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中國雕塑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56531
- 條形碼:9787301356531 ; 978-7-301-35653-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雕塑 本書特色
1.本書是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配套教材,可以作為高等院校雕塑、造型等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志在成為藝術家的青年學生及雕塑愛好者的參考用書。
2.本書根據雕塑專業課程的教學要求編寫,從美學理論、歷史背景等角度闡述了中國雕塑藝術風格形成的原因,并比照繪畫、詩歌等其他藝術形式,系統地歸納了在不同的歷史時代背景下中國雕塑的藝術風格。
中國雕塑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雕塑專業課程的教學要求編寫,從美學理論、歷史背景等角度闡述了中國雕塑藝術風格形成的原因,并比照繪畫、詩歌等其他藝術形式,系統地歸納了在不同的歷史時代背景下中國雕塑的藝術風格。 中國的審美觀有兩個重要的因子:一是起源于楚文化、延伸至漢文化的浪漫美學;二是起源于秦文化的理式美學。這兩個因子在歷史的進程中相互交融,或多或少地體現在各個歷史時代的藝術中,影響了每一個歷史時代的審美觀,直至今日。本書在闡述中國美學起源的基礎上,將中國雕塑的藝術風格和審美方式按照朝代順序進行介紹,體現了這兩個因子在其中的傳承和影響。 本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雕塑、造型等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志在成為藝術家的青年學生及雕塑愛好者的參考用書。
中國雕塑 目錄
第1章?中國美學的起源
1.1 中國遠古美學的建立
1.1.1 中國遠古美學的起源及演進階段
1.1.2 中國遠古美學的地理環境和文化基礎
1.1.3 中國遠古美學的整體結構/
1.1.4 中國傳統器物與中國文化中“禮”的聯系
1.1.5 “中和”:中國之美的思想基礎
1.1.6 “美—文—玉”與中國之美
1.1.7 朝廷之美:威儀
1.1.8 觀:中國審美方式的主要特點
1.1.9 樂與中國美感的特點
1.2 遠古美學:石器時代的造型藝術
1.2.1 石器時代背景介紹
1.2.2 中華文明的曙光
1.2.3 注重實用性:以陶器為例
1.2.4 方圓溫潤,概括大方:以玉器為例
1.2.5 活潑開放,和諧統一:以紋飾為例
1.2.6 古拙樸實:以雕塑為例
1.2.7 中國雕塑美學的起源與發展結構圖
思考題
第2章?夏商西周雕塑
2.1 夏商西周美學觀的建立
2.1.1 夏朝美學觀建立的背景
2.1.2 商周時期美學觀的建立
2.2 夏朝造型藝術
2.2.1 莊重沉穩:以陶器為例
2.2.2 樸實神秘:以青銅器為例
2.3 商周造型藝術
2.3.1 中原地區造型藝術:以青銅器為例
2.3.2 長江以南造型藝術:以三星堆青銅器為例
思考題
第3章?先秦時期雕塑
3.1 先秦美學思想
3.1.1 朝廷美學的演進及三大人物形象
3.1.2 美學思想
3.2 春秋戰國時期的造型藝術
3.2.1 春秋戰國造型藝術:以青銅器為例
3.2.2 春秋戰國時期玉器
3.2.3 造型浪漫鮮活,影響兩代:以楚國漆器為例
3.2.4 造型生動流暢,艷麗繁復:以織錦為例
思考題
第4章?秦漢雕塑
4.1 秦漢美學思想
4.1.1 秦漢大一統與巨麗美學
4.1.2 秦代美學觀:儒道互補,相互交映
4.1.3 漢代審美
4.2 秦代造型藝術
4.2.1 遵從客觀:以秦俑為例
4.2.2 氣勢雄偉:以建筑為例
4.3 漢代造型藝術
4.3.1 漢代造型藝術的特點
4.3.2 漢代造型藝術的材料
4.3.3 漢代一些地區的畫像石和畫像磚
4.3.4 漢畫像磚上的形象
4.3.5 漢畫像磚制作方法:減地平雕加陰線刻
4.3.6 漢代造型藝術:瓦當
4.3.7 漢代造型藝術:不同地區的俑
4.3.8 漢代造型藝術:馬的形象
4.3.9 漢代造型藝術:其他動物俑
4.3.10 漢代造型藝術:石雕
4.3.11 漢代造型藝術:玉器
4.3.12 漢代造型藝術:金銀器
4.3.13 漢代造型藝術:闕
4.3.14 漢代造型藝術:漆器
4.4 漢代墓葬藝術與社會風氣
4.4.1 漢代的墓祠形制
4.4.2 漢代墓葬雕塑的建筑及裝飾
4.4.3 漢代墓祠畫像與當時的社會風氣
4.4.4 漢代墓葬藝術中的明器
4.4.5 漢代墓葬藝術中的胡人形象
4.4.6 墓主人死后靈魂進程
思考題
第5章?魏晉南北朝雕塑
5.1 魏晉南北朝美學觀的建立
5.1.1 社會背景
5.1.2 士人美學體系
5.2 魏晉南北朝造型藝術
5.2.1 陵墓雕塑
5.2.2 石窟雕塑
5.2.3 陶俑
5.2.4 畫像磚
5.2.5 青州龍興寺佛造像
思考題
第6章?隋唐五代雕塑
6.1 隋唐五代美學觀的建立
6.1.1 隋代美學觀的建立
6.1.2 唐代美學觀的建立
6.1.3 五代美學觀的建立
6.2 隋代造型藝術
6.2.1 繼承北朝風格:以石窟藝術為例
6.2.2 圓潤飽滿,影響唐代:以四門塔、莫高窟造像為例
6.2.3 追求格律感:以莫高窟服飾紋樣為例
6.3 唐代造型藝術
6.3.1 俗即雅:以壁畫、雕塑為例
6.3.2 以形寫神:以唐俑為例
6.3.3 富貴雄強,廣大和諧:以陵墓雕塑為例
6.3.4 承襲北魏,曹衣出水:以天龍山石窟雕塑為例
6.3.5 陽剛與陰柔之美并存:以莫高窟雕塑為例
6.3.6 受外來文化影響:以金銀器為例
6.4 五代造型藝術
6.4.1 從唐到宋的過渡
6.4.2 承襲唐制,世俗寫實:以五代明器雕塑為例
思考題
第7章?宋代雕塑
7.1 宋代美學觀的建立
7.1.1 影響宋代美學風貌的四大功能場
7.1.2 宋代美學觀的本源
7.1.3 宋代的審美心態
7.1.4 宋代造物審美主體
7.1.5 形成宋代造物審美觀的背景
7.1.6 宋代美學觀:禪宗美學
7.2 宋代造型藝術
7.2.1 文人氣質的體現:以宋瓷、安岳石窟和晉城青蓮寺塑像為例
7.2.2 超越儀軌的造型:以崇慶寺十八羅漢為例
7.2.3 禪宗美學:以梁楷畫作為例
7.2.4 傳承歷史,文化交融:以大足石窟為例
7.2.5 世俗化與生活化:以晉祠為例
7.2.6 嚴謹內斂:以陵墓雕塑為例
7.2.7 陵墓肖像:屏風圖像的流行
7.2.8 宋代園林
思考題
第8章?遼金元雕塑
8.1 遼金元美學觀的建立
8.1.1 遼金元美學的重組
8.1.2 遼金美學觀的建立
8.1.3 元代美學觀的建立
8.2 遼金造型藝術
8.2.1 漢化審美:以遼金繪畫為例
8.2.2 佛道融合:以遼金寺廟塑像為例
8.2.3 其他雕塑
8.3 元代造型藝術
8.3.1 海納百川,宗教交融:以居庸關云臺浮雕為例
8.3.2 承上啟下,東西兼容:以元代陶瓷器皿為例
8.3.3 通俗寫實:以晉城玉皇廟、龍山石窟和明器為例
8.3.4 元代建筑
思考題
第9章?明清雕塑
9.1 明清美學觀的建立
9.1.1 明清美學的基本面貌
9.1.2 明代美學觀的建立
9.1.3 清代美學觀的建立
9.2 明代造型藝術
9.2.1 文人自覺,承襲宋制:以陵墓雕塑、家具和瓷器為例
9.2.2 重情尚真,非教化之樂:以寺廟雕塑為例
9.3 清代造型藝術
9.3.1 世俗寫實:以筇竹寺羅漢塑像與民間工藝雕塑等為例
9.3.2 精美秀麗的審美風尚:以清代陵墓雕塑、北京故宮雕塑為例
9.3.3 雅俗共賞,集古往之大成:以清代瓷器為例
思考題
第10章?近代雕塑
10.1 近代美學觀的建立
10.1.1 近代歷史狀況
10.1.2 近代美學觀的形成
10.2 近代造型藝術
10.2.1 近代雕塑藝術的進程
10.2.2 中西結合、傳統與現代并行
10.2.3 激發民族情感和歷史記憶
思考題
第11章?當代雕塑
11.1 當代美學觀的建立
11.2 當代造型藝術
11.2.1 當代造型藝術概述
11.2.2 當代雕塑的發展歷程
11.2.3 學院中的中國傳統雕塑教育
11.2.4 當代雕塑藝術作品欣賞
思考題
參考文獻
中國雕塑 作者簡介
吳彤
----------------------------
吳彤,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副教授,中國雕塑學會理事,有將近20年中國雕塑課程教學經驗,長期從事雕塑專業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出版教材和專著多部。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