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無處可逃的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622717
- 條形碼:9787572622717 ; 978-7-5726-2271-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無處可逃的家 本書特色
1.作者用發(fā)生在日本的8個家族間真實兇案,呈現不幸的家庭是如何一點點爛掉的?被害者是如何一步步擴大的?
2.書中的案件涉及親子關系、夫妻關系、姻親關系、婆媳關系、兄弟關系等方面,深度拆解親密關系問題根源。
3.作者身為法律學者和加害者家族支援者,在剖析家庭問題之外還給出了構筑聯(lián)系等切實改善建議。
4.作者在書中借“少年A”講出了自己身邊人的慘痛故事,讓這本書多了一分切膚的沉痛感,每個人都應該做點什么。
5.絕大部分家庭間兇案都被掩埋了,鮮有人長期追蹤這類案件背后的事件真相和受害者,但危險一直潛伏在我們四周,作者希望借本書引起讀者的足夠重視。
無處可逃的家 內容簡介
《無處可逃的家》是一本關注日本家族間兇案的紀實文學作品。
相信不少人有過或聽過被家人折磨的經歷。面對配偶的情感暴力和父母兄弟的支配性言行,“干脆……”你這樣想過嗎?實際上,日本半數的殺人事件發(fā)生在家族之問。家人的煩惱難以向他人傾訴,壓抑的情緒不知何時會爆發(fā)。看起來越是幸福的家庭,往往越有問題。對孩子過分管教、假面夫婦及丈夫和婆婆的爭執(zhí)、兄弟之間因嫉妒面殺人等等,家庭關系到底是怎么一點點崩壞的呢?本書起底十余起發(fā)生在日本家族間的罪案,揭露家庭潛在危機,以期幫助更多人走出親密關系泥潭。
無處可逃的家無處可逃的家 前言
許多人都經歷過與家人產生矛盾的情況。由于伴侶的語言暴力或父母的過度控制,可能會產生“總有一天……”的沖動;因為對無法自理的孩子的未來感到悲觀,甚至考慮帶著孩子一起走向極端……在心理咨詢的場合,像這樣對家人流露出極端情緒的情況并不少見。
日本發(fā)生的殺人案件有一半左右發(fā)生在家族內部。
我從二○○八年開始為加害者(犯罪人員,與受害者對應)家屬提供心理支持,作為日本支援團體的一員,主要為殺人案件的加害者家屬提供支援。在我參與支援的大約三百件殺人案件中,有一百二十件發(fā)生在家族內部,但其中的實情鮮為人知。與家族外的殺人案件相比,家族內部的殺人案件報道周期更短,新聞媒體也不會對包括案件原因在內的問題進行深入挖掘。
像無差別殺傷事件那樣導致不特定多數人死傷的案件,會讓許多人感到恐懼和不安,人們都想知道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慘劇。為了給公眾一個答案,新聞媒體需要從多角度進行現場調查和報道。而對于發(fā)生在家族內部的殺人案,則常常被簡化為家族內部矛盾。
從為加害者家族提供支援的角度來看,發(fā)生在家族內部的殺人案件不僅會影響加害者和受害者本身,還可能波及更多的家庭成員。因此,這一問題需要得到充分的考慮。
無處可逃的家 目錄
**章千葉縣四年級小學生被虐致死案
深愛著心愛的家人 / 002
被案件打破的日常 / 004
加害者家族的孩子們是第二受害者 / 007
真假難辨的互聯(lián)網信息 / 009
過度依賴父母的夫妻 / 011
與心愛在一起的生活 / 013
作為受害者遺屬的悔恨、作為加害者家屬的責任 / 016
在法庭上公開的殘忍虐待 / 019
沒想到竟然做出如此殘忍的行為…… / 023
被告妻子的證詞 / 026
無法依賴的大人們 / 030
心愛的戰(zhàn)斗 / 033
被告堅持否認虐待的理由 / 035
在庭審中沒有被深入挖掘的犯罪動機 / 039
失落一代的怨念 / 044
雙方父母的對立 / 047
與妻子的相互依賴 / 049
與父母之間的經濟差距導致的加害行為 / 052
加害者們的結局 / 056
難以發(fā)現的加害行為 / 059
為了避免慘劇再次發(fā)生應該做的事 / 062
第二章 巖手縣孕婦被殺拋尸案
堅信兇手無辜的家人 / 068
即便如此我的兒子也沒有犯罪 / 071
隱藏在夫妻關系背后的秘密 / 075
大小姐與用人 / 079
因為疾病而失去容身之地 / 082
偽裝夫妻關系的理由 / 085
被連蟲子都不敢打死的男人絞殺 / 087
為了孩子化身惡鬼 / 091
想到家人才恢復理智 / 093
家人得知的真相 / 095
“有車和家庭才是男人”的價值觀 / 100
第三章 宮崎家族三人被害案
受到當地保護的加害者家族 / 104
人們的支持是生存下來的動力 / 106
對錯誤教育方式的悔恨 / 109
對加害者的支援 / 111
導致兒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 114
逃避丈母娘的家庭暴力 / 117
死刑是正確的選擇嗎? / 119
第四章被洗腦的家族
第三者介入導致家族成員關系破裂 / 126
被撕裂的家族 / 129
暴力的開始 / 134
受害者與加害者的不同道路 / 137
家族全員都是嫌疑人 / 139
家族的弱點 / 141
第五章嬰兒遺棄案的背后
教養(yǎng)良好的女兒為什么會做出這種事 / 146
害怕被父母發(fā)現 / 150
家庭中的性教育 / 153
第六章七十六歲前高官刺死兒子引發(fā)的思考
父母應該殺掉危害社會的子女嗎? / 156
對成為加害者家屬的恐懼 / 160
第七章殘留下來的家族的人生
哥哥殺害了父親 / 164
哥哥的死亡與母親的護理 / 166
支援的極限 / 168
如何防止社會的孤立 / 171
第八章兄弟間殺人
長子殺害次子 / 174
與大哥疏遠的關系 / 176
孤獨的青春期 / 179
來自哥哥的警告 / 182
事件另有真相 / 185
逃離哥哥后開始的嶄新人生 / 188
被趕出東京 / 192
名為教育的光 / 195
與少年 A 的相遇 / 198
兒子的自殺 / 201
被家族奪走的人生 / 204
名為金錢的麻醉劑 / 206
第九章家人為什么自相殘殺
近親憎惡與正常化偏見 / 210
看不見的孤立 / 212
孩子犯罪意味著社會性死亡 / 214
第十章家族與社會的責任
過度強調“家族責任論”的日本 / 218
社會扭曲價值觀的影響 / 220
男尊女卑的弊端 / 222
加害者家族的孩子的未來 / 225
第十一章防止家族間殺人
抗風險能力低的家族的脆弱性 / 230
家族的多樣性是預防案件發(fā)生的關鍵 / 232
重新構筑聯(lián)系 / 234
為什么要對案件進行查證 / 237
后記 / 239
作者簡介 / 243
無處可逃的家 相關資料
近親憎惡與正常化偏見
我認為,世人對于“家族”這個詞,有過度肯定甚至美化的傾向。
事實上,家人了解你不為外人所知的弱點,一旦家人反目成仇,會讓人感到更加恐懼。家族間的殺人事件,正是因為對親密對象放松警惕導致的。至于近親憎惡的產生,我認為是因為相互之間的距離過近,雙方更難以接受彼此的差異和分歧,從而導致近親憎惡。此外,人們對家人往往產生“既然是家人就應該理解我”之類的期待,一旦期待落空,便會產生強烈的負面情緒。
接連發(fā)生的家族間殺人案件,都說明了即便有血緣關系,即便有法律上的約束,家人和自己仍然是不同的個體。
當家族之間出現問題時,大多數人總是樂觀地認為家人之間一定會互相理解,結果卻導致事態(tài)進一步惡化。事實上,正因為是家人,所以更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
很多人認為家庭是最安全的地方。但正是由于這種“正常化偏見”,使得家人更難以察覺其他家人的不當行為。
恐怕很少有人會逐一確認家人的行為是否屬于家庭暴力。許多發(fā)生在家庭內的暴力和性虐待都被忽視了。
有些問題只有家人才能發(fā)現,而有些問題正因為是家人才難以被發(fā)現。
即便發(fā)現問題,仍有不少家庭選擇回避問題,或是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而,當家庭內部發(fā)生問題時,正確的做法并不是視而不見,而是應該尋求第三方的支援來解決問題。
看不見的孤立
“家族的痛苦與貧富無關。”
上一章中提到過的神澤純,經常這樣對我說。許多加害者家族在當地都很有名氣,或者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農林水產省前事務次官的長子刺殺事件可以說就是此類案件的代表。金錢和人脈在應對家庭問題時不一定能夠發(fā)揮有效作用。因為當你一帆風順時,別人都會主動靠攏過來,但當你出現問題時,別人則會瞬間四散而去。
甚至可以說,擁有金錢和權力更容易引發(fā)紛爭,結果導致社會地位一落千丈,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因此,支援不能僅面向那些本就“一無所有”的人,對于那些本來擁有卻失去一切的人也需要適時地提供幫助。
近親憎惡與正常化偏見
我認為,世人對于“家族”這個詞,有過度肯定甚至美化的傾向。
事實上,家人了解你不為外人所知的弱點,一旦家人反目成仇,會讓人感到更加恐懼。家族間的殺人事件,正是因為對親密對象放松警惕導致的。至于近親憎惡的產生,我認為是因為相互之間的距離過近,雙方更難以接受彼此的差異和分歧,從而導致近親憎惡。此外,人們對家人往往產生“既然是家人就應該理解我”之類的期待,一旦期待落空,便會產生強烈的負面情緒。
接連發(fā)生的家族間殺人案件,都說明了即便有血緣關系,即便有法律上的約束,家人和自己仍然是不同的個體。
當家族之間出現問題時,大多數人總是樂觀地認為家人之間一定會互相理解,結果卻導致事態(tài)進一步惡化。事實上,正因為是家人,所以更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
很多人認為家庭是最安全的地方。但正是由于這種“正常化偏見”,使得家人更難以察覺其他家人的不當行為。
恐怕很少有人會逐一確認家人的行為是否屬于家庭暴力。許多發(fā)生在家庭內的暴力和性虐待都被忽視了。
有些問題只有家人才能發(fā)現,而有些問題正因為是家人才難以被發(fā)現。
即便發(fā)現問題,仍有不少家庭選擇回避問題,或是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而,當家庭內部發(fā)生問題時,正確的做法并不是視而不見,而是應該尋求第三方的支援來解決問題。
看不見的孤立
“家族的痛苦與貧富無關。”
上一章中提到過的神澤純,經常這樣對我說。許多加害者家族在當地都很有名氣,或者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農林水產省前事務次官的長子刺殺事件可以說就是此類案件的代表。金錢和人脈在應對家庭問題時不一定能夠發(fā)揮有效作用。因為當你一帆風順時,別人都會主動靠攏過來,但當你出現問題時,別人則會瞬間四散而去。
甚至可以說,擁有金錢和權力更容易引發(fā)紛爭,結果導致社會地位一落千丈,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因此,支援不能僅面向那些本就“一無所有”的人,對于那些本來擁有卻失去一切的人也需要適時地提供幫助。
能夠自力更生的人,往往不愿意依賴他人,也不愿意展現自己軟弱的一面,因此即便遇到問題也會選擇忍耐。尤其是名人,家庭是否和睦幸福對他們的聲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他們更不愿曝光自己的家庭問題。即便當地有咨詢窗口和支援組織,只要當事人不愿意將自己的問題暴露出來,他們就不會主動尋求幫助。
不愿依賴他人,并盲目自信地認為自己能夠解決所有問題,也是導致家族間殺戮的原因之一。
孩子犯罪意味著社會性死亡
在日本,對加害者家族的批判,尤其集中在犯罪者的父母身上。即便犯罪的子女已經四五十歲,但作為犯罪者的父母,仍然會被追究責任,必須向社會和公眾謝罪。
身為父母,必須一生承擔養(yǎng)育責任,這也使得扭曲的親子關系變得更加復雜。不出門的孩子因為沒有工作,生活費全靠父母接濟。也就是說,父母的援助反而妨礙了孩子的自立。
父母之所以不能斷絕經濟支援,是因為一旦孩子在外面惹出事端,作為家人的他們也要承擔責任。因此,他們希望在家庭內部解決這些問題。有些孩子看穿了父母的這一弱點,因此一直賴在家里。
為了不給他人添麻煩,有時人們會選擇犧牲家人的利益。認為家庭問題應該在家庭內部解決,這種思想也是導致親子之間無法斷絕依賴關系的主要原因。
在日本,一旦孩子犯了罪,就意味著家長的社會性死亡,甚至有不少家長在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后選擇自殺。
此外,也有一些家長會做出類似農林水產省前事務次官那樣的極端選擇。
父母的責任是讓孩子具備在社會上獨立生活的能力。
與其對孩子過度干涉,不如積極利用支援團體和家族咨詢窗口等組織,幫助孩子盡早適應社會生活,實現自力更生。
無處可逃的家 作者簡介
[日]阿部恭子
NPO法人World Open Heart理事長。
東北大學研究生院法學研究科博士課程肄業(yè)(法學碩士)。2008年研究生在讀期間,設立以調查研究社會歧視和自殺為目的的團體World Open Heart。以宮城縣仙臺市為據點。在全國首次開始了以加害者家屬為對象的各種咨詢業(yè)務和同行支援等直接支援和啟發(fā)活動,應對來自日本全國的加害者家屬的咨詢。著有《兒子殺了人—加害者家族的真相》(幻冬舍新書)、《為加害者家族提供支援—被支援遺漏的人們》(巖波書店)等書。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