河是導致隋滅亡的原因之一,但這些卻客
觀上促成了貞觀之治。
唐太宗虛懷納諫,糾正錯誤;選賢任能,誠信待下,政治修明;寬簡立法,慎擇良吏,執(zhí)法不避權(quán)貴;重視地方政治,慎擇刺史,吏治較為清明;釋放宮女,縱放鷹犬,提倡節(jié)儉;減少戰(zhàn)事,輕徭薄賦,發(fā)展生產(chǎn),緩和階級矛盾;撰行《貞觀氏族志》,抑制舊士族勢力。由于執(zhí)行上述政策和措施,貞觀年間出現(xiàn)了牛馬布野、谷價低廉、社會安定、國家富強的景象。
唐太宗還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廣設(shè)羈縻府州,安置降眾,消除邊患,緩解了民族矛盾,因而被北方各族尊稱為“天可汗”;唐太宗遣文成公主和親吐蕃,為漢藏兩族的友好交往開了先河,對中國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當時的年號為“貞觀”(627—649年),故史稱“貞觀之治”。貞觀之治是中國歷史上足以同漢代文景之治相媲美的盛世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治世,同時也為后來的開元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本書在尊重史實的基礎(chǔ)上,詳細記述了貞觀時期唐太宗的一系列作為,給讀者呈現(xiàn)出一幅大唐盛世之圖景。本書乃一家之言,僅供讀者參考,不足之處還請讀者批評指正。
玄武之變,終登皇位
在持續(xù)了數(shù)年的明爭暗斗之后,李世民開始積極籌劃對東宮的反撲,立誓要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聯(lián)盟擊破,并且不給他們?nèi)魏畏磽舻臋C會。
久經(jīng)沙場的李世民深深明白這個道理:一旦不能一招制敵,勢必引來更兇猛的反撲。因此,他下定決心要消滅太子一黨,開始從一只蟄伏的雄獅變成蓄勢待發(fā)的利箭,他要求自己一發(fā)必中。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都悄悄在秦王府中集合之后,李世民說:“我本來懷著仁厚之心,不愿意讓父皇看到兄弟相殘而傷心。但是太子和齊王步步緊逼,并不因我們是一母同胞而留有絲毫余情。既然是這樣,我只能奮起出擊了。”
房玄齡說:“東宮和秦王府已經(jīng)勢不兩立,若是秦王還心存幻想,希望太子會因為兄弟之情而幡然悔悟,那就太可笑了。現(xiàn)在,我們只能揮戈相向,找個辦法讓皇上治太子的罪,才能為社稷求得安寧。”
眾人皆點頭稱是,可是長孫無忌卻說:“此前楊文干謀反之時,太子作為主謀,卻被皇上赦免。可見皇上對于太子的寵愛遠勝秦王,我們再想通過皇上來讓太子受到懲罰,似乎不太可能了。就算能找到證據(jù)再以謀逆之罪告到皇上那里,也不一定會扳倒太子,所以我們一定要找其他辦法。”
其實,對于李淵的期望,李世民早就已經(jīng)放棄了。李淵眼看著李建成做出企圖謀逆、戕害兄弟等行為之后依舊保護太子,李世民便對李淵失望了。他明白,在李淵的天平上,雖然他李世民建立了無數(shù)軍功,被賜予了很多榮耀,卻依舊抵不上太子重要。而諳熟兵法的他也明白:敵人用過的招數(shù),自己不能再用。李建成對他設(shè)計圈套、在皇上面前詆毀誣陷等策略,都起到了一定作用,如果自己再去效仿,不僅不能取得效果,還會讓太子占了先機。所以,他要做的是太子從未做過的。
李世民對眾人說:“太子一向不能容我,殺我之心不死。這一次又在昆明池設(shè)計害我,既然這樣,我又怎么能坐以待斃!我只能在他殺我之前先動手,而且我要一招制敵。這也是為了國家社稷,為了大唐的安寧。”
房玄齡說:“我們要對太子下手,必然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現(xiàn)在長安城中到處都是太子的人,就連皇宮中也都是太子布下的陣防,哪兒才最合適呢?”
看眾人沉默,李世民說:“玄武門的守將敬君弘曾經(jīng)是我的部將,跟隨我南征北戰(zhàn),在平定竇建德的戰(zhàn)役中表現(xiàn)突出,被我推舉駐守玄武門,是可以信任的人。現(xiàn)在長安城里要想找到可以下手而不被打擾的地方,可能就只有玄武門了。”
房玄齡一聽大喜,說:“玄武門是進宮必經(jīng)之地,皇上現(xiàn)在又住在靠近玄武門的臨湖殿。只要我們能將太子引到宮中,讓他朝拜皇上,太子就必然要經(jīng)過玄武門,就能找到下手的機會。”這一點很快便獲得了大家的贊同。侯君集、尉遲恭等人說:“我們可以先去玄武門做好埋伏,一旦太子出現(xiàn),便可以動手殺了他。”可是長孫無忌卻說:“那么又怎么能將他引到玄武門去呢?平時太子朝拜,我們都掌握不到行蹤,而且多有隨行。”這個問題難倒了大家。就算是做好了萬全的準備,李建成不出現(xiàn),也是白搭。李世民說:“要讓太子去朝拜皇上,就不能是太過激烈的理由。如果是謀反這些罪名,估計太子就不敢進宮面圣,反而是逃走了。”長孫無忌說:“如果理由不夠,皇上又會覺得沒有必要召見太子,那我們的辛苦就付諸東流了。”
大家又一次陷入沉默中,過了半晌,杜如晦說:“太子常入宮,其實并不是拜見皇上,很多時候他是去后宮。”
房玄齡說:“尹德妃和張婕妤與太子的私交非常好,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杜如晦說:“既然這樣,我們能不能在這件事上做一些文章呢?”
房玄齡想了想,一拍手說:“對啊!我們可以向皇上告密,就說太子淫亂后宮。這條罪名可大可小,宮里又一直傳有太子與尹德妃、張婕妤過從甚密的消息,皇上一定會召見太子。而太子覺得自己被冤枉,也一定會進宮去做解釋。到那時,我們就可以在玄武門等著他自投羅網(wǎng)了。”
眾人對這一策計都表示贊成,李世民也表示贊同,便連夜寫了奏折,揭發(fā)太子與尹德妃、張婕妤穢亂宮廷,有損尊嚴。同時說太子和齊王有意謀害自己,讓李淵不得不將李世民也同時召入宮中詢問。
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早晨,李淵打開李世民的奏折一看,勃然大怒,便詔令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進宮到臨湖殿面圣。
東宮接到的消息說,秦王在皇上面前告了一狀,說太子淫亂后宮,皇上大怒,命其進宮一問究竟。李元吉說:“我們現(xiàn)在兵馬都已經(jīng)部署得差不多了,而秦王此時忽然陷害,詔令太子進宮,肯定不會有好事。不如太子就稱病在家,暫時不去朝拜,靜待事情發(fā)展,再做打算。一旦秦王有所舉動,我們就起兵將其制伏。”
李建成卻搖搖頭說:“我莫名其妙背上這樣的罪名,皇上對我的信任肯定有所降低。而且我現(xiàn)在部署嚴密,長安城到處都有我的布防。薛萬徹、謝叔方、馮立等得力的部將也都做好了隨時作戰(zhàn)的準備,你就不用擔心了,只要進宮向皇上解釋清楚這些,秦王的謊言就會不攻自破,到時候我們就可以動手了。”
李建成堅持帶著齊王及部分親隨進宮到臨湖殿面圣。途經(jīng)玄武門時,太子忽然發(fā)現(xiàn)情況不對。原本守衛(wèi)森嚴的玄武門今天沒有幾個人看守,城門上的守將個個神色緊張。發(fā)現(xiàn)端倪的李建成忙將自己的疑惑告訴了李元吉,兩人勒住馬頭打算撤回東宮,卻見李世民全副武裝,帶著一隊親隨迎面而來。
李世民看到太子和齊王想要逃走,便朗聲道:“太子、四弟,你們不是來見皇上的嗎?怎么還沒見到就要走?”李建成見狀忙策馬想要逃出宮去,李世民已經(jīng)開弓拉箭,一箭正中太子后心。
眼看著太子應(yīng)聲落馬,李元吉大駭,忙扭轉(zhuǎn)馬頭想要沖向李世民,與其決一死戰(zhàn)。孰料李世民身邊猛將尉遲恭早已等候多時,一箭正中元吉眉心,將其射落。
變故在瞬間發(fā)生,所有人都驚呆了,太子的部下頓時一哄而散。李世民命人將他們收攏,一個個都拘押起來,但依舊有漏網(wǎng)之魚逃出宮去,向?qū)m門外守候的太子護衛(wèi)隊呼救。不一會兒,薛萬徹、馮立等太子的部將都率兵趕到玄武門。
這一邊,李世民帶著尉遲恭、侯君集、張公瑾等人,連同玄武門守將敬君弘,死守城門。另一邊,太子翊衛(wèi)薛萬徹、車騎將軍馮立也率兵猛攻。薛萬徹眼看城門守得嚴固,便對馮立說:“秦王帶著部將都在這里死戰(zhàn),秦王府一定缺人把守,你且在這里攻城,我率軍去攻打秦王府!”
李世民一看薛萬徹率軍撤退,要去攻打秦王府,不由得一陣發(fā)慌,此時的秦王府中只有老幼家眷,薛萬徹一去必然全部被俘。正焦急間,尉遲恭躍然上馬,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砍下來,掛到城門之上,對馮立、薛萬徹說:“你們的主子已經(jīng)死了,你們還想做什么?”
眾人一看太子和齊王已然被殺,頓時斗志渙散,很快便被秦王軍隊擊潰,而薛萬徹和馮立也倉皇逃出長安去了。
玄武門之變以李世民的完勝告終,雖然在整個事件的過程中,李世民也多次以身涉險,但他果斷下令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為自己贏取了最后的勝利。
玄武門之變兩個月后,李淵讓位給李世民,李世民在推辭了三次之后,改元貞觀,坦然地坐上了自己期盼已久的位置,全權(quán)掌握了這個國家。
魅力唐太宗 作者簡介
姜越,自幼酷愛文學,長期從事文化事業(yè)相關(guān)工作。曾成功策劃并出版了“青春有約”“青春少年樣樣紅”青少年讀史嘗鮮等系列圖書,著有《正兒八經(jīng)地生活》《順勢者昌》《讀宋詞 學寫作》等專著。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